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Introduction
" 番禺行動 " 首款車埃安 UT,體現出來的不止是箭镞的銳利,更彰顯了馮興亞時代廣汽改革之弓的強勁。
"2025 年要推出 7 款全新車型,全力打造明星爆款,帶動和支撐自主品牌全年穩步跨越百萬輛大關,并挑戰實現大自主盈虧平衡!"
廣汽集團一季度開門紅動員會上,新任董事長馮興亞抛出擲地有聲的目标。
"6.98~10.18 萬元 ",短短二十天後的 2 月 28 日,"7 款全新車型 " 裏的第一款——埃安 UT 上市,以一種 " 四座皆驚 " 的氣勢應和了馮興亞的雄心之語。
埃安 UT 的奪目表現,意味着這不僅僅是一款正式售價明顯低于預售價的誠意之車,更是廣汽自主品牌三年戰略 " 番禺行動 " 的首款力作,也是廣汽進入馮興亞時代之後,改革之弓拉滿射出的第一支箭,在産品維度拉開了廣汽自主改革的序幕。
中國汽車産業正經曆着雙重洗禮:技術維度被電氣化與智能化浪潮推動進入轉型賽道;市場維度在價格内卷之後又面臨價值競争,性價比、質量、可靠性被終端 " 既要又要還要 "。

以戰争來比方,就是曆經曠日持久的對壘之後,現在廣汽等中國車企需要在承壓之後跨入進攻模式,恰如二戰諾曼底登陸開辟西線戰場,成爲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後的又一個轉折點。
在市場端,我們很容易看到埃安 UT 以緊湊車以上的空間和出衆技術配置突擊 A0 級車市場,達成極緻性價比。而比打磨産品更爲深邃的内涵,是馮興亞與廣汽的新班子,以更充滿銳氣的進攻态勢,要讓廣汽打出一場漂亮的再進階之戰。
埃安 UT 的 " 性價比進擊 ",仿佛讓人聽到了萊克星頓或者南昌的槍聲,屬于廣汽的嶄新一頁,也将就此翻開恢宏卷冊。
馮興亞爲廣汽積蓄銳氣
一切汽車型号的産品力水平、價格策略,都離不開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在底層邏輯上需要從決策者與班子的思路去解構剖析。
故而埃安 UT" 爲什麽是這樣的技術配置 "、" 何以拿出這樣的價格與性價比 ",就要追溯到埃安乃至整個廣汽自主的最新發展路線,再深挖一步,便是馮興亞挂帥之後,新班子的使命變革與思路轉型,而底層邏輯,便是大廣汽需要迎來一場充滿銳氣的 " 諾曼底登陸 "。

從 1958 年的 " 廣州汽車制造廠 " 升級爲 1997 年的 " 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具備集團之名的廣汽已有近 28 年曆史,不同的階段對應着不同的使命。
從 1997 年至自主爆發的 2016 年,是廣汽從 " 整合廣州汽車工業 " 到 " 推進合資闆塊 " 的階段。
這個時期,中國汽車産業根基薄弱,需要借助海外合作夥伴的力量,爲後續發展打下基礎。而廣汽憑借和豐田、本田、三菱等日系夥伴的合資運作,積累了制造底蘊和精益運營能力。
從 2016 年到 2025 年,近十年是廣汽等自主車企 " 磨劍 " 的階段,期間傳祺成功站穩大車專業戶定位,新能源獨立爲埃安,并在 2023 年跻身新能源前列陣營,新能源和智能化換道超車讓中國汽車從 " 難以望世界先進汽車項背 ",到 " 與世界先進水平同台競技 "。
而馮興亞從 2025 年 2 月起履新挂帥,則迎來廣汽的新階段,承攬了帶領廣汽走進新階段的重任。馮興亞身上有幾個獨特的标簽,這也将決定他所帶領的廣汽集團,将走出怎樣的線路。

首先,出身河南信陽的馮興亞,是廣汽集團三任董事長裏唯一的非廣東籍,但是他自 2004 年出任廣汽豐田銷售部副部長以來,将 22 年職業生涯年華悉數貢獻給了這片嶺南土地,因而馮興亞的身上融合了粵地商業文化和内外兼顧的開闊視野。
其次,馮興亞的汽車履曆豐富多元。
從以 " 神童 " 之名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開始,馮興亞就與 " 四個輪子 " 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年在鄭州日産負責銷售工作時,他通過渠道創新讓這家企業拿下 50% 以上皮卡市場份額。而 2005 年廣汽豐田的 " 凱美瑞神話 " 締造,則意味着馮興亞在廣汽初秀告捷。
2016 年開始,馮興亞擔任廣汽總經理近十年,同時也在 2016-2018 年曆任廣汽乘用車和廣汽新能源董事長,是廣汽第二個階段 " 磨劍 " 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兼顧合資與自主,兼顧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兼顧宏觀決策一把手董事長和落地執行總經理,這樣的經驗履曆,即便在汽車行業宿将裏也罕有,也是廣州把汽車轉型新階段重任交給馮興亞的重要原因。

那麽," 馮興亞時代 " 的廣汽,需要什麽樣的路線和舉措?爲何需要埃安 UT 這樣的車?
同樣的策略,在不同階段,會産生不同效果。譬如伏擊戰需要銜枚而行,而陣地戰卻要鑼鼓震天。同樣是降本策略,1996 年的戈恩能拯救财務危機的日産于水火。但是二十年之後,降本卻磨損了日産的技術與個性标簽,埋下聯盟分崩離析的隐患。
因此,廣汽在 " 馮興亞時代 " 的指導思想,必然與前兩個階段迥異——随着電氣化與智能化技術轉型的推進,價格内卷和價值競争的交錯,廣汽需要跨出此前 " 鍛劍磨劍 " 和 " 防守反擊 " 的路線,采取更爲果斷高效的進攻姿态。
畢竟,2023 年埃安銷量在新勢力品牌裏,以 48 萬輛銷量出類拔萃,甚至從 7 月起扭虧爲盈;但是 2024 年開始面對 to B 市場的疲軟、競争态勢的加劇,埃安銷量陷入低迷。
馮興亞身上另一個有意思的标簽,則是目前國有車企集團董事長裏 " 最年輕 " 者之一。除了長安、奇瑞多數已經換帥,其中上汽王曉秋(1964)61 歲,東風楊青(1966)59 歲,一汽邱現東(1969)56 歲,和馮興亞同歲,更年輕的隻有江淮項興初(1970)55 歲和北汽張建勇(1976)49 歲。

最年輕之一的董事長,自然要帶來最多的銳氣,在新時代條件下展開應有的攻勢。故而,埃安 UT 真的要開始進攻了!
面對精品純電小車市場,喊出此番售價的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就是想着借埃安 UT 的極緻性價比,完成對網紅對手的包圍。同樣是在 UT 上市發布會上,廣汽集團品牌營銷領域負責人黃永強也寄予了 " 全球範圍,通電就有埃安車 " 的深刻期許。
那麽,作爲番禺行動的首款力作,作爲馮興亞改革舉措的第一支箭,埃安 UT 能完成既定目标嗎?
越級的定位,過人的産品力
其實,自去年開始,從推出第二代 AION V 和 RT 到完成品牌的深度煥新,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争,埃安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所以,當時間進入到 2025 年,一邊随着廣汽新的領導班子就位,集團對于各級細分市場的把握上,可謂是牟足了勁。" 番禺行動 " 的落地,無疑是給埃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另一邊,眼看價格戰的勢頭絲毫未減,埃安接下來的每一步産品企劃唯有更具攻擊性。

的确,在精品純電小車這個市場,埃安 UT 來得并不算早,在它之前,市場上盤踞了不少強有力的競争對手。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向這些産品投出橄榄枝," 虎口奪食 " 愈發成了埃安 UT 要攻克的難題。
面對此番情形,肖勇給出的答案,站在産品的角度上看,用一個詞總結就是 " 越級 "。
首先,将售價拉低到 6.98 萬的埃安 UT,說到底還是一款 A 級兩廂轎車。在所有同價位的純電轎車中,長 * 寬 * 高爲 4270mm*1850mm*1575mm、軸距達 2750mm 的車身尺寸就是最大的。因此,新車足以在創造出同級唯一前後排放平的内部空間,同時還能将後備箱容積提升到同級最奢侈的 440L 水平。
論設計,由業界人稱 " 神之手稿 " 的米蘭前瞻設計大師 Stephen 親自操刀的整體造型和内在塑造,又讓埃安 UT 的時尚氣息撲面而來;
論配置,同級頂流 14.6+8.8 寸雙大屏、全品類手機互聯打通、海量 APP 全上車的車機,包含倒車 AEB 在内的高階駕駛輔助系統等,點滿了的埃安 UT 科技屬性;就連全系熱泵空調、B 級車寬胎 +100kW 誇克電機等也爲提升整車的乘坐體驗做出了很好的輔助。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别看埃安 UT 身處在 10 萬以下的主銷價格帶,對于安全性的恪守更是做到了最優。同級唯一中歐雙五星安全車身,在高強度鋼的使用比率上達到了業内領先水平,自研的彈匣電池能完全做到槍擊或扭轉不起火,不過熱。
不僅如此,埃安 UT 在車内還布置了長達 2.1 米,同級唯一 V 型腔體的側氣簾,用以最高限度地保護好乘員的人身安全。
縱觀目前的整個車市,其實隻要你有心對比下競品就能知道,拿出此番誠意的埃安 UT 究竟屬于什麽段位。
就像肖勇所說的,"6.98 萬,埃安 UT 價值清場 ",又或者是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 這款車至少至少每個月要賣出去 1.5 萬輛才能覆蓋住整車成本。"
面對當下在細分市場上大舉收割用戶的競争對手,現在登場的埃安 UT 的确是奔着月銷 1.5 萬輛或者更高的銷量而去的。
8
但在這一過程中,一如前文反複提到的,與其說,憑借越級的産品實力,埃安期待着将 UT 打造成這一級别市場的不二之選和新的價值标杆。
我更願意相信,埃安 UT 的上市,除了标志着埃安再次在細分市場打造了又一款标杆型産品,也愈發讓消費者相信廣汽不再是過去的那個廣汽,在馮興亞領導的新時期裏,這第一闆斧就是落在新能源車市的一顆 " 王炸 "。
" 番禺行動第一車 " 的使命
有關今年市場的現狀,其實都不用我再多說什麽了,埃安 UT 能以如此 " 王炸 " 的姿态,無非是帶着颠覆者的任務而來的。
于内,埃安 UT 現以 A 級車空間、A0 級價格打破市場認知,迫使競品從 " 價格戰 " 轉入真正的 " 價值戰 ",推動市場從 " 無序競争 " 轉向 " 理性競争 "。
那于外,由米蘭等全球設計團隊聯合打造的埃安 UT,原計劃就是要适時走向國際舞台,成爲廣汽自主品牌出海先鋒。其核心目的一定會圍繞助力廣汽填補海外精品純電車市場空白,提升國際競争力而拟定。

隻不過,若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埃安 UT 對于埃安或是整個廣汽來說,還有極爲深刻的戰略意義。
去年,廣汽集團曾發布三年 " 番禺行動 ",并将總部整體搬遷至番禺,紮實有序推進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
時任集團總經理的馮興亞則表示,"2025 年廣汽集團将堅定沿着三年‘番禺行動’的路徑規劃,以二次創業的決心和魄力,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條件,開足馬力、奮勇前行。
在 2025 年要推出 7 款全新車型,全力打造明星爆款,帶動和支撐自主品牌全年穩步跨越百萬輛大關,并挑戰實現大自主盈虧平衡,力争到 2027 年實現自主品牌産銷量突破 200 萬輛。"
到了今年 2 月初,廣汽集團在番禺總部召開廣汽集團高質量發展大會暨一季度開門紅動員會上,正式接棒曾慶洪成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馮興亞在大會上更是提出了:今年,廣汽集團要紮實推進 " 穩合資、強自主、拓生态 " 三大重點任務,用好 " 轉型、變革、重構 " 三大關鍵舉措。

那這種種迹象下,在外界看來,帶着超高性價比進入 10 萬級純電市場,隻會是埃安 UT 所做的第一步。
在 "科技普惠,更高級!" 的品牌信條下,黃永強也于 UT 上市之際強調了,"埃安 UT 上市我們打赢自主創新之戰的先鋒車型,更是廣汽在全球範圍内,踐行‘創造移動生活價值’的誠意之作。"
故而,埃安 UT 的定價直戳對手咽喉,産品力越級指向同級競品,完全可以是廣汽集團在當下這個市場環境下拿出的魄力使然。而 "番禺行動第一車" 一定是集團從上至下都給予認同,爲之堅守的頭銜。
接下來,由于市場進化的節奏并不會就此放緩,銷量排名靠前的車型是否會讓出市場,無論怎麽評判,還真不好說。但從這一刻開始,隻因馮興亞上任後給出了自己的态度,埃安 UT 就是那支攻破細分市場封鎖的利箭。
是的,依托廣汽集團對于後合資時代的理解,在埃安的自身規劃中,去年伊始,就定下了品牌加速煥新,産品向着高價值叠代的主基調。

可不同于他人強行拔高産品定位的做法,從馮興亞到黃永強,再到肖勇等,都一再提出了,埃安求新的初衷離不開,将最先進成熟的科技,推廣給每一個有着用車需求的普通消費者。
好比,帶有激光雷達的智駕系統可不可以下放到 15 萬級?事關電動車的安全性可不可以不以售價高低加以取舍?
在原有的市場表現上,去年,第二代 AION Y 霸王龍和 RT 迅猛龍已經給埃安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品牌逐漸脫離往日的單一形象,産品回歸到講究質價比的高價值層面,都是我們能清晰看到的。
那眼下,既然埃安 UT 有資格成爲延續這一攻勢的排頭兵,集團也有意爲求發展爲其表明了态度:不破不立。想必埃安 UT 身上所肩負的使命,就是要比你我想象的都要來得更加沉重。
從推動廣汽自主業務壯大,到徹底改寫現有的市場格局,埃安 UT 勢在必行。

而從一款供所有消費者都能消費者得起的純電精品車,再次回望整個集團對于未來的動向,時代壓力如山,市場變革帶來的陣痛是臨危受命的馮興亞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可那又怎樣呢?
廣汽需要新生,是迫切的;自主業務需要挑起發展大梁,是集團走進新時代的絕對核心。那麽,當用戶将視線都聚焦在了 " 中國汽車崛起 " 的課題上,廣汽如期展現出了自己的韌性,更像是馮興亞在番禺計劃的指導下,獻給中國消費者的又一次試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