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李覽青
編 輯丨周炎炎
圖 源丨圖蟲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信用卡業務已告别飛速發展階段。
近期央行發布的《2022 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 7.86 億張,環比下降 0.59%,而在受到疫情沖擊的 2022 年二季度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 8.07 億張。按此計算,今年 6 月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量與去年相比持續縮水 2.6%。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六家國有大行與 10 家股份制銀行 2023 年半年報中的信用業務相關數據發現,上半年頭部銀行信用卡業務出現累計發卡量壓降、交易額全面縮水、貸款質量有升有降等三大特點。
當信用卡業務進入 " 存量時代 ",各家銀行又将如何應對?
現狀:告别快速增長
無論從規模還是交易數據來看,上半年頭部銀行信用卡業務增長速度已顯著放緩。
2022 年 7 月,原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銀行不得直接或間接以發卡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市場排名等作爲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标。強化睡眠信用卡動态監測管理,連續 18 個月以上無客戶主動交易且當前透支餘額、溢繳款爲零的長期睡眠信用卡數量占本機構總發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 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過該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新增發卡。
随着清理 " 睡眠 " 信用卡持續推進,銀行存量信用卡數量持續壓降。
從累計發卡量來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今年 6 月末的發卡量已較去年同期有顯著縮減。其中建設銀行累計發卡量從 2022 年 6 月末的 1.52 萬億張減少 9.87% 至 1.37 萬億張,降幅最大;招商銀行累計發卡量由 10462.34 萬張減少 4.07% 至 10036 萬張次之;發卡量最大的工商銀行與去年基本持平,依然維持在 1.64 萬億張。
與此同時,上半年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渤海銀行信用卡持續發力,發卡量同比增幅在 5% 以上。
在發卡量持續壓降的同時,相關業務發展靠前的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增速也顯著放緩,而随着其他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各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占所有發放貸款餘額的比重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信用卡貸款餘額來看,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相較年初分别下降 4.32%、2.19%、2.65%、8.53%、5.78%。從占所有貸款餘額的比重來看,除浙商銀行以外,所有披露該項數據的全國性銀行占比均出現下降,其中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此項占比降幅超過 1 個點。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金額。除了該項數據披露不全的農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外,其他10 家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興業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金額從去年同期的 1.40 億元減少 13.99% 至如今的 1.2 億元,平安銀行該項數據的同比降幅也達到 13.75%。
從資産質量來看,上半年銀行不良貸款率與年初相比有升有降,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較年初有所提高,興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超過 4%。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郵儲銀行較年初信用卡資産質量有所好轉。
應對之道:提高準入門檻,關注結構優化
面對信用卡業務增長乏力、資産質量承壓的情況,頭部銀行的關注重點已從規模轉向客群質量提升與結構優化。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多家銀行的半年報中,均提及客戶與資産結構優化。
交行方面在業績發布會時指出,信用卡方面呈現出三個比較好的進展。第一是信用卡資産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在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 0.65% 的同時生息貸款餘額增長 6.6%,增幅更大,生息貸款占比提高 2.3 個百分點。第二是信用卡累計消費額在行業中排名第三,繼續保持相對領先位置。第三是信用卡客戶結構質量優化,新增客戶中優質目标客戶占比達到 60.37%,較上年末提升 13.44 個百分點。
盡管平安銀行的規模數據出現下降,但該行上半年信用卡新戶首刷率同比上升了 3.4 個百分點,信用卡線上消費占比同比上升 9.0 個百分點,信用卡循環及分期日均餘額同比增長 1.8%,客戶品質、消費結構及資産結構持續優化。
對于信用卡資産質量與規模的下滑,光大銀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國内需求仍然不足,部分地區和行業居民收入有所下降,該行信用卡及消費信貸業務處于壓力區間,預期伴随經濟複蘇,行業風險水平會有所降低。光大銀行表示,在這一領域将采取三大舉措加強風險管理,一是優化客戶結構,二是強化授信準入,三是對存量進行主動管理,提升這一領域的資産質量。
在各家銀行中,郵儲銀行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資産率下降最爲顯著,較年初下降 0.12 個百分點。對此,郵儲銀行在财報中表示,該行采取多種措施加大信用卡資産質量管控力度。一是提升風險識别精準度,進一步壓降準入客戶風險;二是推動預警策略叠代切換,針對風險客戶采取差異化管控措施;三是強化資金用途管控,防止信用卡資金流入非消費領域;四是持續開展不良資産清收與處置,技術手段與人工催收結合,并綜合運用核銷、資産證券化等手段處置不良資産,保持總體資産質量穩定。
有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高管向記者提到,其所在銀行上半年收緊了對部分弱資質區域的客戶的準入," 質量、效益、規模,其中質量是第一位的,我們部分地方分行沒有下達獲客任務。" 他提到,除此之外,上半年該行也沒有考核各個分行的獲客規模,而是考量了 " 雙綁 " 規模。
所謂 " 雙綁戶 ",是指信用卡綁定支付寶與微信的用戶。" 現在客戶出門已經不帶信用卡了,如果不綁定微信或者支付寶,用卡消費的概率就會非常小。" 他提到,首次辦理信用卡的用戶比例從 2015 年開始就出現下滑趨勢,大多數客戶都是其他銀行的信用卡用戶,如何加強存量用戶的活躍度非常重要。" 雖然上半年我們的信用卡客戶規模絕對值在下降,但雙綁用戶比去年多了 80%。" 他指出,在消費需求不景氣的情況下,下一步是更加精細的營銷與用戶運營。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銀行正在強化信用卡端的線上場景運營。
信用卡 APP 方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光大銀行陽光惠生活 APP 月活用戶同比增長 29.31% 至 1490.02 萬戶;浦發銀行浦大喜奔 APP 月活用戶較上年末增長 3.75% 至 2602 萬戶;招行掌上生活 APP 月活用戶達到 1.11 億戶。
同時,多家銀行信用卡精細化與差異化産品運營進一步加強。
例如建行信用卡聚焦年輕客群,研發美團聯名卡、正青春卡 20 周年紀念版、龍卡 bilibili 卡三體動畫版等産品,年輕客戶新增占比提升。平安銀行針對車主客群、财富客群、年輕客群都推出了定制化權益。興業銀行的 " 興業生活 " 成爲首個支持所有數字人民币錢包快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 APP,也支持通過數字人民币爲信用卡還款。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章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