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市值觀察,作者 | 雲潭,編輯 | 小市妹
連續六天股價漲停,被蘋果踢出供應鏈的歐菲光,靠華爲絕處逢生。
就像公司掌舵人蔡榮軍所說的那樣,歐菲光還在 " 倔強的活着 "。
重生
走過至暗時刻,蔡榮軍終于松了一口氣。
2023 年 9 月,華爲搭載麒麟 9000s 芯片的 Mate 60 Pro 手機橫空出世,徹底點燃了民衆的熱情,相關産品發售即 " 秒空 "。這種情緒也延伸至資本市場,華爲産業鏈在低迷的行情下一枝獨秀。
業内預計,Mate 60 系列今年累計銷量将超 2500 萬台。有消息稱,華爲内部甚至将 2024 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目标定爲 6000 萬 -7000 萬台,要知道 2022 年,華爲共計才售出 3000 萬台。
如此巨大的提振,對供應商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餘承東也表示,先鋒計劃的産品正在加班加點生産。
作爲華爲長期的合作夥伴,歐菲光當然受益。有調研機構指出,歐菲光占據華爲 Mate60 系列絕大部分訂單和 P 系列部分訂單,價值量份額可達 70%-80%。可以說,歐菲光是華爲新品攝像頭模組的絕對主供。
對于向華爲手機的供貨情況,由于保密協議的原因,蔡榮軍并未正面回應,而是說道:" 倔強的活着。" 貌似雲淡風輕,實則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
從公司增加産線,廠區大量招工,以及專業機構的調研來看,歐菲光主供華爲基本坐實。
和華爲一樣,蔡榮軍也期待一場 U 型反轉。
2023 年 4 月 23 日,蔡榮軍指出,經曆了 2022 年的最低谷,2023 年公司已經築底企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吹響 " 反攻号角 "。
綁定華爲,歐菲光 " 起死回生 ",也側面印證了其技術實力。而且,由于美國科技打壓,華爲手機采用國内供應鏈,相關的業績提升也将具備較強的持續性。
在鏡頭方面,歐菲深度參與華爲 6P-7P 高端鏡頭項目,下一代的 7P 産品已對華爲送樣。因此明年的新品,歐菲光模組大概率還是主供。
而且,由于消費電子處于周期調整期,零部件供應商大幅洗牌,競争力較弱的企業退出後,頭部企業的地位會更加穩固。
另外,下遊需求火爆,鏡頭等模組短期供應不足,供應商也出現漲價的情況。有分析報告指出,目前,華爲 Mate 60 系列的屏下光學指紋模組供應商的相關産品已提價 15% 至 20%,部分型号甚至提價 30%。
量價雙生,歐菲光的反轉幾率大增。資本市場已經率先反應,公司股價連續六天漲停,市值直接暴漲了 150 億。
蔡榮軍再一次挺了過來。
劫難
在被蘋果踢出局後,歐菲光業績一落千丈。
加之 2020 年以來,公司大客戶華爲因美國打壓,手機業務跌入低谷。2021 年,華爲出貨量跌出全球前五名。兩大客戶均遭遇重大變故,蔡榮軍迎來了人生的最黑暗時刻。
曾經的明星企業,瞬間跌入谷底,2020-2022 年三年時間裏,歐菲光虧損超 97 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合計失血超百億。
▲歐菲光曆年淨利潤,來源:同花順
二級市場避之唯恐不及,歐菲光股價從高峰滑落近 80%;要知道在 2012-2013 年輝煌時期,其股價上漲超 10 倍。2012 年至 2017 年最高峰時,股價漲幅更是超過 21 倍,市值最高超 700 億元。
伴随股價漲跌,蔡榮軍家族的财富值也經曆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起伏。自 2014 年起,公司業績邁入上升态勢後,蔡氏家族的财富從 50 億元膨脹至 2018 年的 172 億元。
但此後,其财富值連年下滑,排名跌到了 400 名之外,2022 年 -2023 年甚至沒有進入前 500 名之列。
▲來源:《新财富》雜志
回顧過往,蔡榮軍和歐菲光遭遇的劫難,都離不開一家公司——蘋果。
可以說,歐菲光的發展曆程,嘗盡了 " 蘋果 " 的甜,也吃盡了 " 蘋果 " 的苦。
時間回到 2016 年,歐菲光憑借主營微攝像頭模組和光學鏡頭的廣州得爾塔,正式打入 " 果鏈 ",成爲蘋果手機的攝像頭供應商。
加入蘋果的朋友圈,歐菲光狂飙突進,聲名鵲起。2016 年到 2020 年 8 月,蘋果爲歐菲光貢獻大筆營收。2019 年,蘋果已經成爲歐菲光第二大客戶,貢獻營收 116.98 億元,占當年總收入的 22.51%;一年後,蘋果就超過華爲晉升爲公司第一大客戶,貢獻收入 145.12 億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 30%。
然而,和蘋果做生意是一種 " 危險關系 ",蘋果不僅通過強勢地位,逼供應商提升産品标準,降低采購價格,壓榨供應商利潤空間;更在一個細分領域,培育多個供應商,以防止一家獨大。且蘋果經常突然更換供應商,讓後者陷入被動局面。
因此,對蘋果越是依賴,就越危險。果不其然,2020 年 9 月 1 日,蔡榮軍收到了一條 " 噩耗 ":歐菲光被蘋果踢出局。
負面影響立刻顯現。當年,歐菲光實現營收 483.5 億元,同比下降 6.97%,上一年還盈利 5.1 億元,而這一年就直接虧損 19.45 億元。此後兩年,接連巨虧。
直到今年第二季度,蔡榮軍看到了扭虧爲盈的曙光,第二季度公司盈利 439.21 萬。而随着華爲 "5G" 手機的發布,歐菲光也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大幅減虧,重新走上向上增長的軌道。
活着
大起大落,跌宕曲折,歐菲光恐怕是 A 股市場磨難最多的公司之一。
消費電子産業更新叠代速度極快,每一代産品都會有新的技術和體驗,對于未能押中風口,沒能提前布局的企業來說都是緻命的。
此外,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尤其是蘋果産業鏈中的企業,如歌爾股份、歐菲光都非常受傷,如今的蔡榮軍應該對此深有體會。
可以說," 活下去 " 是行業參與者必須要面對的課題,也是蔡榮軍商場征戰的主旋律。
蔡榮軍畢業于李嘉誠捐資建立的汕頭大學機電系,李嘉誠一直是他的偶像。1995 年,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日本柯達公司,一路從基層技術員做到核心工程師。因此,蔡榮軍不僅是科班出身,更擁有深厚的科研積澱。
這期間的 2001 年,香港訊啓和深圳智雄電子合資成立歐菲光,最初從事光纖通訊精密薄膜元器件。
也就是說,蔡榮軍并非歐菲光的創始人。後來,歐菲光邀請蔡榮軍、蔡高校兄弟擔任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爲公司研發助力。
2004 年 9 月,原股東作價 439 萬元将控股權轉讓給蔡氏兄弟,歐菲光正式進蔡榮軍執掌的時代。
蔡氏兄弟熟稔光電技術,兩年後,歐菲光就推出紅外濾光片,在這個細分市場做到全球第一,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借助這一優勢,歐菲光于 2010 年 8 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但上市第一年,蔡榮軍就嗅到了危機,當年公司營收大幅增長,但淨利潤卻原地踏步。他清醒地認識到,原有業務已逼近天花闆,增長的空間不大。
彼時,蘋果帶動了觸屏智能手機的熱潮,蔡榮軍敏銳地察覺到移動消費電子産業的巨大機遇,并将 IPO 募集到的全部資金投入到觸控領域。
此戰大獲成功,蔡榮軍帶領公司反超 TPK,成爲全球最大的觸摸屏生産企業。歐菲光的業績在 2011 年短暫蟄伏後,2012-2014 年大放異彩,營收和淨利潤如同坐上了火箭,股價更是在 2012-2013 短短兩年間暴漲 10 倍多。歐菲光自此成爲消費電子産業重要的供應商。
但高科技産業唯一不變的就是 " 變化 " 本身。此後,蘋果、三星采用不同的觸控屏方案,行業洗牌加劇。2015 年,歐菲光利潤又一次出現下滑,老業務觸控屏被擠到中低端市場,利潤日漸稀薄,新業務又沒有起色。
此時的歐菲光," 内外交困,青黃不接 "。
這時,2012 年蔡榮軍介入的微攝像頭項目,挑起了大梁。随着消費者對手機攝影攝像的要求逐步提升,整機廠商相應擡高了攝像頭的訂單量和技術要求,而提前布局的蔡榮軍,又一次踩中了風口。與此同時,蔡榮軍還決定進入指紋識别領域。
公司業績走過 2015 年的低谷期後,在 2016-2017 年站上第二個高峰,兩年分别實現淨利潤 7.19 億和 8.23 億。股價也在 2017 年 11 月飙升到曆史頂點。
但到了 2018 年,由于投資開支過大,管理不佳,以及踩雷樂視、金立,公司存貨計提減值後,虧損 5 個多億,這暴露出歐菲光在經曆多年急速增長後的内控問題。
審時度勢、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是企業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蔡榮軍說,自己更關注失敗,而非成功案例。
2018 年的當頭一棒,讓他沉下心來對歐菲光進行 " 以精創效 " 的内部管理改革。這一年,公司成功扭虧轉盈。
但後來的故事,出乎外界預料,蘋果公司撕毀了合作協議,這讓蔡榮軍見識了商業競争的殘酷和冷血。歐菲光從頂峰跌落泥潭,甚至被外界當做反面教材,頻頻對其指摘。
但就像他所說的:人生就是不斷重複逆境,誰都躲不掉,必将到來。看似可怕的逆境,是成功的來源。面對逆境,我們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它、接受它、然後解決它。
當前,華爲逆境重生,歐菲光也有了活下來的底氣,公司加大馬力,吹響了反攻的号角。
别忘了,早在 2015 年的低谷期,蔡榮軍還搶先涉足車聯網領域,次年募資 13.7 億元,加強車用鏡頭的研發,搶灘汽車智能化業務。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車類産品貢獻收入 6.16 億元,占比接近 10%。
▲歐菲光營收結構,來源:同花順
"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一切總會過去,一切總會到來。"蔡榮軍一直在企盼春天。
從紅外截止濾光片到觸摸屏,到微攝像頭和指紋識别,再到汽車電子,歐菲科技不停地 " 折騰 ",即便面臨困境,蔡榮軍也沒有停下押注未來的腳步。
歐菲光的發展曆程就是消費電子行業榮辱興衰的曆史,但在低谷期,蔡榮軍潛心布局前瞻性技術,最終迎來了絕地反擊的時刻。
如果不是多年的技術積累,這份 " 幸運 " 也不會落在歐菲光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