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編輯、制圖丨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内容公衆号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 姐,去日本的團感興趣嗎?最近有幾個不錯的。"
破天荒地,老貓收到了日本旅遊代理的主動聯系。作爲一名日本遊愛好者,往年裏隻有老貓求着對方辦簽證的時候,從沒見過對方 " 上趕着 " 過。
代理的 " 屈尊降貴 ",讓核污水排海後,日本遊的慘淡第一次具現在了眼前。
大量團體遊客退訂,按照最簡單的供需關系來推測,最近的赴日機酒想必也将迎來一次大降價,對于十一計劃出國,預算又不太充足的人來說,或許是個 " 撿漏 " 的機會。
然而,打開訂票軟件,一個詭異的現象出現了:
去日本的機酒,它怎麽還是那麽貴啊!
自打福島的水龍頭打開以後,中日網友就開始了輿論攻防。
進入 9 月,這場混戰越打越熱鬧,甚至凡爾登絞肉機般,開始脫離科學理性讨論的範疇,陷入某種人腦子打出狗腦子的胡來狀态。
國内的情形自不必說,大家都是親曆者,日本的情況在此簡單講講。
盡管大多數日本人秉持着緘默有禮的傳統,把對此事的評論牢牢鎖在肚子裏,但還是有一些情緒悄悄顯露。
東京一家料理店,店主在店頭看闆上喊話:" 緻中國人:本店所用食材均來自福島。"
作爲一家街區平價料理店,這裏當然很少會有中國客人光顧,但這無疑代表了某種态度。
該店看闆
随着時間推移,情況變得更爲複雜。
在網絡平台 ABEMA 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日本知名大嘴巴、前大阪知事橋下徹更是口無遮攔。
談到中國赴日團體遊在 8 月 10 日解禁,橋下說:" 就應該在入境審查的時候增加一個條件——吃扇貝。"
" 一人發 10 個扇貝,免費吃,旁邊架個相機,把中國遊客吃得香甜的樣子全拍下來,等吃完了,再告訴他們這是福島産的。"
之所以鎖定在扇貝,是因爲中國從日本進口最大宗的海鮮,正是扇貝。
這段發言傳回中國更不得了。
幾番倒手,就變成了:日本官員要求中國遊客入境必須先吃福島海鮮、喝核污染水。
前宮崎縣知事東國原英夫(左)與前大阪知事橋下徹(右)對談丨 ABEMA TV
接下來,局限在各自國内的怒火,很快演變成仰賴科技的正面交鋒:
看過我們有關安倍遇刺那篇文章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日本人有個非常厭煩的招數——騷擾電話。當年統一教會就曾經使用這個招數,騷擾轟炸新聞媒體,讓他們對統一教的負面新聞噤聲。
最近,這種模拟信号時代的 "DOS 攻擊 " 重現日本群島,隻不過這一回發難的不是統一教會,而是中國網友。
" 又是 +86!"
福島一家料理店内,來電顯示上的國際區号仿佛午夜兇鈴般催魂奪命,店員紛紛躲開看向老闆,老闆認命地接起,對面不出所料地傳來一句夾生英語:
" 砍油……死畢克……柴逆茲?"
老闆用同樣夾生的英語回複道:
"No!"
日媒報道:" 講中國話的騷擾電話蜂擁而至 "
電話另一端,立刻傳來大串意味不明的中文,語氣聽起來有些古怪,旁邊似乎還伴随着一些青年男女嗤嗤的悶笑。
這是最近中國短視頻平台上流行的一類挑戰——找一個日本電話,然後打過去,痛斥他們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行爲。
很多福島餐廳平均每 30 分鍾就會收到一通這樣的電話,導緻老闆開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電話線拔了,因此錯過了很多食客訂單。
中國短視頻平台上的相關視頻
政府部門更是主要攻擊單位,僅東京市政府所在的都廳,在排水開始後的一周,就收到了 32800 通這樣的電話。
也有很多電話,采取無差别打擊政策,沒有任何指向性,仿佛是随便搜索了一個日本電話号碼,就直接撥打了出去。
在 TikTok 流傳的視頻中,還有印度人在日本經營的印度料理店受此池魚之殃。
總之,攻勢實在太兇猛,日本運營商甚至不得不緊急推出了屏蔽 "+86" 區号電話的特殊服務。
東京都廳用自動語音應答裝置應對 "+86" 電話
與此同時,日本網友也不堪示弱,仿佛與中國的 " 打電話挑戰 " 打擂台,TikTok 開始流行 " 騷擾電話退治 "。
所謂退治,就是擊退,隻見日本網友也開始奇招百出。
有人在接通的電話邊,直接貼臉播放搞笑藝人的 " 死亡尖叫 "。有人把慷慨陳詞的電話塞進鐵鍋,蓋上鍋蓋,然後一頓猛敲。
還有人雞同鴨講地和對方各自使用本國語言對話,然後在幾輪 " 八嘎 " 對罵後,一齊意識到其中的荒誕,不約而同笑出了聲。
--" 八嘎!"
--" 你才是八嘎!"
--" 八嘎八嘎!"
--" 你才是八嘎!你才是八嘎!"
事情到了這個階段,已經逐漸離譜起來。
正如中國網友撥打日區電話時,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日本網友 " 退治 " 中國電話時,其實也不知道對方在講什麽。
很多 TikTok" 退治 " 視頻裏,騷然電話被擊退的樣子看起來确實很有效果,但懂中文的朋友仔細一聽會發現,被 " 擊退 " 的中國來電其實跟排水問題沒有半點相關,它的内容是:
" 這裏是 XX 代運營客服,您是否需要 XX 服務…… "
" 當騷擾電話打來時 " 丨 TikTok
唯一不可否認的是,在争議與社媒發酵中,人們總是在追逐最有傳播度的那一端,而追逐傳播度的盡頭,就是本該無損傳達的信息,變得扭曲而膨脹。
雖說風浪越大魚越貴,但這條真理明顯并不适用在旅遊業身上。
一個最直觀的結果是,不管出于什麽原因,中國赴日旅客數量确實下降了,自由行尚不明顯,團體遊已然确定。
東京一家跨境旅遊公司社長伊藤透露,核污水排海後,來自中國的團體遊生意大受影響。
雖說每天還在報價,但每個團都有 20%~30% 的遊客選擇取消。
中國是訪日遊客最大的來源地,這在疫情前毫無争議。
那麽失去中國遊客的日本,旅遊業崩盤了嗎?
很遺憾,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日本街頭的中國遊客少了,但遊客沒有減少。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統計,今年 7 月,訪日外國遊客數量已經恢複到了 2019 年同期的 78%,快追平了那個旅遊鼎盛的時代。
而彼時,中國赴日本的團體遊尚未開放,也就是說:
盡管中國團體遊客缺席,日本旅遊業依舊恢複健旺。
2019 年,日本日均接待中國内地遊客數超過 2 萬,這一數字在今年前半年下降了 80%。
取代中國身影的,是來自英法德意的歐洲遊客,他們充滿異域風情的外貌充分提升了街頭遊客的辨識度。
以及更加不顯眼卻增速驚人的新遊客:東南亞人。
今年上半年,來自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的遊客漲幅都達到 120% 區間。
作爲下一個被期待的世界工廠,東南亞地區遊客似乎接過了爆買的接力棒。
另一個熱愛日本遊的國家韓國也已經恢複赴日熱情,今年中秋假期,韓國的赴日航班預約率已經達到 90%。
伊藤表示,即便是主營中國旅遊業務的他們,也開始考慮新的增量:
" 我們也在開拓其他業務,包括東南亞遊客,有華人,也有講其他語言。"
2022 年 8 月 -2023 年 7 月,訪日外國遊客與 2019 年同期相比的增長率丨日本政府觀光局
當然,這不代表日本不再期待中國遊客,作爲日本最大旅遊客戶,中國的歸來意味着日本今年可能不僅會擺脫疫情的陰霾,入境遊客數還會創下最高曆史記錄。
隻是,日本不再如疫情前般,單純依賴中國遊客。
那麽轉回國内這一端:
核污水排海後,去的人少了,日本遊降價了嗎?
再次遺憾,任何一個抱有撿漏野望的人,都将在現實的重擊前心碎一地。
6590 元,今年中秋節,北京直飛東京的單程航班,最便宜也要這個價格。
即使像入住兇宅的窮租客一樣,豁出去健康擔憂不管,這個十一,日本還是個貴到去不起的地方。
以上價格還僅僅是單程機票,以北京中秋出發、10 月 5 日東京返程爲例,機票總價目前已飙升到 1 萬元以上。
至于酒店,東京新宿,團體遊客經常光顧的格拉斯麗酒店,一個 18 平米的小房間,就要 1277 元。
一面是人人對日本避之不及,一面卻是價格居高不下,這矛盾的現象簡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大家都不去了,日本機酒爲啥還不降價呢?
" 其實還是降了的。"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攜程某門店店員搖了搖頭。
她擺弄着手邊的宣傳單,試圖找出一張最近團體遊報價,結果發現最近根本沒印,随後擡頭對我說道:
" 你要說降沒降,還得看跟什麽時候比,要是跟 3 年前比,那确實貴了,但跟今年比,最近是便宜的。"
對着手機一番戳戳點點,她調出國慶期間北京至大阪機票頁面:
" 你知道 8 月中旬這個價格是多少嗎?國航直飛 13100,你看看現在多少錢?"
那一天屏幕上的數字是 12590 元,盡管離國慶假期更近了,價格卻降了近 600 元。
實際上,簡單動用一些搜索技能就能發現,自打福島再次成爲新聞焦點,赴日機酒雖不能說 " 一瀉千裏 ",但也是遇冷相當明顯。
小到幾百,大到上千,每日機票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但對于更多熟客來說,這樣的降幅還遠遠不夠。
更多人對标的還是 3 年前未曾經曆疫情時的價格。
如果跟彼時相比,當下的日本機票貴得簡直離譜,就像要把 3 年裏攢下的羊毛一次性薅秃。
同樣對比十一假期,2019 年僅需四五千元就可以暢行無阻。
春節期間提前一個月購票,北京東京直飛往返價格也不過六千。
而 2023 年,國慶單程價格都要超過 2019 年春節的往返價格,怨不得普通遊客的感受是——感覺依舊 " 沒降 "。
疫情前不同時間段的機票價格
機酒之外,更有些旅遊項目是真正漲價了。
比如跟團遊。
伊藤透露,8 月 10 日剛剛開放的中國赴日團體遊漲幅相當顯著。從前隻需要六千元就能玩得很好的 7 日團,現在需要 1 萬元以上才能拿下。
漲價不僅僅因爲苦了 3 年的商家急于回血,更因爲日本的一切都在變貴。
食品等基礎物價暫且不論,光是旅遊大巴車一項,就普遍上升 30%。
疫情期間,那些薄利多銷的旅遊企業紛紛因爲承受不住壓力而倒閉,從大巴到酒店,每個環節都經曆了一輪洗牌,酒店集體翻修後,有了更好的質量,但更好的質量也對應了更加高昂的價格。
所以說,日本貴了不是一種錯覺。
這個自打泡沫經濟破裂後躺了幾十年的國家,正在重新變貴。
并且不準備再便宜回去了。
與此同時,一則預言也在日本商家中隐秘流傳:
" 就算中國遊客回來了,爆買也不會回來了。"
東京新宿某電器城的免稅櫃員玲子發現,疫情後,來爆買的中國人少了:
" 之前很多客人都要買好幾筐的東西,小票打出來長到拖地,要對折 3 次才可以。現在少見很多。"
尤其是唇膏、護手霜、發膜等小件日化用品,一拿拿一打的客人不見了。
日媒報道:訪日觀光大受影響,但中國遊客複蘇并不值得期待
根據日本觀光局數據,中國遊客購買 " 化妝品 · 香水 " 的數量和客單價相比 2019 年 1-3 月都有大幅下滑,購入客單價直接減少了近千元。
至于 2019 年排在中國遊客購物品類第八位的 " 電子産品 ",今年更是沒能進入前十榜單。
這個現象不難理解,因爲這幾年在中國,這些日本好物都可以通過海淘平台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了。
換句話說,因爲跨境電商的崛起,代購這個曾經紅火的職業都快吃不上飯了,中國遊客也不再需要爆買。
天貓國際的日本化妝品
另外,2023 年,中國遊客那種有點 " 燒包 " 的氣勢也開始消散。
觀光局調查中,今年中國遊客購買日本商品的最愛品類,從 2019 年的 " 香水 · 化妝品 ",直接變成了 " 點心 "。
緊随其後的,是 " 其他食品、飲料和香煙 "。
就像商店裏最紅火的永遠是餐飲樓層,疫情後的中國遊客終于和自己和解:出來玩不是來扛大包的,吃吃喝喝才最實在。
2019 和 2023 年第一季度的中國遊客購物對比丨《東洋經濟》
但不再爆買并不意味着中國遊客成了 " 窮鬼 ",相反,中國人依舊是日本最慷慨的遊客。
隻不過錢花的地方不一樣了。
伊藤發現,中國遊客雖然花在購物上的消費變少,但花在旅行中的消費卻并沒有降級。
相反,因爲對旅行的要求變多,中國遊客的旅遊消費還在上升。
" 團餐一頓飯可能是 1000 日币,但你要自己去吃肯定就不止這些錢了。"
" 選擇酒店也是一樣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地域、喜歡的類型的酒店,和跟團消費肯定不一樣對嗎?"
" 出行也是,10 個人租兩輛阿爾法,一天的租金就頂得上一輛旅遊大巴。"
雖然更貴,但伊藤見證,選擇這種玩法的遊客越來越多。
剛剛從日本京都回來的朋友阿豆就是其中一員。作爲已經跟團去過 3 次日本的資深遊客,這是她第一次自助出行。
而這次,她在京都寺廟庭院裏品嘗了一次昂貴到不可思議的京豆腐——白水煮豆腐,一鍋要價高達 1 萬 2000 日元。
味道也就是那個味道,但想到與之配套的幽靜庭院、老和尚講經,阿豆卻覺得值回票價。
京豆腐料理店往往有極漂亮的庭院
就像經濟高速發展期,曾經出沒于巴黎街頭,把法國人民都吓壞的日本爆買團。
中國遊客也在曾經滄海過後,進入了賢者時間。
當金錢再也裹挾不動時代,作爲時代中的個體,我們終于有機會慢下來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不止一個維度的數據在提供證明。
今年,在日本購買服裝的中國遊客比例降低了不少,從 2019 年的 40.2% 降到了 19.2%,但客單價卻直線飙升,從 2 萬 8919 日元,直接蹿升了一個位數,到了 19 萬 7900 日元。
東京原宿的中古服裝店
有錢的中國人正在從 " 享受花錢 ",開始 " 花錢享受 "。
日本政府和旅遊業者,也正在學習重新定位中國遊客的存在。
今年十一過後,伴随航線的增開,以及國内旅遊政策的全面開放,日本機票終将回歸千元左右的疫前水平。
秋風将至,楓葉漸染。
伊藤和他的同事也開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