" 走道撿錢了!"" 這實打實是退了一筆意外之财 " ……
這兩天,許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成功拿到了摩拜單車的 299 元押金退款。
此外,也有不少收到退款的網友在網上分享了如何申請退押金的教程。
去年 8 月," 摩拜可以退押金 " 的話題就已經上過了熱搜,這兩天再次引發關注後,網友紛紛喊話消失已久的小黃車(ofo) " 還錢 "。
時隔五年," 收到 " 摩拜單車 299 元押金退款
"2018 年 5 月在摩拜單車 App 後台充值了 299 元,沒想到 5 年後這筆錢竟然退了,絕對是筆意外之财。"
這個周末,杭州的李先生激動地在朋友圈分享了 " 天降橫财 " 的經曆。原來,李先生曾是美團單車的 " 前身 " 摩拜單車的會員。
5 年前,他曾充值 299 元作爲騎行押金,随着當年摩拜單車 " 賣身 " 美團,許久不騎共享單車的李先生也忘記了押金這回事。
最近,看到多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如何成功拿到摩拜單車押金教程後,李先生也抱着試試看的心态進行了操作,沒想到微信很快就收到了來自美團的 299 元押金退款。
和李先生一樣,同樣曾是摩拜單車會員的杭州喬小姐,也在這個周末順利收到了押金退款," 走道撿錢了 "。
摩拜單車押金要怎麽退?又是從什麽時候可以退的?今天下午,橙柿互動記者登錄美團 App 咨詢。
單車客服表示,摩拜單車已更名爲美團單車,原摩拜單車押金可通過當前渠道退款。
" 用戶可随時進入美團 App ‘客服中心’申請退款。如有任何疑問,您可以通過美團 App ‘客服中心’在線客服進行咨詢。"
其實,這并非摩拜第一次因爲成功退還押金而被關注。早在去年 8 月," 摩拜可以退押金 " 詞條就登上過熱搜。
當時,摩拜單車新的所有者美團很快作出回應:早在 2018 年用戶就可以在美團 APP、小程序申請退款," 這并不是什麽新消息,現在也是免押金 "。
所以," 摩拜退押金 " 的事并不突然,隻是許多人當年誤以爲摩拜和 ofo 一樣不能退款,或者忘了及時操作,反倒成了現在的 " 意外驚喜 "。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單車退押金的事也早早被騙子盯上了。此前,全國各地就發生了多起用戶退共享單車押金遭 " 釣魚 " 詐騙的事件。
對此,橙柿互動提醒廣大用戶,摩拜單車退還押金是在 " 美團 APP" 上進行。
如用戶在共享單車上看到貼有微信或支付寶的二維碼,切記不可随意掃碼輸入關鍵信息,以免造成财産損失。
摩拜靠美團還債,ofo 已徹底擺爛
在互聯網平台,摩拜、ofo 退押金的話題經久不衰,每隔一段時間," 退押金 " 就能回熱搜溜達一圈——或許隻是因爲網友們被傷得太深了。
其實這并非摩拜第一次因爲成功退還押金而被關注。早在去年 8 月," 摩拜可以退押金 " 詞條就登上熱搜。
當時,摩拜單車新的所有者美團很快作出回應,稱早在 2018 年用戶就可以在美團 APP、小程序申請退款," 這并不是什麽新消息 "。
随後也陸續有網友曬出自己早前成功申請到退款的截圖,并戲稱 " 感覺将要到手的 299 元飛走了 "。
或許是因爲 " 信息繭房 " 太過強大,還是有許多用戶不知道可以去美團申請退款,以至于網絡上反複出現這一幕:
" 網友驚訝于摩拜可以退押金——在社交平台奔相走告——部分人驚喜地跑去美團 APP 申請——另一部分人調侃早就拿回押金仿佛錯過一筆巨款 ",不斷循環。
如今再次有網友發現摩拜能退押金,大概率隻是因爲信息差的存在,其實美團一直都有爲用戶提供退款通道。
最有意思的是,每一個成功拿回摩拜押金的網友,都不忘補刀一句—— "ofo,什麽時候把押金還回來!"
雖然結局都不太體面,但摩拜在退押金這個話題上還是比 ofo 口碑更好一些。
在退押金這件事情上,ofo 與摩拜單車走向不同的方向根源還是在于 " 錢 ":在意識到共享單車商業模式的風險後,摩拜在緊急關頭接過美團伸出的橄榄枝,ofo 卻拒絕滴滴收購邀約。
2018 年 4 月,美團出價 37 億美元全資收購摩拜,并将其中 3.2 億美元劃爲未來流動性補充,爲日後用戶退款提供了資金支持。
在 2020 年宣布摩拜 APP、微信小程序全面停止服務之後,美團也允許老用戶用原賬号登錄美團 APP,繼續使用原摩拜賬戶的充值餘額、騎行卡套餐。
接受美團收購後,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玮炜以及核心高管均實現了财務自由,核心創業團隊、美團與用戶各取所需,實現了多赢。
在摩拜收購案塵埃落定後不久,滴滴也有意重啓 ofo 收購談判,并計劃花半年時間完成這個項目。
不過 ofo 高層态度十分堅決,發布聲明公開否認上述消息,并堅稱将 " 保持長期獨立發展 "。
ofo 不想寄巨頭籬下,但心有餘而力不足。之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
2018 年 12 月,ofo 最後一次公開發聲 " 爲欠着的每一分錢負責,爲每一個支持過 ofo 的用戶負責 " 之後,創始人戴威逐漸消失在公衆視野。
更讓人失望的是,ofo 之後發明的一系列 " 有償退押金 " 的 " 騷操作 ",進一步遭到用戶的口誅筆伐。
比如 2020 年底,ofo 推出了 " 拉好友幫退押金 " 活動,用戶邀請好友在 ofo 購物就能獲得購物金額最高 40% 的返現,此外還有充值 400 元 /800 元退 99 元 /199 元押金的 " 神操作 "。
ofo 抛出的 " 潑天富貴 " 用戶實在不敢接。
時至今日,ofo 依舊拖欠了大量用戶押金,戴威也遭到天貓等資方的索賠訴訟,身背數十條限消令。比公交地鐵價格還高,你還用共享單車嗎?
和 2017 年共享單車發展的巅峰時期相比,雖然目前共享單車市場發展較平穩,但入場的品牌想賺錢依舊很難,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共享單車隻要漲價和權益調整,背後品牌就會遭到一輪讨伐。
今年年初,共享單車三巨頭頻繁因爲漲價登上熱搜。其中美團單車成都地區的單次騎行起步價從 1.5 元 /30 分鍾調整 1.5 元 /15 分鍾,哈啰也跟着将價格調整爲同一水平。
青桔規則看起來相對靈活,前 15 分鍾收費 1.5 元,此後每增加 10 分鍾收取 1 元。
近日還有媒體報道,上海的滴滴青桔騎一個小時甚至達到了 6.5 元。與之相對的是,大部分城市,公交票價 1-2 元起步,地鐵 2-3 元起步。共享單車騎行價格,已經比同裏程的公交、地鐵票價貴了。
此外,原本尚算優惠的騎行卡權益也在縮水,比如哈啰單車原來的七天騎行套餐是 10 元,但現在上漲到了 15 元,漲幅達到了 50%。哈啰單車的 30 天套餐也由原來的 25 元,漲到了現在的 35 元。
造成共享單車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成本上升是主要的因素之一。當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維成本、折舊成本、庫存成本和人工開支等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加時,漲價也是不可避免的。
來源 | 北青網綜合橙柿互動、微博、雷科技
責編 | 陳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