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紅 / 文 " 過年了 "" 外資還會來嗎?"" 還能繼續漲嗎?" 幸福來得突然,投資者又喜又憂……
" 降準 + 市值管理或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 + 地産政策 + 資金流入 ",多部門合力出手穩市場預期下,A 股迎來久違的大漲。
1 月 25 日,上證綜指報收 2906.11 ( +3.03% ) ,中字頭概念股集體暴漲;兩市成交額近 9000 億元;當日,北向資金淨買入 62.94 億元。26 日,上證綜指報收 2910.22 ( +0.14% ) ,深證成指報收 8762.33 ( -1.06% ) 、創業闆指數報收 1682.48 ( -2.23% ) 。北向資金當周淨買入 121.02 億元。
1 月 24 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将于 2 月 5 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約 1 萬億元。
在當前複雜的國内外經濟環境下,超預期降準旨在強力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經濟增長,并展示政策透明度。
A 股予以積極回應,1 月 25 日的上證綜指走勢創 2022 年 3 月以來最佳。此外,降準将釋放的便宜中長期流動性,以及改善銀行負債成本等,這些是中國央行在春節前發放一萬億過年 " 大禮包 " 的 " 響 ";那麽," 不響 " 的聲音則可能是,資金流向何方,資金使用有效性如何,以及怎樣防止資金空轉等。同時,央行新設 " 信貸市場司 ",會給市場帶來哪些想象空間?
響了
一萬億過年大禮包之 " 響 " 在于市場獲得感,A 股大漲,之後呢?市場主體呢?
一位資深私募人士認爲,這次多部門聯手穩預期,意在提振市場信心,更多是爲了讓大家過個好年,後期行情走勢如何雖然仍需要觀察,但 " 過年 " 是大事。
降準釋放了流動性,但市場上真正的資金需求幾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魯東紅認爲,市場并不缺錢,而是缺乏好的投資标的。這引出了一個問題:銀行是否會增加信貸投放,取決于實體經濟是否有有效的融資需求。如果企業和市場主體不願意貸款,那麽這些資金就可能落入所謂的 " 流動性陷阱 ",即出現所謂的資金空轉,無法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增長。
在魯東紅看來,全面降準定向降息信号意義大于政策實際效果。政府更應該通過定向降息等工具引導資金流向符合 " 新質生産力 " 的方向,即新産業、新服務、新制造。這些方向不僅代表産業升級的方向,而且資金的合理應用對經濟複蘇将産生更大的效果。
某種程度上,防資金空轉或已成爲 2024 年政策目标之一。開源證券認爲,資金空轉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對公貸款回流至存款。此外是銀行同業、銀行與非銀之間也可能存在資金空轉。
據開源證券分析,對公貸款回流至存款方面,随着新發貸款利率的下降,而存款利率相對剛性(一般是存款到期才發生重定價),存貸款利差縮窄,導緻大型企業獲得銀行信貸之後又回存給銀行,出現企業套利。
一個現象是 M2(廣義貨币)-M1(狹義貨币)增速差走闊,顯示目前流動性較爲充裕,而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帶來的資金活化程度較低。此外,上市銀行 2023 年中報披露的對公活期存款成本率普遍上升,主要是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仍然較高,部分銀行 ( 股份行爲主 ) 的對公定期存款也邊際上升。
同時,銀行同業、銀行與非銀之間,也可能存在資金空轉。因爲觀察社會融資規模 -M2 的增速差自 2022 年 4 月以來持續爲負,存款的增長并沒有依賴于信貸的派生,而是以同業存款、非銀存款 ( 包括同業存款以及計入一般性存款的協議存款 ) 等形式重新進入銀行負債端,變相拉高了存款成本率。
開源證券認爲,後續銀行有望通過 " 信貸節奏平滑→負債壓力緩釋→負債成本下降→資金空轉套利現象減少 " 來實現 " 防空轉 " 的政策意圖;此外,銀行将更多考察貸款背後的真實融資需求,減少貸款回存的現象。對于銀行來說,有望切實降低負債成本,并減少對低價貸款的 " 沖量 ",因此新發貸款利率下行空間已然不大。
那麽,如何從制度層面,防範于未然?怎樣打通金融市場與信貸市場之間的梗阻,讓金融市場空轉的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中?
金融市場司之外,中國央行新設 " 信貸市場司 "。潘功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及 2024 年将重點抓好的工作時表示,經中央批準,人民銀行将設立信貸市場司,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
對于如何指導商業銀行做好資産負債管理,中國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 1 月 24 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将繼續通過改革的方式,增強利率政策的針對性和協同性,以我爲主,内外平衡,進一步發揮利率政策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内需中的積極作用。其中一個方面是,在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完善 LPR 形成機制,督促報價行提高報價質量;同時加強貸款利率監測與自律管理,防範企業部門資金空轉和套利。
不響之響
信貸市場司要來了,理論上,這在貨币政策傳導鏈條上将使機構配置更爲完整。
一位市場資深人士認爲,金融市場司和信貸市場司的協同工作,預期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将央行的政策意圖轉化爲實體經濟的實際支持。這個新設立的部門将專注于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大領域的信貸工作,确保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這一舉措顯示央行在确保資金有效利用方面的決心,邏輯上,也有助于避免降準釋放的資金流入非生産性領域,防止資金空轉。
他認爲,理論上,針對性強的政策工具——通過設立專門的司來管理和監督信貸市場,有助于減少資金空轉的可能性,确保資金流向有實際融資需求的領域。
上述市場資深人士認爲,一方面,當前企業和居民對未來經濟的預期不高,導緻投資意願下降,銀行面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問題。信貸市場司的設立,旨在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薄弱部門和亟需發展的部門,提高這些部門服務的質效,特别是在精準性、可得性上的提升。另一方面,信貸市場司的另一個關鍵任務是爲銀行創造一個激勵相容的政策環境,促使它們更願意支持實體經濟薄弱領域。這可能包括設定信貸目标、考核獎懲機制,或者改變現有的約束條件,讓銀行在商業可持續的條件下,更積極地參與到實體經濟的支持中。
在民生加銀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鍾偉看來,需要理性甄别 " 資金空轉 " 一詞。如果央行執行某項貨币政策時,觀察到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包括經濟運行未達至預期效果時,或許也要審視其政策,包括與市場的溝通是否足夠有效等。早期,即 " 資金空轉 " 一說之前,更多是講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現在則要求貨币政策的精準直達。
對此,有接近央行人士稱,新設信貸市場司旨在做好五篇金融文章,更多可能是通過文件、開會等方式進行信貸投放指引;此外,也不排除靈活運用 " 再貸款、再貼現 " 等結構性工具。
人民銀行召開的 2023 年金融市場工作會議曾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務擴大國内需求和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能力,支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穩經濟大盤政策工具存續期管理,支持項目落地建成。完善支持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政策工具機制,精準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健全融資配套機制,推動普惠小微貸款穩定增長。
由此可見,做好五篇 " 金融大文章 " 的職責将從金融市場司(職能覆蓋範圍含股、債、彙等金融市場)交接給新設的信貸市場司。
此舉對市場有何具體影響?一是更有效地進行資金分配:信貸市場司将有助于更精準地将資金引導至關鍵領域,特别是那些對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業。二是是增強市場信心: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支持措施可能會增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确定性較高的背景下。三是權益市場的潛在利好: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可能會對權益市場産生正面影響,尤其是那些處于科技、綠色能源和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公司。
東吳證券分析師陶川認爲,設立信貸市場司 + 調降結構性工具利率,央行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訴求更強,或更利好權益。本次央行專門新内設部門做好五大領域的信貸工作,強調政策協調形成合力,且提出完善經營性物業貸款政策以改善房企流動性狀況,以防降準釋放的 1 萬億資金空轉并明确投向,債市短期或有調整風險。根據曆史經驗,2023 年以來超預期降準後,10 年國債都出現了階段性的調整。
如何将流轉于金融市場的資金引流至信貸市場,進而流入實體經濟中,或是一個系統工程;這要看供需兩瑞、内生外生動能、全要素生産率增速及消費需求,也取決投融資環境是否友好,政策的穩定性如何,是否利于提升投資回報率;同時,财政也要發力,進而讓市場主體的錢袋子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