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美國又出新規,使用中國制造或組裝電池組件的美國電動汽車,将不再有資格享受稅收抵免。對這一做法此您有哪些觀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劉軍紅:這一次爲了限制中國電池相關企業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對在美生産的電動汽車,如果使用被美國認爲所謂 " 關注經濟體 " 的零部件,就取消 7500 美元的政府補貼。
盡管做了一些規定,所謂的 " 關注經濟體 " 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等其他國家,但總體上在零部件,特别電動汽車電池相關零部件這一塊,基本上中國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比方說甯德時代,基本上控制着世界上大多電動汽車生産商的電池供應,也就是說,在電動汽車生産的電池領域,中國具有絕對的優勢。這樣看的話,這部所謂的新規實際上是一個直接針對中國電池生産企業的措施。
另一方面,美國新的措施,還規定從 2025 年開始,對相關國家,也就是說這些 " 關注經濟體 " 國家,提取和生産的礦物質也要進行限制。2024 年開始,是對汽車的電池零部件限制,2025 年開始就對相關的礦物質進行限制。這樣一些限制,都針對着中國,是以中國爲主要對象的。
直新聞:形成對照的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2 日在北京閉幕,提供了包括電動車産業在内的合作機遇。您如果看中美在産供鏈問題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取态?這将如何影響全球化趨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劉軍紅:從這一點上看,我們是積極采取國際合作這樣一種方式,特别是在産業鏈、生産鏈、供應鏈這個領域裏面,加強全球的合作,推進全球化。
而美國采取的措施就是保護自己的産業,保護本國和同盟國一些産業的做法。也就是說,在相關領域中,采取的是一個積極競争政策,削弱對方,保存自己的基本套路。這樣看的話,應該屬于重商主義的做法。
所以現在看,美國走的所謂全球化道路,和我們走的全球化道路,應該說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全球化道路應該是公開、公平、互利互惠的一種生産方式和營銷方式。
美國采取的措施,則是對它有利的就積極推進;對美國不利的,或者是有利于競争對手的生産方式,美國就開始限制。所以現在看,過去應該說是美國積極推進的全球化,現在看是美國在積極阻止全球化。全球化進程受到挫折,主要來自美國的阻礙。
直新聞:我們注意到,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德 2 日仍表态稱拒絕在尖端半導體領域同中國合作。從破壞産業鏈到高科技打壓,美方這些以 " 競争 " 爲借口的做法,是否違背了兩國元首共識?會給有止跌企穩的中美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劉軍紅:美國商務部這樣的一些做法和思維,應該說是有悖兩國元首會談提出的合作基本方針。
這樣看的話,美國商務部實際上是代表着美國産業相關的一些低級的利益。在高層的政治層面上的合作方向,實際上兩國元首已經指明。現在看的話,美國商務部門它有一個私利的考慮。所以從總體上看,美商務部門這樣的一些政策措施,依然保持着一個競争的、摩擦的基本做法。
直新聞: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衆議院議長邁克 · 約翰遜拒絕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對華投資設限。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麥克亨利對設立廣泛的投資限制也強烈反對。您如何看美國政壇有關對華商貿、對華設限的分歧與博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劉軍紅:總體上看,貿易和商業競争、科技競争,基本反映了美國國内政治的矛盾,也就是說國内政治實際上是鬥争得非常激烈,不僅是兩大黨派之間的鬥争,可能各種利益集團之間,也有競争。這樣看的話,它對中國的一些政策,實際上是反映了當政者和在野者之間的對中國政策的不同看法和做法。實際上反映的是它們内部之間不同的利益。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美國對中國的商貿政策、科技政策,本身反映了美國内政之間根深蒂固的矛盾。所以,我們還需要有所警惕,有所防備。
作者丨劉軍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葉俊妍,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