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17 日訊(編輯 潇湘)面對着亞洲經濟體整體低迷的出口形勢,從亞洲到美國的貨物運輸成本卻反而開始悄悄出現快速上升,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頗爲蹊跷的事……
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多個重要海外市場的需求下滑,日本出口兩年多來首次下降,顯示經濟複蘇面臨沉重阻力。而在日本周邊,韓國、越南等亞洲主要貿易大國,出口數據也一片慘淡。
然而,在貨運市場上,眼下卻似乎呈現了一副截然不同的場景。根據運輸數據和采購公司 Xeneta 的數據,在截至 8 月 15 日的六周内,從中國運往美國西海岸的 40 英尺标準集裝箱的平均現貨運費上漲了 61%,至 2075 美元。
業内人士普遍表示,此次漲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型船運公司紛紛對價格進行了人爲調整。業績依舊在暴跌的馬士基、達飛等船公司巨頭,提高了部分航線的綜合費率附加費和包箱費率等航運費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際貨代分會會長康樹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指出,此番運價上漲是船公司人爲調整,馬士基等公司單方漲價的行爲,短期内會導緻市場混亂,拉動運費上漲,并非市場回暖。
在此輪漲價之前,中國運往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運費價格,曾從 2022 年 2 月的每箱近 10000 美元驟降至 6 月下旬的 1300 美元以下,原因是零售商庫存過多導緻訂單減少,以及需求疲軟削減了大型船運公司的盈利。
而對于最新的漲價,不少美國零售商似乎也已有所準備。
家居用品零售商 Gabe ’ s Old Time Pottery 的全球運輸和物流總監 Tim Smith 表示,運費的突然上升對其影響有限。他表示,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對航運價格進行了套保,以固定費率鎖定了一半的運費,而現在的固定費率正低于即期價格。
Smith 表示," 運費可能會再次回落,我們甚至可能在某個時候從回到現貨市場中獲益。"
Xeneta 公司首席分析師 Peter Sand 則指出,在疫情之前,運費的大幅飙升也許會吓壞進口商。但現在人們在見證了去年的高運費後,2000 美元的價格已難以再吓到他們。
一組曆史對比顯示,中國到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運費目前仍比 2019 年同期高出 600 美元,但比去年同期低了 66%。
運費料将重新回落
進口商和航運業專家預計,近期現貨運費的上漲将是短暫的——美國集裝箱進口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一些遠洋航運公司已開始接收他們在需求高峰時訂購的新集裝箱船,可能爲市場注入額外運力。
丹麥航運貿易機構 Bimco 的數據就顯示,2023 年前七個月,新集裝箱船的交付量相當于增加了 120 萬個集裝箱的運力,創下曆史紀錄。
馬士基等遠洋航運巨頭目前已通過讓一些集裝箱船停運和放慢船速來減少供應,從而有效地消耗了運力。但德魯裏航運咨詢集團總經理 Philip Damas 表示,預計明年将有更多的集裝箱船投入使用。
Damas 稱," 運力過剩的浪潮肯定會影響全球航運業。因此,我們料将看到現貨運價在今秋重新恢複下降趨勢。"
一些航運公司目前試圖通過增加旺季附加費,從長期合同中獲取更多利潤,因爲長期合同的固定運費往往高于波動較大的現貨市場。在過往,航運公司經常會采用這種策略,以應對秋季和年末假期的強勁需求。
不過,位于美國佛羅裏達州的行李公司 Travelpro Products 物流總監 Erin Fleet 表示,她已經拒絕了一家航運公司試圖征收附加費的要求,這一做法對 2021 年和 2022 年 ( 急于尋找集裝箱船 ) 的大多數托運人來說都不可想象的。但這正是當前談判的結果,貨運量和市場都不允許這樣做 ( 征收附加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