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年前,殺出一部神作。
作爲系列劇,三季平均分高達9.5。
劇名都成了女性友誼的代名詞。
等了兩年,終于迎來最終季。
但沒料,口碑大滑坡。
吐槽聲一片。
「戀愛腦」
「中年女性追逐不老實醜男人的故事」
「我的腦殘女友」
如今大結局剛剛播完。
回顧過去四季的故事,這些罵聲似乎又無足輕重。
豆瓣評分也在漸漸回升,現在已經漲到了 8.6。
魚叔追完所有集數後,也感慨萬分。
今天,咱們再來聊一聊這部神劇,到底有沒有翻車——
這部劇講述的是,兩個女孩相互糾葛的成長史。
一個是埃萊娜。
她性格内斂,從小是成績優異的乖乖女。
一路讀書,成爲作家,成爲高知女性。
另一個是莉拉。
她乖張野性,有着野草般的生命力。
出身于貧窮、糟糕的原生家庭,卻有着天才的大腦。
小學畢業就被迫辍學,但能一直自學掌握大量知識,在任何地方都能大放異彩。
這部劇最大亮點,是對女性友誼的大書特書。
一反雌競、淺薄的刻闆想象,呈現了相當深刻、長久、複雜的女性關系。
幼時,親密依偎着共讀《小婦人》。
長大後,莉拉被父母逼迫嫁給有錢人,過上了富有卻孤獨的生活。
她給拮據的埃萊娜買書,打消她高中畢業就退學的心。
莉拉:
「無論發生什麽事情你都要學,我給你錢。你要一直學下去,一定要答應我。」
「你不一樣,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應該比任何人都厲害。」
史詩的筆法寫就她們的故事。
社會動蕩和曆史變遷都成爲其養分。
第二季中有一幕。
兩個女孩蹲坐在地,将婚紗照切割成碎片,拼成一幅藝術感十足的畫。
象征莉拉對婚姻生活的反抗和自我身份的重新審視。
也濃縮了莉拉和埃萊娜的關系——她們彼此聯結,互爲鏡像,成爲對抗社會壓迫的共同體。
沒想到,這樣一部難能可貴的女性劇集,到了最終季卻口碑翻車。
争議一,選角。
很多人不滿中年階段的女演員。
尤其是埃萊娜的角色。
很多人認爲,她沒有之前的演員好看,缺少倔強的少年氣、知識分子的書卷氣。
而且,這一季一開始,莉拉的戲份不多。
不僅僅是中國觀衆,國外觀衆的不滿聲也很多。
争議二,也是更大的争議,還是劇情的「狗血」。
很多人覺得,這一季完全背離了之前的主題,不再是蓬勃、絢爛的女性故事,淨是出軌、生孩子、疑似雌競的肥皂劇情節。
之前的故事中,埃萊娜一度切身诠釋了「教育改變命運」。
從最高學府畢業後,她以作家身份嶄露頭角,實現了經濟獨立,自主選擇了婚姻生活。
嫁入富有、開明的知識分子家庭,跻身文化圈,實現了階層跨越。
卻沒料,這一季中,她徹底毀掉了自己親手開辟出的光明未來。
出軌已婚的渣男,和渣男私奔,爲渣男生孩子。
甚至爲了渣男,懷疑好友。
爲了渣男完全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回到了曾奮力逃離的暴力、低俗、貧瘠的家鄉。
犧牲這麽多,到頭來,渣男不僅沒離婚,還處處留情,甚至劈腿家中女傭。
本就乏味的中年故事,讓所有欲望和沖動顯得愈發可笑。
不過,單從這一點看,我倒覺得這季難得拍出了不一樣的女性故事——
一敗塗地的中年女性。
大家發現沒?
這一年,國内拍了不少中女題材的故事。
大多都在講述成功的、覺醒的,已獲得世俗認可的女性,比如《出走的決心》。
即使講失敗,也是像《熱辣滾燙》這種,爲成功的結局做鋪墊。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中很多中年女性要麽從未覺醒,要麽覺醒失敗。
像埃萊娜,她曾義無反顧地出走,與老城區、老朋友和保守的父母劃清了界限。
即便如此,她依然難以一勞永逸地脫胎換骨,獲得幸福。
仍舊要經曆各種掙紮和反複,進退和搖擺,這個過程有時會貫穿一生。
埃萊娜的故事不僅提供了這樣的想象,也揭示了背後更爲殘酷的結構性困境。
向來優秀的埃萊娜,爲何會在中年變得愚鈍,走向失敗?
不是因爲她是戀愛腦。
而是因爲,一方面,在體面的中産家庭,她依然沒有屬于自己的房間。
她因照顧孩子疲憊不堪時,丈夫坦然地寫書、與人交往,甚至拒絕找一位保姆分擔妻子的辛勞。
埃萊娜起初出軌,也是出于清醒的意識。
渣男一出現就會主動幫她洗碗,鼓勵她寫書,讓她以爲自己可以就此掙脫母親、妻子的角色,活出自我。
另一方面,她跌入了渣男設下的另一個陷阱——浪漫愛。
愛讓人們甘願投入、不計代價,付出更多的卻總是承擔更大的犧牲。
渣男的生活一如既往,事業蒸蒸日上。
埃萊娜卻因爲這段感情變得一無所有。
遺憾的是,她們總要親自走一遭後才能真正醒悟。
這其實正是這部劇真實的地方。
不隻是中年,她們的成長一直在不停重蹈覆轍。
劇中能看到其他各種女性困境,職業、家庭、身體自主權、刻闆印象、政治話語權 ……
進入中年的埃萊娜,稍不留神就滑入陷阱,變成年幼時那個手足無措、脆弱憤怒的小孩,隻能不斷和自我、和外部社會進行一次次鬥争。
這種掙紮有時或許是蓄力,有時可能就是明明白白的彎路歧路。
就像現實中,命運未必會憐憫所有人的苦難。
她們最終背負着錯誤和迷惘走向老年。
埃萊娜隻能将這些寫成書自我化解。
莉拉選擇消失,抹去自己存在過的痕迹。
一部分觀衆對這部劇的不滿,本質上源于「爽劇思維」所帶來的性别期待。
認爲女性題材理應提供女性形象、女性友誼的理想樣本。
這種觀念的形成,也是因爲近年大量大女主爽劇刷屏。
劇中,她們擁有精緻的外表、卓越的事業、冷靜的頭腦。
遭遇挫折,也能迅速翻盤逆襲。
這類故事中,女性的成功總是依賴個體的強悍性格和清醒頭腦,不關外部社會的支持與否。
這樣的角色固然滿足了觀衆的補償情緒,卻也會讓人産生覺醒就能翻身的錯覺。
忽視了女性覺醒是一件說易行難的艱辛長路。
爽劇思維不僅影響觀衆對女性角色的認知,催生出更多「反戀愛腦」的同質化爽劇,和矛盾擰巴的女性劇集。
也影響着現實中女性群體的自我認同。
女脫口秀演員小鹿,也因爲在脫口秀中講婚禮的段子,遭到大量批評。
不少網友指責她「嬌妻思維」「既要又要」。
女性覺醒的話題逐漸偏離了初衷,從對抗男權壓迫變成了女性群體内部的無情審視。
固然,指出什麽是對的,是必要的。
但也不該忽視,怎麽做,有多難。
今年還有一部,同樣出自意大利的爆款電影《還有明天》。
女主一人打多份工,操持全部家務。
照顧一大家子人——
好吃懶做的丈夫,三個不懂事的孩子,和卧病在床的公公。
但她得不到一點尊重和理解,還成天被無緣無故家暴。
女兒看不起她,質問她爲何不離開。
女主說,她又能逃到哪去呢?
她早已看清,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傾軋無處不在。
這部電影結尾有一個很妙的反轉。
一天,女主收到一封神秘的信。
她喜上眉梢,趁人不備收拾東西離開了家。
觀衆以爲,不堪重負的女主要和其他人私奔了。
但沒想到,她奔向的是公投所。
那是一個曆史性時刻。
1946 年,意大利女性擁有了自己的選民卡。
她們獲得了提出意見、表達反對的權利。
這一幕有力說明了,女性覺醒不僅是個體意識的提升。
更需要社會制度的系統性變革、社會觀念的整體進步, 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續努力。
就像《我的天才女友》原著小說結尾的一句話——
「我的整個生命,隻是一場爲了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争。」
她們的個體經驗,始終與更廣泛的女性解放和自我認同相連。
如果忽視後者,一味指責個體的掉隊。
不僅模糊了真正的問題,還加重了對女性的道德綁架,反而使其在本就不公正的環境中承受更多壓力。
所以,《我的天才女友》的故事,既是女性經驗的展示,也是一種撫慰。
她們的故事不完美,但也不必完美。
因爲現實中還有許多像埃萊娜這樣的女性,她們想要覺醒卻步履維艱,即便深知獨立的必要性,依然掙紮在家庭、工作、社會的層層束縛中。
或許,也可以多給她們一些時間和耐心。
這樣「劣迹斑斑」又動人心魄的女性故事,可以再多一點。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