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iQOO 宣布爲旗艦手機 iQOO 12 提供額外一年的系統更新,讓這款發布于 2023 年的手機成功續杯。算上發布時的系統承諾,iQOO 12 将保送 Android 18 系統(14+4),且享有 5 年的安全更新周期。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在三星的超長系統更新面前,iQOO 其實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針對前段時間于海外市場亮相的三星 S25 系列(以及去年發布的 S24 系列),三星承諾至少提供 7 年的系統更新與支持。

圖片三星
手機品牌爲産品提供超長系統更新,這确實是近幾年才開始的「新玩法」。在過去,除了 Apple 會爲 iPhone 提供超長系統更新外,大多數手機品牌往往隻會提供一個大版本的系統更新或 24 個月的系統更新,有的品牌更是喜歡把 " 更新 " 和 " 功能更新 " 混爲一談,用 Google 提供的安全補丁偷梁換柱。
但手機更新,真的這麽重要嗎?
此更新,非彼更新
作爲用戶,系統更新對我們來說指的自然是手機能不能用上最新發布的系統和功能;但對手機品牌來說,系統更新并不是「版本号 +1」這麽簡單。一般來說,手機的系統更新可以分爲三類:系統更新、功能更新和安全更新。

圖片 Google
其中系統更新非常好解釋,每年 Android 系統版本 +1 就是最基本的系統更新。對軟件開發者來說,這些新系統内核意味着 Android 系統将提供更多的 API,開發者可以基于這些 API 實現全新的操作。
功能更新指的是系統核心組件之外的更新。在最初,系統更新和功能更新之間還是很好區分的。但随着 Google 掏空 Android 系統(Project Mainline 計劃),将越來越多的系統核心組件替換成外部 App,系統更新和功能更新間的區别已經越來越小,甚至出現混淆——曾經更新系統還要進設置重啓,現在更新系統隻要打開應用商店就行。

圖片 Google
至于沒人關注的安全更新,其實就是電腦系統中的安全補丁。一般來說,Google 會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發布 Android 安全公告,列出修複的安全漏洞,并向手機(自營 Pixel)和合作夥伴(Android 手機品牌)推送安全更新。手機品牌再根據實際需求推送各自的安全更新。
但這裏的「實際需求」往往和手機的定位挂鈎:對部分手機品牌來說,隻有旗艦手機能及時收到每月的安全更新,一般的中低端手機往往每三個月或半年才能收到一次安全更新。各位也可以進系統設置,看看自己的 Android 安全更新是不是還停留在 24 年 10 月。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手機品牌「偷梁換柱」的文字遊戲,有些品牌所說的「超長系統維護」,指的并不是系統更新或功能更新,隻是每半年把 Google 下發的安全更新打個包推送一下而已。但爲什麽到了近幾年,手機品牌又開始重視老用戶的體驗,開始爲手機提供超長的系統更新承諾呢?
系統更新周期越來越長
其實手機品牌開始在意「老用戶」,說到底還是因爲手機換機周期的變化。2015 年,全球市場的智能手機平均換機周期大概在 24 個月;2020 年,全球平均換機周期拉長至 27 個月。但在 2022 年,全球市場換機周期突然拉長,來到了 43 個月,并在 2024 年進一步延長至 51 個月。
因市場競争激烈,國内消費者的換機頻率要快于全球市場的平均頻率,但在過去 5 年裏,國内市場的換機周期也開始拉長,從 24 個月拉長至 36 個月。
更長的換機周期,更低的換機頻率意味着市面上「舊手機」的比例越來越高,手機品牌必須關注舊手機用戶群體,重視舊手機的使用體驗。這也是手機品牌開始給舊手機推送 Android 15 的根本原因。另外,Android 手機硬件性能過剩的情況,也讓「舊硬件 + 新系統」變得真正可用,不會像以前老 iPhone 那樣一更新就變慢。

圖片 Android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過的「Project Mainline 計劃」,也允許手機品牌将功能從系統核心中剝離,以獨立 App 的方式實現,這從技術上降低了手機品牌爲舊手機提供新功能的難度。再加上近年手機品牌開始在 AI 領域發力,系統更新主要體現在 AI 功能方面,而手機 AI 本地 + 雲端的混合模型架構顯著降低了對本地硬件的需求,部分手機甚至直接以浏覽器方式調用外部算力實現 AI 功能,爲舊手機「移植」新功能的難度已經大幅降低。
想深一層,這種将非核心系統功能從系統更新中剝離,封裝成獨立 App 的做法,确實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手機越用越卡的情況。手機越用越卡,原因無非後台進程疊加、系統資源占用增加和存儲碎片化。早期系統更新需要修改底層架構,變相增加對硬件的負擔,導緻舊手機更新後反而更卡。
但剝離系統後,相機算法、輸入法、語音助手等功能已不再依賴系統更新。這意味着手機品牌能以更靈活的方式封裝系統,針對不同手機的實際情況打包系統功能,避免了全量系統更新帶來的額外資源占用,進一步提升了手機的長期流暢度。

圖片 MIUI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手機使用年限的攀升,各大廠商勢必進一步強化軟件層面的競争。系統更新将從「大版本」叠代走向更爲細分與模塊化:一方面拆分底層驅動與功能組件,減少對老機型性能的沖擊;另一方面依托雲端 AI 算力,讓舊款設備也能得到更豐富的新功能。
歸根結底,手機品牌提供超長系統更新,其實也是手機競争力轉變的體現。随着手機硬件技術發展的放緩,手機的競争力早已從單純的「唯性能論」變成如今的「長期使用」,手機的後續使用體驗,也已經成爲了消費者選購手機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畢竟旗艦手機「一年兩季」,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新手機不到一年就與時代脫節。
放眼未來,手機廠商八成還會繼續在系統更新賽道内卷:大版本更新變精細、小更新變頻繁,用戶也更能感受到廠家挽留的誠意。從「兩年不卡」走向「五年更新」,這對消費者而言總歸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