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腳骨 " 是生活中的通俗叫法,醫學上稱作足拇外翻畸形,指拇趾向外傾斜大于生理角度 15 ° 的一種畸形症狀。
" 大腳骨 " 産生的相關因素
其産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穿鞋因素、扁平足等足部疾病的影響。
1、遺傳因素。也就是先天因素,家裡老人或者上輩老人中存在 " 大腳骨 ",自己出生時腳部大拇趾位置較突出,往往在 20 歲之前就出現拇外翻。
2、穿鞋和生活習慣因素。也就是後天因素,穿尖頭鞋或高跟鞋是引起拇外翻的外在原因。穿高跟鞋、尖頭鞋時,足前部被擠入一個狹小的三角形區域,堅硬的鞋面可迫使拇趾外翻;尤其是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或尖瘦高跟鞋長時間行走、運動,極易導緻該病;嚴重時會擠壓足的第 2 趾,且拇趾跖趾關節内側皮膚會因鞋的長期摩擦而紅腫發炎。
3、足部疾病的影響。如扁平足、拇趾旋前、肌肉張力不平衡等可導緻拇外翻。其中,扁平足畸形可造成筋膜、肌肉張力失衡,導緻第一跖趾關節不穩定,最終造成拇趾外翻;此外,風濕性疾病、神經肌肉性病變、創傷等也可導緻拇外翻。
" 大腳骨 " 的主要病因是位于大拇趾底部的關節脫位,造成跖趾關節向裡突出,大拇趾往外側歪斜,除了會擠壓到其他腳趾,還容易因穿鞋而産生磨擦造成大拇趾關節内側或背側腫脹發炎,而突出骨的外側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造成腳趾永久變形,疼痛也就伴随而來。
拇外翻的常見外觀及症狀如下:
1、足拇趾外翻畸形,局部疼痛、影響行走,出現囊炎,局部可潰爛、感染。
2、足拇趾外翻、旋轉畸形。嚴重的更會令大腳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騎跨,第二趾朝背面擠出,形成錘狀趾,前足變寬。
3、第二、三跖骨頭跖面皮膚因負重加大,腳底出現厚厚的皮繭,形成胼胝。
4、跖趾關節突出部皮膚增厚,甚至紅腫産生足拇囊炎。
拇外翻時腳部疼痛輕重與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時腳拇指畸形嚴重,疼痛卻不明顯。但大多數畸形嚴重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
拇外翻疼痛主要是因為跖骨頭的突出部分,長期受鞋幫的擠壓、摩擦,使得局部皮膚增厚、骨質增生,并可在該處皮下産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紅腫、疼痛。另外,第二腳趾向腳背方向突起,經常摩擦出現雞眼等問題,也會引起疼痛。
如何避免拇外翻的發生或者減緩拇外翻進展?
第一,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保持拇趾關節的正常力線結構,不要穿高跟尖頭鞋,要選擇比較寬松舒适的鞋襪,避免拇趾關節長期處于被擠壓的狀态。
第二,要适當的鍛煉足底部肌肉以及拇趾關節内側的肌肉,提高局部的穩定性,對拇趾關節要适當的牽拉。
第三,如果有出現拇趾關節炎或者局部肌肉軟組織的損傷,需要積極的治療,防止後期出現關節的結構改變。
拇外翻的術後康複怎麼做?
在拇外翻手術後,科學的康複不僅能夠有效防止關節發生粘連,而且還會使足趾變得更加靈活,有利于促進術後的恢複效果。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在術後 3 天内,可穿上前足減重支具鞋進行适當的訓練。比如:每天對患側進行 4~6 次的踝關節伸屈活動或直腿擡高活動,每次活動的時間維持在 3~5 分鐘即可。
在術後的 2 周内,可根據實際情況做拇趾主動伸屈活動。在疼痛允許及内固定穩定的情況下,還可以嘗試下地負重走動。
在術後的 3~4 周,可對第一跖趾關節活動度進行重點訓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練習要在疼痛允許的條件下進行。随着關節活動度的不斷增大,即可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