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見過魚在水裏遊泳,死去的魚竟也能逆流而上?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荒誕,但 2024 年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給了一項關于死魚遊泳的相關研究。
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們因 " 演示和解釋死鳟魚的遊泳能力 " 而獲此殊榮。該研究不僅報道了一種令人驚訝的神奇現象,還揭示了流體動力學的奧秘,爲我們理解魚類如何利用水中渦流節省能量,提供了新的視角。
魚類遊泳 "各懷絕技 "
魚類的遊泳方式多種多樣,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最常見的是擺動式遊泳,魚體呈現 S 形彎曲,從頭到尾産生一個行進波,推動魚向前遊動,但這隻是冰山一角。
有些魚類如旗魚和鲭魚,采用巡航式遊泳,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尾鳍呈新月形,能夠長時間保持高速遊動。相比之下,鳗魚則采用蛇形遊動,全身産生大幅度波浪狀運動,适合在複雜環境中穿梭。
有趣的是,一些魚類還發展出了特殊的遊泳方式,能利用胸鳍 " 行走 " 在海底,而飛魚則能躍出水面,利用胸鳍滑翔一段距離,這些多樣的遊泳方式反映了魚類對不同生态環境的适應。
飛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泳姿背後的流體動力學
要理解魚類遊泳,離不開流體動力學原理。當魚在水中遊動時,它們實際上在不斷操縱周圍的水流,通過身體和鳍的運動,能夠産生和控制渦流,從而獲得推進力。
有趣的是,魚類遊泳時産生的渦流并非随機。研究發現,高效遊動的魚類能夠産生有組織的渦流系統。這些渦流不僅提供推進力,還能減少水的阻力,讓魚遊得更快,更省力。
魚類遊泳的能量效率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焦點,研究發現,除了身體結構的優化,魚類還采用了多種策略來節省能量。有些魚類如金槍魚,能夠長途遷徙數千公裏,這需要極高的能量效率,很多魚類還會利用 " 滑行 " 來節省能量,它們在擺動幾下後會短暫地停止運動,利用慣性滑行一段距離。此外,群遊也是一種節能策略,跟随前方魚類産生的渦流,後方的魚可以省力不少。
下次,當你在水族館或河邊觀察魚類時,不妨多留意它們的遊動方式。也許你會發現,在看似簡單的擺動背後,隐藏着流體動力學的精妙奧秘,而這些奧秘,正在啓發我們創造更智能、更高效的未來科技。
渦街遊泳:一種獨特的遊泳方式
卡門渦街是當流體以一定速度流經圓柱體等鈍體物體時,在其後方形成的規律交替排列的渦流系列,呈現出類似街道般的有序結構。研究團隊的靈感來自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河流中,魚類常常喜歡在障礙物後方停留,而障礙物的後方常有渦流乃至渦街出現。科學家們好奇,魚是否能從這些渦流區域的特殊水流中獲益?爲了探索這個問題,他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
卡門渦街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水槽裏放置了一個 D 形柱體,用以産生規律的渦流。當活鳟魚被放入這個環境時,它們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遊泳方式,被稱爲 " 卡門步态 ",此時魚體會以一種大幅度、低頻率的方式擺動,其頻率與渦流的形成頻率驚人地一緻。這種遊泳方式似乎能讓魚在節省能量的同時保持位置不變,甚至逆流而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拍攝的智利海岸胡安 · 費爾南德斯群島周圍飓風引起的卡門渦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真正讓人大吃一驚的是,當研究人員用死去的鳟魚進行實驗時,他們發現,即使是死魚也能展現出類似的 " 遊泳 " 能力!
虹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死魚的 " 複活 " 之謎
那麽,死魚是如何 " 遊泳 " 的呢?答案就在流體動力學原理和魚體的柔軟特性中。當死魚被放置在渦流中時,來自不同方向的水流作用于魚體,使其産生周期性的擺動,這種被動的擺動恰好能與水流中的渦旋相互作用,産生向前的推力。
研究人員發現,死魚的擺動頻率和幅度與活魚非常相似。這意味着,魚類在利用渦流遊泳時,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一種被動機制。魚體的柔軟度和形狀經過長期進化,已經非常适合這種被動推進。簡單來說,這項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巧妙的能量利用方式。在湍急的水流中,魚類不是單純地與水流對抗,而是學會了 " 順勢而爲 ",利用水流中的能量來減少自身的能量消耗。
這項研究不僅有趣,還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理解了魚類如何高效利用渦流,科學家們可以據此開發出新的水下機器人設計。這些機器人可能在湍急的水域中更加靈活,能源效率更高,同時,理解魚類如何利用渦流也可能幫助我們設計更高效的船舶和潛水器。比如,船體的設計可能會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産生的渦流來減少阻力。
此外,這項研究也爲我們理解魚類的生态行爲提供了新的視角。在河流和海洋中,魚類選擇特定位置停留或遷徙的原因,可能與它們對水流特性的利用有關,這對于魚類保護和漁業管理都有重要意義。
2024 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這項研究看似荒誕,實則深具啓發性。它提醒我們,科學探索中處處有驚喜,哪怕是一條死魚,也能揭示自然界的奧秘。這項研究不僅加深了我們對流體動力學的理解,也展示了生物如何巧妙地适應和利用環境。
下次當你在水族館或河邊觀察魚類時,不妨多留意它們的遊動方式,你會發現,在看似簡單的擺動背後,隐藏着流體動力學的精妙奧秘,而這些奧秘,正在啓發我們創造更智能、更高效的未來科技。
參考文獻
[ 1 ] James C. Liao, Neuromuscular Control of Trout Swimming in a Vortex Street: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Economy During the K á rm á n Gait
[ 2 ] David N. Beal et. al., Passive Propulsion in Vortex Wakes
策劃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國
作者丨王佳音 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院
監制丨中國科普博覽
責編丨董娜娜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