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1 個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出爐。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爲 120698 元,比上年增加 6669 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爲 68340 元,比上年增加 3103 元。
平均工資數據爲何與個人感受不同
國家統計局公布平均工資數據之後,經常有人表示自己 " 拖後腿 " 了,認爲自己拿到手的工資沒有那麽高。爲何一些人會有這樣的感受?
首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稅前工資。公衆對工資收入的感覺往往是依據拿到手的實發工資,但統計部門統計的工資是稅前工資。根據國務院批準發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和國際工資統計的通常做法,工資包括了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公積金以及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所以, 統計部門公布的平均工資比個人實際拿到的工資要高。
其次,平均工資不等于個人工資,不能簡單拿個人工資與總體平均工資進行直接比較。平均工資是反映工資總體情況的指标,是由統計部門根據每個單位上報的數據彙總計算得出的平均概念。由于各單位所處行業、所在地區和經濟效益的不同,各單位的工資水平有高有低,高于總體平均工資的單位覺得數據偏低, 低于總體平均數的單位覺得數據偏高。實際上,工資和收入一般呈現正偏态分布, 平均值往往偏離并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數個體數據低于平均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何還要計算平均工資?主要是因爲進行地區間、行業間工資差距比較時, 不可能用個體數據進行一一比較,需要有一個反映總體水平的指标。因此,平均工資指标主要用于宏觀政策研究,而不适合與個人工資進行比較。此外,要更加準确地了解工資差距及其變動情況,不僅要看總體平均數,還要結合更詳細的分地區、行業、登記注冊類型工資數據進行具體分析。
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