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這個人很奇怪,他看不出奶茶妹妹好看。
但臉盲心不盲,認不清美女,卻很了解對手。他曾經語重心長地和團隊說:" 千萬别與雷軍在營銷上争高下,我們真的不是他的對手。"
但總有人不信邪。在北京車展之前,汽車行業彌漫着一股唇槍舌戰的火藥味,競品直接點名,參數直接對比,徹底颠覆了之前你好我好的 " 溫吞 " 氣氛。其實大家都在這麽做,也就沒有什麽對錯了。
但埋的雷多了,總有誤踩的時候。最典型的一次矛盾,正是智己與小米的摩擦。簡而言之,在智己 L6 的發布會上提到了小米 SU7,但誤把數據标錯了,于是牽扯出了持續數天的 " 道歉 " 風波。
這件事,功與過,不做過多的評述了。以此作引,隻想指出一件事。在營銷輿論的碰撞上,小米的處理經驗确實更加充分。之前的汽車行業,遠未有過烈度如此高的營銷壓力測試。
劉強東說的沒錯,不能低估小米,尤其是營銷。汽車行業,在迎接小米這一新成員的同時,也要重新揣摩下,小米入局後,對整個營銷環境的改變了。
小米很獨特,它已經成爲了一個全民皆知的 " 造車品牌 "。
汽車圈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熱鬧過,講數碼的讨論汽車并不奇怪,但是連娛樂号都開始講汽車了,這就很發人深省了,而衆人所說的對象也隻有那 1 個——小米。
但是你以爲他們是講汽車參數,會苛求汽車性能,那就太天真了。很多娛樂号的主要内容,是揣着爽文男主的劇本,聚焦到雷軍這個全民偶像身上。
如今,他最有名的角色就是現實版「肖奈」,滿分 710 考 700 分的高考狀元,28 歲擔任金山 CEO,40 歲時銀行卡隻有冰冷的 40 億,更何況還有雷軍本人身高 1 米 8,身材管理優秀,挺拔的身姿,配上溫暖的笑容,以及真摯誠懇的态度。
天啊,他是小米總裁,但是卻對我這麽溫柔,一時間不僅男生們羨慕了,女生們更愛了。
當然,針對上述 " 傳聞 ",雷軍做出過回應,有些真,有些假。但吃瓜群衆沒那麽在乎真相,他們隻是希望有這麽一個男主角色,并且希望他赢。這是絕對感性,而絕對不是理性判斷出來的。
最春風化雨的一手,是雷軍化身 " 第一銷售 " 爲車主們開車門,直接将情緒價值拉滿。高端戰術永遠樸實無華,這下,也不需要發 " 周銷量表 " 了。一招一式,更不需要招招過了,一瞬間,把擂台升維到了一個新高度。
娛樂号的影響力,其實最無形,也最可怕。在信手拈來的話語間,其他廠家會被網友們描述爲:接招的對手都很簡單,畢竟爽文男主身邊的反派就是容易強行降智。
結果就是,與此有關的熱門話題「爽文大男主雷軍的一生」、「千億霸總親自爲我開車門」等等席卷抖音、微博等網絡平台。
你再仔細觀察,雷軍的舉手投足之間,都被流量裹挾。就比如,哪怕他勸一些等車着急的用戶,也可以購買智界 S7、蔚來 ET5 等,都能上好幾條熱搜。
而這就是小米流量公式的最佳解法:給足情緒價值
如果說理想汽車是有一群頂級的産品經理,通過對消費者的心理洞悉,推出了奶爸們喜歡的家庭用車,那麽小米汽車則有一群職業經紀人,推出超級 IP ——雷軍,開始收割男男女女。
汽車是有自己的傳播周期的,但是雷軍這個 IP 卻可以長長久久。
心理學有一個定律叫做:熟悉定律,指的是一個人在自己眼前出現的次數越多,自己越容易對其産生偏好和喜愛。
接下來雷軍的每一步行動,都将爲小米汽車增添光彩。如果說小米第 1 輛車,造了 3 年的勢,那接下來,将雷軍的形象與小米汽車徹底捆綁,其市場勢頭也就越攻越猛了。
2024 年,想過很難,但是沒想過這麽難。
北京車展,如火如荼,但又像是最後的一場盛宴。幾乎可以肯定,在如今淘汰賽加速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品牌有可能無緣 2 年後的下一屆北京車展了。
當晉西北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沒有人敢笃定最有效的打法是什麽?于是,我們會看到很多 " 無奈之舉 "。别人做了,我也一定要做,而且,要快速跟進,至于有沒有效果,隻有做了才知道。
就像車展之前,很多車企 CEO 下場開直播,趕個火熱,但最終的效果存在參差;車展之中,又變成了大型的 "CEO 握手會 ",很多聲音批評說,該關注的産品、技術、戰略反而被掩蓋了。
是啊,又無奈又無力,市場卷到這種程度,都在适應,都在摸索。但我們還是發現,這場新的風暴刮起來,受益最大的,還是紅衣周鴻祎、綠衣雷軍。
都明牌打了,傳統車企怎麽還是無力回擊,隻有勉強招架?
說到底,傳統車企之前的經驗主義确實失效了。在互聯網圈,最具有碾壓優勢的就是 " 用戶基群 ",說粉絲也沒有問題。他們有海量的 " 上漏鬥 ",沒有車企能與之匹敵。
所以,打法确實不一樣。他們的一呼百應,以及與流量相随,是個人 IP 的外化,而事實證明,絕對不是 CEO 走向台前,就能收獲同等的效果。與人相關,而且,息息相關。
甚至,如果 CEO 的觀衆緣不多,還容易起反作用。哪吒汽車的張勇,縱使慎之又慎,也在網路輿論中吃了虧。畢竟,誰又想到,就連出鏡的坐姿,也會被人拿着放大鏡來比較。
那該怎麽辦?既要跟拳、出拳,也要善于收拳。有些優勢,沒有的話,就不用硬嘗試,繼續放大自己的獨有優勢,才是關鍵。
比如,傳統車企的産品基本功沒有問題,隻是,需要再度放大價值錨點。
就像小米,車要好開也要好看,造一輛外表不會出錯的車,大家都知道。但是機械冰冷的汽車參數,隻會讓人昏昏欲睡,而小米以保時捷和特斯拉爲跳闆做文章。
" 米時捷 " 是個梗,但好看這個标簽确實是立住了;續航更是對标特斯拉,你可以不記得數字是多少,但是絕對不會忘記續航高這一特點,進而将 " 年輕人的第一台保時捷、超 800 公裏續航的純電動汽車 " 深深植入消費者腦海。
讓你無論從哪方面比較,感覺自己同時擁有了劉亦菲、胡歌,再在輿論風向上輕輕推一把,很多事也就成了。
再比如,還是要不斷地重複自己的差異點,而且要堅持不懈。
就像華爲的智駕、蔚來的換電、小米的生态,每個品牌需要找到自身的産品溢價;然後就是不斷貼近用戶生活,這個話看似很虛,但其實很有用。
以及,如果一定要讓 CEO 出鏡代言的話,大概還需要仔細考量 CEO 的個人差異點是什麽?比如,蔚來的李斌很親和、很接地氣,小米的雷軍很謙虛、很儒雅。
品牌需要差異化,需要記憶标簽,CEO 又何嘗不是呢?
經驗主義告訴你,沒必要這麽做,誰在意呢?
但事實上,打動女性潛客的,總在這些不經意間。這個潛台詞,換句話說,就意味着在炎炎夏日,有人爲你注射了一劑不會變醜的安心劑,避免了你每天對着鏡子回答八百遍,你沒曬黑,你還是那麽好看 ......
小米、華爲的加入,将汽車本身的價值戰、價格戰,又推向了另一個高峰,看似有點費 CEO、内卷加劇,實則也是競争常态。水無常形,欲破局,總得跟上節奏。
經驗主義不可輕信,複制模仿也不要硬來,最好的解藥還是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