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朝陽》上周末會員收官,豆瓣評分從首播後 7.7 的開分,一路跌到 6.3。
從跳崖般的分數跌幅中,大概能感受到觀衆的情緒。開播時,北漂勵志故事的标簽結合雙女主設定,再加上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共鳴的 " 買房焦慮症 ",都算精準踩在了時代情緒的脈搏上。
口碑的坍塌從男女主角 " 李慕嘉 " 和 " 黎光 " 确認關系開始,在觀衆們突然發現黎光居然還有個孩子的時候達到頂峰。爲回應觀衆情緒,劇集官博還出來做了 " 劇情補充 ":" 李慕嘉在接受黎光心意之前,已經得知其身份背景 " ——這年頭,看劇還要靠場外情節補充,本身就有點離譜了。
站在劇方的角度," 老少戀 " 的 CP 配置,在這個時代的确越來越難拍。黎光的扮演者王陽就在采訪中提到過,這個角色把握不好,就會收到 " 油膩 " 的評價——原劇本上也有類似 " 我要做的沒有做不成的事 " 這類表現,在表演時候,他會盡量削弱這種感覺,讓黎光看起來更直白和真誠。
然而,即便已經有所預警并且進行了調整,仍然很難抵禦口碑的下滑。究其原因," 換編劇 " 的場外風波透露出的問題,自然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它依然反映了觀衆的選擇:需要努力規避的東西越多,越說明,已經吃香多年的 " 老少戀 ",已經不屬于現在的觀衆了。
崩壞的主 CP
非常遺憾,國産都市劇還沒學會怎麽在不依靠男人的前提下刻畫女性的成長。
《一路朝陽》的劇情,以男主角黎光的出場爲分界線,割裂爲兩部成色完全不同的劇。前半段是 " 閨蜜攜手奮鬥史 ",在黎光出現後畫風突變成了 " 霸道總裁愛上我 "。
有觀衆評價,女主角李慕嘉在劇裏的所有 CP,都比她和黎光好嗑。吳劍秋應該想不到,一直到劇終,李慕嘉的 " 航标 " 竟然是分了手的前男友,而不是她這個手把手教她成長的中國好領導。
值得贊揚的是對閨蜜情的刻畫,這也是本劇爲數不多從始至終都沒怎麽崩盤的一條劇情線。王菊飾演的 " 田蓉 " 和李慕嘉是大學室友,二人畢業後共同留在北京奮鬥,雖然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也有過矛盾、争吵甚至是價值觀上的沖突,但仍然彼此支持鼓勵,攜手成長。
這種講述方式雖然稱不上多先進,但在國産劇裏看到這種沒有避重就輕、假模假樣地相親相愛,也沒有爲了男人反目成仇的女性關系,已經很不容易了。
越是如此,越讓人爲劇情到中後半段的失焦感到可惜,很多人評價國産劇 " 不談戀愛就不會填充劇情 ",劇集的後半段又很遺憾地往這個坑裏跳。更何況,這個戀愛談得又不夠美不夠深入,李慕嘉在樓梯間給黎光唱《送别》的橋段,在劇中足足出現三次,每次閃回時彈幕都忍不住吐槽:" 我就當沒看過這段。"
更可惜的是,在前十集呈現得相對紮實的部分,都被這對 CP 削弱了。黎光上線後,本來在職場戲份中非常亮眼的領導吳劍秋退位成了二人的助攻,在下屬和甲方的戀愛關系中,扮演傳聲筒和矛盾解決人的角色;和田蓉的友情刻畫也要爲愛情線讓位,還得通過 " 讓好朋友幫她向男朋友借錢 " 的橋段,來凸顯男女主角感情的 " 純粹 "。
CP 感這件事不能強求,很多時候觀衆看的就是一個氛圍。王陽顯然已經算是叔圈裏保養得比較好的那一批,還因爲 " 叔圈天菜 " 上了微博熱搜。但即便如此,和實際年齡隻有 24 歲的李蘭迪站在一起,還是有溢出屏幕的父女感,這種父女感在他女兒出來的那一刻達到了巅峰。
作爲一個時間跨度長達十幾年的勵志故事,《一路朝陽》對時間的定位不夠精确,包括李慕嘉萬年不變的發型,和所有人都隻活在冬天的造型處理,都讓主 CP 的感情線更模糊,甚至需要彈幕 " 自行補充 ":在黎光跟李慕嘉在一起時,有些人覺得太快了,得有人出來解釋 " 現在已經過去好幾年了 "。
選角不是問題,細節也都是小事,讓觀衆産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還是這對 CP 的設定本身。劇中,李慕嘉畢業于普通二本學校,機緣巧合下進了紅圈律師所,從助理律師做起,黎光則是黎明地産的總裁,在那個地産業的黃金年代占據龍頭地位。
二人相識時,黎光就是李慕嘉的甲方,因爲想和她談戀愛,不僅把公司重要的案子交給她獨立完成,還不惜賠出五百萬,隻爲讓她打赢一場官司。從助理律師到擁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看似是大女主奮鬥史,實則是在高位者的保駕護航下完成了超出同齡人太多的地位躍升,最後還要輕飄飄地落一句 " 公私分明 ",這種糖衣炮彈放在現在的環境下,顯然不具備誘惑力。
年齡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閱曆和财富的差距,這種差距是實際存在的。如果說國産劇要貼地飛行,那麽現實生活中不會有帥氣多金又财富自由的大叔,深情款款地和剛畢業的小姑娘玩純愛;而如果是爲了給女性觀衆 " 造夢 ",顯然離異有女兒的男性也不是最佳人選。
既想要偶像劇的氛圍,又想要現實主義的底色,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呢?
退潮的 " 老少戀 "
在姐弟戀占據熒幕主流的當下,《一路朝陽》這種設定已經成爲少數。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在強調年齡差的國産劇中," 老夫少妻 " 都是主流配置。
根據谷雨數據的統計,在 2010 年,年上戀在劇集中的占比高達 80%,而年下隻占到 16%。這裏統計的年上戀爲泛指,所有男性年齡大于女性的熒幕情侶都包含在内。
如果隻是相差幾歲,大部分劇集不會過分強調年齡,也不會圍繞年齡的話題做文章。而年齡差距過大的 " 老夫少妻 ",則會給觀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一路朝陽》中,買房的劇情貫穿始終,時代背景則是從 2008 年開始北京房産市場的動蕩和變遷,這難免讓人聯想到《蝸居》。
宋思明(張嘉益飾) 郭海藻(李念飾)圖源豆瓣
《蝸居》裏的 " 宋思明 " 和 " 海藻 " 正是國産劇最具代表性的年上戀情侶之一。劇中,宋思明是市長秘書,42 歲,百度百科的人物簡介是 " 典型的成功人士 ",而海藻大學剛畢業,25 歲。宋思明給海藻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北漂少女在異地他鄉的安全感,海藻也因此成爲了破壞家庭的 " 小三 "。
宋思明的扮演者張嘉益接連出演過三部 " 年上戀 " 劇集。從 2009 年的《蝸居》,到 2014 年的《老婆大人是 80 後》,再到 2017 年的《我的!體育老師》,和他組 CP 的女性則是永恒不變的 20 出頭,且二人的年齡差都在 10 歲以上。
《老婆大人是 80 後》《我的!體育老師》(圖源:豆瓣)
現在的年輕觀衆或許很難想象,《蝸居》上映時,宋思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是萬千少女的 " 夢中情人 "。盡管他對感情并不忠誠,魅力也大多來自社會地位所帶來的加成,但他畢竟有權有勢,帥氣多金,還溫柔體貼。豆瓣熱評有網友寫道," 即便排除了權勢這層,宋思明在現實中恐怕也難有人拒絕。"
然而當八年過去後,同樣的張嘉益在《我的!體育老師》裏和同樣的年輕女演員出演 CP 時,口碑卻徹底滑落。彼時他已年近 50,飾演一位中年離異的體育老師,獨自撫養 15 歲的女兒,卻被年輕女孩小米瘋狂追求,甚至還主動表白,網友對他的評價已經從 " 夢中情人 " 變成了 " 中年油膩男 "。
年上戀在國産劇領域的退位早有征兆,2014 年播出的《大丈夫》裏,王志文和李小冉的年上 CP 熱度就不及由俞飛鴻和楊玏組成的姐弟戀 CP,後者被認爲更有 CP 感,還因此誕生了副 CP 的衍生劇集《小丈夫》。
《大丈夫》《小丈夫》(圖源:豆瓣)
最後一部有水花的年上戀劇集,還要追溯到 2020 年播出的《愛我就别想太多》——當然,這裏的水花也是拍磚帶來的:該劇由陳建斌和李一桐主演,豆瓣評分隻有 3.4 分。而且這部劇也并不是當下創作者的選擇,而是一部拍攝于 2017 年的積壓劇。
時代聲音的轉向,直觀地體現在觀衆對同期文藝作品的讨論中。因此,年上戀的退潮,背後代表的是劇集觀衆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最終則反映了價值體系的變化。
進步的與不變的
用年齡來标記感情濃度,似乎不符合真愛哲學。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令女性觀衆感到不适的,并不是 " 老少戀 " 這種設定本身,而是飾演 " 魅力大叔 " 但卻身材走樣的男演員們,和男方作爲這段關系中的上位者,對女方全方位的說教、壓制和幹涉。
不過,對于國産劇來說,一種類型或講述方式如果與群體價值觀産生沖突,那麽除了讓它徹底消失,試圖調整與優化,進而能夠引發大家的關注與讨論,同樣是一種進步——它已然不符主流,但倘若認爲它沒必要再存在,倒也違背了文藝作品多元化的初衷。
顯然,《一路朝陽》做了許多 " 試圖優化 " 的工作,從選角、人設和台詞等各方面入手,盡量讓觀衆不感到 " 油膩 " 和 " 爹味 "。
在《愛我就别想太多》裏,陳建斌的肚腩遮無可遮,無論是實際年齡差還是視覺年齡差,都比劇中設定的 20 歲還要大上許多。台詞也頻頻踩雷," 男人喝酒女人少插嘴 " 這種爹味濃厚的台詞,很難想象會出現 2020 年。
李洪海(陳建斌飾)圖源豆瓣
《一路朝陽》裏,的确沒有出現這類台詞。不過,每次李慕嘉和黎光約會時,黎光還是免不了要時不時地給李慕嘉 " 上課 "。當社會意義上的上位者與下位者展開一段親密關系時,當中暗含的 " 教育 " 意味是無法被削減的。
都說脆弱是男人最好的醫美。放在年上戀的情感關系中拆解這句話,就是當年齡、地位、财富、閱曆等各方面都高出女方的男性,展現出自己脆弱和卑微的一面時,雙方就會在那個瞬間達到某種平等。
《流金歲月》裏,陳道明和倪妮的 CP 感,某種程度上是陳道明在表演時流露出的脆弱感烘托出來的,忍痛放手然後轉身悄悄抹淚的片段,削減了總裁運籌帷幄的掌控感;《一路朝陽》唯一讓人短暫覺得 " 好嗑 " 的橋段,是黎光在馄饨攤跟李慕嘉表白時說的那句:" 拜托你,考慮我。"
葉謹言 (陳道明飾)圖源豆瓣
不過這份脆弱實在來得太短暫了,離開那個夜晚的小吃攤,黎光仍然是揮斥方遒的地産大佬。特别是二人确定關系後,他幾乎沒有因爲自己的年齡對李慕嘉來說太大而産生任何自卑感,甚至會隻是因爲 " 吃醋 " 就直接越過李慕嘉找到她的領導,插手她的工作安排。更可怕的是,女方竟然毫不掙紮地接受了,并且感到很甜蜜。
有趣的是,同期播出的另一部都市劇《裝腔啓示錄》裏,同樣呈現了年上總裁和年輕打工人的情感關系,隻不過方式更加簡單和赤裸:對于身居高位的有錢男人來說,女性是 " 空虛時燒掉的倉房 ",他帶着女主角出席飯局,回程時坐在勞斯萊斯裏,聊到同場的另一位女伴時說:" 我們無聊時,就叫她來解悶。"
并不是說孰優孰劣,而是呈現兩種不同的選擇:在真實與浪漫之間,《裝腔啓示錄》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哪怕這種呈現會傷害到人設,甚至挑戰主流的價值觀;而《一路朝陽》看起來像是 " 既要又要 ",它爲尚未入世的年輕女性們編織了一個美好的夢境,但卻用現實的外殼把它包裝爲一個 " 真的會發生的故事 "。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地位如此懸殊的兩個人,即便不是毫無交集,也不可能是 " 不要你的财産,隻想和你有個家 " 的純愛故事。感情既可以無視年齡,也可以無視性别,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沒有深入到社會層面的基礎上,我們把它統稱爲 " 幻想文學 " ——就像我們在耽美文裏會看到 " 同性可婚 " 的背景設定,但《斷背山》的結局隻能是 BE。
老少戀隻在一種前提下可以玩純愛,那就是虛幻的世界。《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之所以成立,是因爲他倆是長生不死的鬼怪和 " 鬼怪新娘 ",而不是甲方與乙方。但凡稍微貼着一點地面,房子、車子、工作、存款,哪一項都要掰開了揉碎了填進兩人的感情縫隙裏,哪有純愛可言。
《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圖源:豆瓣)
更何況,有沒有一種可能,現在的女性觀衆,早就不幻想這種 " 爹系男友 " 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