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瞳商業,作者 | 楚青舟
剛開年,網易雲音樂宣布全新改版——這是其有史以來的最大改版。
所謂最大,不是說力度最大,而是整個思路完全 " 反 " 着來了。我認爲這甚至是一場 " 網易雲音樂反對網易雲音樂 " 的行動,五個一級頁面改動至少過半,目前分别爲 " 推薦 "" 發現 "" 漫遊 "" 動态 "" 我的 "。
綜合官方表述并梳理産品,我認爲最主要的改動在以下三點:
1. 首頁(" 推薦 " 頁)全面算法化," 發現 " 頁似乎則承擔另一個首頁的職能。
首頁編輯資源位全面變成個性化算法,提供不同模式的音樂推薦(隻保留少量位置給播客、廣播)。
用了 10 年的首頁 banner 位被挪到 " 發現 " 頁,人工推薦的歌單、排行榜、播客節目等也同樣保留一部分在這裏,算是算法之外的 " 一個例外 ",或許也是方便習慣了原首頁的老用戶更好接受新版。
(改版後的 " 推薦 "" 發現 " 界面)
2." 漫遊 " 獨立成爲一級頁面," 播客 " 成爲 " 發現 " 頁中的二級頁面。
和前面的改動一樣," 私人漫遊 " 提權,自然也是希望提升音樂推薦的效率。這應該也是各音樂平台第一次讓單曲算法推薦功能,單獨占據整個一級頁面。當然,三個一級頁面這樣分配,也意味着長音頻内容的權重降低(平台此前統一命名爲 " 播客 " 闆塊)。
3. 以樂評爲主體,重做社區闆塊(" 動态 " 頁)。
這可能是改動最多的一個一級頁面,其實早期的規劃也還不錯,但這兩三年似乎頻繁折騰,甚至一度有變成 " 大學生笑話社區 " 的趨勢。
新版的二級頁面隻有兩個:關注和廣場,前者是基于關注關心的人與人鏈接,一直比較穩定;廣場頁則改爲動态爲主,大部分動态内容是樂評屬性。
官方公開信也明确地表達,此次改版主旨是 " 回歸音樂 ",且和以往平台習慣的不斷做加法不同,這次改版想 "-1 點,離音樂近一點 ",包括減少了廣告。
互聯網平台的競争紅海中,這樣逆流而上,能起到多大成效,還有待用戶的驗證。
不過我的确想指出,過去很長時間,網易雲音樂的産品思路存在嚴重的問題。結合内容平台整體風向來看,流媒體音樂産品的形态,估計是會有大的改變。
01 網易雲音樂的産品問題:比臃腫更嚴重的,是割裂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網易雲音樂的産品體驗很不滿意。
其一,自然是大家經常談論的 " 臃腫 "。
這裏加一點那裏加一點,屋上架屋," 如七寶樓台,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青舟曾經對比過阿裏星球與網易雲音樂(及 QQ 音樂等産品)的弊病,如果說,前者像是空中樓閣式的王莽改制;後者則像是内憂外患裏的王安石變法。
(阿裏星球發布會)
阿裏星球和王莽改制一樣,是打着理想主義旗号的空想主義,好好的音樂平台,改成所謂泛娛樂交易平台,搞到連聽歌這個最基礎的體驗都無法滿足,其速敗也難怪。
而網易雲音樂 QQ 音樂等産品,在流量、商業化的紅海競争中,不斷推出各種新功能,恰如王安石幾年内批量推行的新法。
視頻、直播、K 歌、各種廣告,甚至交友功能……都一股腦塞進了主 APP 當中,就像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一樣,說每個功能(新法)都不好,是不客觀的。但整體的執行效果一言難盡。
其更大的危害,還在于敗壞了用戶口碑,恰如王安石新法對民心的損害。而人心散了,再想收拾就太難了。
其二,臃腫背後更嚴重的問題,或許是割裂——産品體驗的嚴重割裂。
網易雲音樂等平台新功能存在的問題,往往想 " 既要又要 ",最終導緻内耗。
比如首頁,最誇張的時候,一度既有 banner 位和個性化音樂推薦,又有直播推薦、播客推薦,還有各種排行榜,甚至音樂日曆等等功能……這不像是一個整體的移動端産品,更像是每個功能都給首頁提了資源位的需求,或者像是一家公司的年會,每個部門都得露露臉呗。
再比如直播,既想要快速出商業化成績,又要表示做的是 " 音樂直播 ",其實本質大部分還是秀場直播,頂多隻是更精緻的秀場而已,導緻直播功能在網易雲音樂主 APP 中的嵌入總是有些别扭:例如,給直播導流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歌曲播放頁放一個小龍珠界面,點擊就跳轉到直播間,這用戶群體明顯不匹配啊?
總的來說,這背後不管是思路還是機制的問題,最終導緻的結果就是:用戶體驗的割裂。
02 回歸音樂,其實是尋找新的 " 平衡點 "?
公開信表達了網易雲音樂,對已屆 10 歲的自己的強烈 " 反對 ":
" 在網易雲音樂最需要向大家道歉的兩個點裏,第二個就是越來越複雜的使用體驗。" 甚至連 2017 年以來一直未變的 slogan,都改回了最初的 " 發現好音樂 "。這暗示重大改版的醞釀,并非朝夕之間。
據官方表示,此次改版主基調是 " 回歸音樂 ",最大的改變是圍繞聽歌,重新打造了整個首頁;同時「漫遊」功能獨占一個一級 tab,社區「動态」頁也全面簡化。也可以說,這就是對用戶體驗割裂的一次系統性 " 反對 "。
(改版後的 " 動态 " 界面)
不過,綜合分析更多具體的改變,青舟認爲,平台 " 回歸音樂 " 的背後,似乎是在尋找一個新的 " 平衡點 "。就像所謂的文藝複興,肯定不隻是想單純地回歸古希臘羅馬一樣。
一方面,發現音樂的效率是有望提升。首頁全面個性化推薦,播放頁精簡功能,智能歌曲講解……都是圍繞此展開。
應該說,當前,音樂 APP 都在探索這個方向。
不久前,QQ 音樂發布 2024 新版本,同樣推出 " 伴唱 " 等新功能,并豐富 " 猜你喜歡 " 的推薦維度。抖音旗下的汽水音樂,則用上下滑的方式,摸索全新的音樂推薦體驗。
不過平心而論,網易雲音樂似乎做得更爲系統和精細:除了首頁豐富的單曲和歌單推薦功能外,我最關注的還是 " 私人漫遊 " 提升至一級 tab 位——除了豆瓣 FM 這種極簡功能的産品之外,主流音樂 APP 還是第一次提供這麽直接的智能推薦音樂體驗。
另一方面,我的推測是:網易雲音樂此次改版,底層目标似乎是想在商業化和用戶體驗之間,尋找新的 " 平衡點 "。
毋庸諱言,過去多年,内容平台的很多産品改動,除了内部思路和機制問題外,商業化壓力是最大的外部動因。
快速的商業化進程,幾乎必然影響産品體驗。而各平台面對沖突時的做法,基本也都是以産品體驗向商業化讓路爲主。因此才會有 " 會員專屬廣告 " 等等讓人發笑的梗,和背後讓人郁悶的真相。
所以,網易雲音樂此時大張旗鼓地圍繞産品體驗," 反對 " 自己過往的錯誤,是讓一部分觀察者有些意外的。平台表示 " 順流向前是種活法,逆流向以前是種解法 "。不過,在商業化大潮之下,逆流而上,讓天平向産品體驗方向傾斜,反而能成爲一種解法嗎?
03 雲村 B 站小紅書,社區産品紛紛開始 " 逆流 "?
我想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近兩年,幾家代表性的内容社區,都在反思此前的商業化策略,或多或少的 " 逆流 ",雖然并不像網易雲音樂的改版這麽系統。
B 站一貫是有點逆流基因在的,畢竟放出過 " 甯可倒閉也不變質 " 的豪言。此前 B 站付費内容上線後,一度被瘋狂吐槽并下線。
經過調整後,今年的充電專屬模式(按月付費)卻難得找到了:平台收益、激勵 UP 主創作、不影響用戶體驗三者間的結合點。@啊粥粥啊粥、@玫瑰叔等的付費内容,的确還能帶來更好的用戶反饋。
(B 站 UP 主阿粥粥啊粥主頁)
小紅書的廣告泛濫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除了主動标注廣告外,平台開始轉而引導社區衍生出原生的新消費品牌,在直播上也找到了不同于抖音快手的符合自身調性的模式,也算是相對成功的探索。
( 小紅書平台章小蕙直播)
商業化基因濃厚的騰訊音樂,也不是沒有做過這方面嘗試。極簡的酷狗概念版,MOO 音樂,雖然有的最終關停,但也體現出試圖吃 " 用戶體驗 " 這碗飯的嘗試。
推源溯流,這背後反映出的或許是:内容社區逐步擺脫短視頻陰影,摸索更适合自身的發展路線。
讓我們回想一下,音樂平台、内容平台們動作變形最厲害的時候,移動互聯網發生了什麽?沒錯,就是短視頻的崛起。
殺時間的黑洞,商業化的猛獸……在短視頻以雷霆之力席卷移動互聯網之際,各家平台在投資人壓力、高層焦慮之下,爲了快速證明 " 我也能掙錢 "," 我用戶黏性更強 ",做了大量功能上、商業化上的加法,也做了很多數據上的對标。
但歸根結底,其中大量投流、廣告、商業化的邏輯,大量新增的功能,大量對标的數據,都是從通用的、" 工具型 " 的産品身上複制而來的。
而内容社區的本質,是靠 " 養 " 出來的。它的産品形态、商業化生态,都不是幾個月之内能催熟,能一步步直接規劃出來的。
雲村這樣的音樂平台,能和短視頻簡單的拼用戶量嗎?
小紅書這樣的圖文平台,能和短視頻簡單的比通用流量 ROI 嗎?
B 站這樣的中視頻平台,能和短視頻簡單的比 " 完播率 " 這樣的數據嗎?
這顯然都是不行的。在經過或長或短的變形動作後,B 站宣布用播放時長替代播放次數,網易雲音樂激烈地 " 反對 " 網易雲音樂……本質都是重新回到垂直領域,去澆灌自家才有的護城河,耕種适合自身土壤的作物。
自然,單純 " 回歸 " 還不夠,平台接下來仍然要面臨許多未知和挑戰。例如,用戶體驗改善後,商業化的融合怎麽進一步做好?改版提升了用戶側的體驗,那麽同樣重要的創作者體驗呢?
再例如,在各類評論和彈幕風行的今天,以樂評爲核心來做社區闆塊,究竟能達到怎樣的效果……這些都是有待時間來解答的問題。
不過,網易雲音樂 " 反對 " 網易雲音樂,的确是一次難得的系統性的改變,這也預示着社區型産品的一種潛在新趨勢。
或許更重要的是,中國互聯網近年已經比較少談創新這個詞了。但是,還敢于做減法,中國互聯網似乎也還沒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