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一線》
作者|馬小
編輯|劉鵬
12 月 15 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資産負債表研究團隊編撰的《中國國家資産負債表 1978-2022》發布。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 " 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産負債表管理 ",該書從存量視角展示了 1978 年到 2022 年連續 45 年的中國國家資産負債,以更立體、更細顆粒度的方式,展示了中國經濟的變遷,也爲當下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供了基礎數據的支撐。
從社會存量淨财富的角度,該書的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淨财富由 1978 年的 21 萬億元上升到 2022 年的 773.9 萬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 14.4%。2008 年以來,中國的存量(财富)趕超明顯快于流量(GDP)趕超。不過,該書認爲,随着近年來中國 GDP 增速趨緩,存量趕超也将放慢,需要通過新質生産力發展和全要素生産率提升來實現持續趕超,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從财富分配來看,該書認爲總體上呈現 " 藏富于民 " 的态勢。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居民财富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居民财富占社會财富的比重不斷上升,從 1978 年的 13.0%,到 2000 年首次超過 50%,再到 2022 年的 62.4%,呈現出 " 藏富于民 " 的宏觀分配總體格局。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淨資産由 1978 年的 1.4 萬億元上升到 2022 年的 290 萬億元,其中國有股權占比由 1978 年的 20% 左右上升到 2022 年的 50% 左右。中國政府部門财富在全社會财富中的占比,盡管自改革開放以來是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但 2022 年仍超過三分之一,這既反映了我國制度性優勢,即可以更好地應對風險和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也意味着未來的宏觀财富分配存在着優化提升空間。
從負債角度看,該書發現,中國資産積累與負債積累呈現同步特征。1978 — 2022 年中國總資産和總負債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别爲 15.5% 和 15.9%,體現出資産 - 負債擴張的同步性。雖然負債增速略高于資産增速,但總資産遠遠大于總負債,從而最終保有較大規模的淨資産。
另一方面,随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中國資産 - 負債擴張也可能出現分離。" 同步 " 意味着負債積累的同時有相應的資産積累,因此不必過于擔心債務風險。" 分離 " 則意味着傳統發展模式到了轉型的時候,大量負債積累可能用于非生産性支出,因而并不對應着資産形成,或将導緻債務風險加大。爲此,該書建議需要建立起可持續的債務積累模式。
另外,該書也從資産負債表視角分析了房地産财富的長期演進規律。通過對長時段的各國資産負債表數據的對比分析,該書認爲,自 18 世紀以來,房地産(房産 + 地産)價值占社會淨資産的比重大體處于攀升态勢。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房地産價值占社會淨資産比重基本在 50%左右,甚至更高,而中國還不到 40%。
因此,該書認爲,考慮到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中國人對于 " 有家得有房 " 的思想觀念,以及數字技術革命和人工智能發展或将推高土地要素相對價格,中國房地産高質量發展還有相當大空間,中國房地産 " 頂峰論 " 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