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楊知潮,編輯 | 原野
馬化騰發火的聲音還回響在輿論場裡,騰訊的股票已經悄悄漲了回來。
2023 剛開年,騰訊股票漲到了近半年來的最高點。截至 1 月 17 日收盤,騰訊港股股價報 373.8 元,相比今年 10 月的最低點幾乎翻倍。
就在短短三個月前,騰訊港股還一度跌破 200 元,年内跌幅超過 60%,市盈率一度跌到了 9 倍,對應公共事業股的估值邏輯。局面從 2022 年 11 月開始轉變,騰訊發布了一份淨利潤和收入遠超市場預期的财報,此後又陸續有利于互聯網行業的政策出台,在多種因素加持之下,騰訊股價迅速回升。
其他中概股的走勢也與騰訊近似:相比 2022 年 10 月的低谷,阿裡巴巴、快手、B 站、京東、百度等互聯網股,都在 2023 年年初上漲二倍甚至更多。
與此同時,曾被寄予厚望的元宇宙、VR、自動駕駛等新興産業相繼暴雷:歐美多家自動駕駛巨頭倒閉,VR 龍頭歌爾一度跌停,元宇宙更不必說,龍頭 Meta 的市盈率已經跌到了 10。
于是,互聯網公司重新成為投資的熱門标的,股票社區也湧現了一片 " 後悔沒抄底 " 的哀嚎。
在增長的年代,互聯網展現過驚人的速度,在 " 苟起來 " 的年代,互聯網又展示出新的特質:扛造。得益于核心業務創造的穩定收入,加上順勢砍掉很多投産比并不劃算、持續燒錢的非核心業務,不少互聯網公司甚至收獲了更高的盈利。
不過,翻看他們的業務你會發現,很多公司似乎并不具備在 2023 年持續增長的潛力。
01 騰訊穩住了
整個 2022 年,騰訊至少關停了 16 款應用和 29 款遊戲,宣發費用直接減少了 32%。員工也在第二季度與第三季度分别減少 5498 人、1879 人,薪酬成本明顯降低。
錢不白省。比如 PCG 就解決了曾被視為 " 疑難雜症 " 的盈利問題。1 月 10 日,在騰訊 PCG 事業群的年終會議上,負責人任宇昕宣布,PCG 所有業務在 2022 年末實現盈利,包括騰訊視頻在内的多條業務線也做到了首次盈利。
PCG 是騰訊旗下業務最多的事業群,囊括了微信之外的絕大部分社交和内容業務。PCG 也曾是騰訊虧損業務最多的事業群之一,如今實現全面盈利,說明騰訊的降本增效已經取得成效。财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騰訊收入雖然下滑了 2%,但 Non-IFRS 淨利潤增長了 2%。
淨利潤的改善直接帶動了騰訊股票的大上漲。2022 年 11 月 15 日,騰訊發布第三季度财報當天,股價上漲超過 10%,帶來 10 月以來騰訊股價最大規模的一波上漲,此後還持續多日。2023 年年初,伴随整個港股的複蘇,騰訊股價再次起飛,直接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
降本增效的同時,騰訊旗下的業務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第三季度,騰訊收入同比僅下滑 2%。貢獻收入大頭的遊戲業務,在缺乏新品的前提下,還連續 7 個季度保持了業績穩定,海外遊戲市場甚至取得微弱增長。個别業務如金融服務,則保持着雙位數的增長。
反觀,這也說明被 " 降本 " 的一些業務本身不賺錢。
比如騰訊今年裁撤的業務:企鵝電競,即使在遊戲直播的風口期,它也沒有取得過優勢,還與騰訊收購的虎牙、鬥魚嚴重重合。掌上 WeGame,作為一款 PC 遊戲平台,在手機端的作用十分雞肋,與另一款 APP 掌上英雄聯盟高度重合。還有 NFT 交易平台幻核,更是随着元宇宙泡沫的破滅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下架的 App 中,包括搜狗地圖、搜狗浏覽器、騰訊看點等産品,都存在類似的重複、低效問題。也難怪馬化騰在内部講話特别強調了 " 不要跟風 ":" 看到别人增重,我們就跟着增,結果發現增的是脂肪,打不過對手。"
不止騰訊走在降本增效的路上。頭部互聯網公司之外,知乎裁掉了視頻團隊、愛奇藝砍掉了大量綜藝節目。其中,愛奇藝在 2021 年年底裁掉了大約四分之一的員工,緊接着的第一季度,愛奇藝首次實現盈利,可謂立竿見影。
當然,扮演 " 護城河 " 角色的核心業務,依然是支撐起互聯網公司市值的主力。
即使嚴重缺少版号,在競争對手接連發布重磅新遊戲的 2022 年,最賺錢的遊戲公司還是騰訊。App Magic 的數據顯示,2022 年,《王者榮耀》和 " 吃雞 " 仍然是全球前二賺錢的手遊。在全球手遊收入出現下滑的時候,《王者榮耀》的收入還增長了 4 億美元,全年收入突破了 22 億美元大關。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的第 12 年,騰訊的端遊收入同比還保持着穩定,維持着 400 億左右的年收入。
02 能扛的互聯網
1942 年,蘇德戰争進入白熱化階段,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勝。
失敗後的德軍一度還掌握主動權,但在遙遠的東方大國,一位軍事家卻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再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進攻:" 像希特勒這樣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
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的打法和德軍類似。它強調速度,強調增長,強調擴張。瑞幸曾經是最典型的代表:瘋狂進攻開店,不斷融資,跑出曆史上最快的 IPO。
但互聯網與戰争曆史并不完全吻合。很多互聯網公司在寒冬中展現出極強的韌性。
2020 年前後,由于流量增長見頂的根本原因,互聯網也走到了 " 斯大林格勒 " 時期。他們無力再持續大規模的進攻,而是轉向收縮。
2021 年年底開始的大裁員,是這場收縮的重要标志。随後到來的 2022 年一、二季度成為互聯網公司的谷底,騰訊淨利潤大跌近 20%、阿裡雲增速跌落谷底、快手虧損 31 億,與此同時,這些曾經榮耀的互聯網公司們,股價也一路下跌。
不過從 2022 年三季度開始,随着降本增效逐步推進,加上政策利好,互聯網公司們的财報逐漸好看起來,整體呈現出收入穩定或者隻是微弱下滑,利潤大幅度改善,超出市場預期。
比如騰訊,第三季度營銷費用減少了 32%,但收入僅僅減少了 2%。愛奇藝削減了 21% 的買量費用,但收入僅微跌 2%。阿裡巴巴削減了 22.5%,收入反倒增長了 3%。也因此,馬化騰在内部會議上痛斥買量行為:" 真的,以後大家不要跟我說什麼買量的故事,我已經不信這個了。"
這在傳統行業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2020 年由于疫情原因,許多食品、快消品巨頭都減少了營銷投入,如雀巢的營銷費用減少了 8.89%,而巧合的是,那一年他們收入下滑也約為 8.9%。聯合利華的營銷開支下降了 2.49%,那一年的收入下降了 2.42%。整體來看,他們的營銷費用和收入幾乎成正比關系。
這是互聯網産品的基本特性決定的:前期開發和買量耗資巨大,但一旦完成,海量的用戶就可以成為護城河,後續維護運營的支出會極速下降。比如滴滴,通過燒錢占據市場後,很快實現經營利率扭虧為盈。
當然,老牌互聯網巨頭的核心業務早就已經過了買量期。财報顯示,騰訊最主要的收入增值服務的毛利率超過了 50%,阿裡巴巴整體毛利超過 35%,作為對比的是,速來以高利率著稱的蘋果,其毛利率也不到 40%。這是行業屬性決定的。隻是入冬之後的互聯網行業,很容易讓大家忽略這一點。
03 春天來了嗎?
騰訊面前有很多好消息,遊戲收入的堅挺、版号的下發、宏觀經濟的恢複等,而壞消息是:站在 2023 年開端的騰訊,手中還是沒有足夠明确的新增長點。
曾經轟轟烈烈的轉型 TO B 浪潮,如今正在遭遇碰壁。盡管各大機構的研報仍然看好公有雲的市場,但企業自己感受或許比機構的預測更加真實:BAT 的企業服務收入已經全部降速,最新的财報中,騰訊甚至都未披露企業服務的收入數據,隻提到增長放緩。國資入場加速,包括騰訊在内的互聯網公司們,恐怕接下來要繼續調整自己在雲市場的位置。
遊戲業務這邊,即使拿到了版号,騰訊面對的遊戲市場也不樂觀,全球手遊收入已經連續多個月份負增長,12 月剛剛下滑了 7.6%。《原神》之後,國内市場多年未出現爆款,手遊市場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
騰訊視頻、QQ 音樂為了擴大會員人數,幾乎把會員價格降到了極限。如果通過漲價提升營收,必然會帶來會員的流失。最近愛奇藝陷入的同一會員多終端收費風波,正是 " 二選一 " 難題的表現。
看來看去,微信幾乎是唯一的增長點。三季度财報裡,微信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廣告收入,社交媒體收入,就連企業與金融服務的收入都是靠微信支付的傭金撐起來的。
視頻号被馬化騰成為 " 全村的希望 ",根據官方數據,視頻号的使用時長已經達到了朋友圈的 80%。此外,小程序财報會議透露,騰訊預計視頻号的收入有望達到每個季度 10 億人民币。有機構預測,視頻号未來具有創造 370 億收入的能力,但當下這一潛力還未兌現。
挑戰來得比成績更快。比如增長壓力。2021 年年中,騰訊曾經公布過視頻号的月活達到 4.5 億,并預計年底達到 6 億。但此後有第三方數據顯示,視頻号的日活隻增長到了 5 億,并未達到 6 億目标。在不久前的微信公開課 PRO 上,騰訊也沒有公布視頻号 2022 年的用戶數據。
此外,視頻号的商業化還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直到 2021 年年底才開啟直播帶貨,目前騰訊還未公布過直播帶貨、總收入這些基礎數據,隻用增長百分比帶過。視頻号目前采取的變現模式與抖快類似,但其根植于熟人社交的模式,能否複刻抖快的變現方法,目前都還未知。
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境遇也差不多。盡管股價回升明顯,但這波上漲的前提是此前經曆過暴跌。就像很多人在重新找回舊日秩序一樣,多數互聯網公司現在所做的努力,也隻是為了回到從前,而不是持續地創造高速增長。
更多迹象表明,互聯網公司們做好了繼續過苦日子的準備。
早些時候,馬化騰重申降本增效與活下來的目标,劉強東嚴厲訓話,整治企業内腐敗、低效等風氣,并實行高管降薪和末尾淘汰。業務側,新年剛開始,快手就關停了對标頭條的資訊 App,網易 1 天下架 5 款不賺錢的遊戲。
互聯網降本增效的範圍甚至有所擴大,已經觸達了反腐領域。美團移送司法機關 107 人之後,騰訊也有 100 餘人因觸犯 " 騰訊高壓線 " 被辭退。
在 BAT 巅峰的年代,有一種觀點認為,BAT 非常重要,是互聯網時代的 " 基礎設施 "。在股價回升以後,騰訊在市盈率的層面的确靠近 " 基礎設施 " 了,當下騰訊的靜态市盈率約為 12.88,與中國移動基本接近。從業績上表現出的成長性來看,騰訊等巨頭也的确在向中國移動的角色靠攏:重要,盈利,穩定,低調。這個趨勢在 2023 年将更加明顯。
互聯網公司們擁有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新年開端。從騰訊股價回升,到滴滴在本周恢複用戶注冊,諸多信号都指向一個确定的趨勢:複蘇正在進行。寒冬尚未徹底結束,但春天總是會來的,現在互聯網公司們要比拼的或許是:誰最擅長養精蓄銳,誰能保存更多的肌肉。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