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法國為延遲退休和養老問題搞大罷工,引發我國社保專家和廣大退休人員的熱議。我國的養老問題比發達國家更複雜。總體來看,我國各類退休人員之間收入差距巨大,在上調養老金的機制中,應優先解決均衡性和共同富裕的問題,讓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盡快提高起來。
2023 年 1 月,多地召開兩會,都明确了一個強烈信号: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漲。我們都知道,養老金上調機制是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在養老金并軌之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是與工齡直接挂鈎的,企業退休人員與繳費年限有一定關系。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遠低于機關事業人員的退休金。
所以,廣大企退人員呼籲,在 2023 年養老金上漲中,應該按照工齡與年齡相結合的方式上調養老金,比如,給年滿 60 歲且工齡滿 30 年的退休人員,不足 5000 元的上調至 5000 元,加快共同富裕的速度。
【1】關于退休人員的呼籲,社保專家提出三條反對理由:
第一條是違反市場規律。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就是你多繳費多發養老金,不繳費隻能吃低保,按照年齡和工齡統一上調養老金,違反市場經濟法則。
第二條是對有錢人不公平。有錢人繳納社保可能按照 300% 的基數繳納,窮人隻能按照 60% 的基數繳費。按照年齡和工齡多漲養老金,有錢人就不願意多繳納社保了。
第三條是養老基金沒有這這麼多錢。全國有 60 歲以上的老人接近 3 億人,其中,企業退休人員大約在 1.3 億人,他們的養老金全國平均不足 3000 元,如果滿 60 歲統一發 5000 元,每年支出 2.6 萬億,現有的養老基金根本兜不住。
【2】很多退休工人也提出了反駁意見,一對一的反駁如此:
第一條是:養老是社會保障體系。也是福利體系,是兜底體系,而不是市場經濟,不能搞市場化,想一想教育搞市場化、醫療搞市場化的後果,窮人上不起好學校、進不去好醫院。難道讓窮人養不起老嗎?
第二條是:按照年齡上漲養老金對所有人都公平。有錢人吃盡了時代的紅利,上班時掙高薪,多存款,房産、投資都能帶來睡後收入。退休之後,人們對社會貢獻歸零,身體狀況一樣,按照 60 歲和 30 年工齡統一上調養老金符合自然規律,人人都會老,家家都有老,對所有家庭都是幸福的。
第三條是:養老基金沒有錢漲養老金,這是不對的。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連續上調養老金 18 年,最高的年份漲幅為 24%,十多年都是漲幅 10%,那個時代,GDP 很低,國家都敢大漲養老金。現在 GDP 已經突破 121 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卻說沒有錢漲養老金了?目前,全民所有制的國企占 GDP 的 75%,既然是全民所有,就可以劃撥養老金造福全民。
【3】有些退休人員是中國制造低人工成本優勢的有功者。
PS:在衆多退休群體之中,這三類退休人員有曆史貢獻,值得尊敬。按照 " 工齡和年齡 " 結合方式上漲,是對他們的社保回報。
第一類是當年犧牲家庭生活、投身重工業建設的老工人。遙想當年,重工業一窮二白,蘇大哥不再支援,靠的是老一代産業工人的奮鬥,低工資,高勞動強度,獻出了青春,等退休之後,隻能領取很低的養老金。
第二類是當年響應國家号召,犧牲個人利益,支持下崗分流、買斷工齡的老工人。遙想當年,國企走入困境,不是工人的責任吧,但是,為了拯救國企,搞下崗分流,卻讓工人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支持改革。結果呢,他們為國企做出了犧牲,晚年的養老金很低。
第三類是分擔就業壓力,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的退休人員。市場經濟發達之後,正規企業無法容納這麼多的就業,國家倡導他們自謀職業、自己就業,目前,已經有 2.4 億人從事靈活就業,他們需要自己全額買社保,按照 60% 的檔次買 15 年社保,退休後隻能領取 910 元的養老金,難道不應該給他們漲一點嗎?
PS:你贊同嗎?多多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加務實、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