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雖然說智能手機的設計美醜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但是對于廠商來說,卻關乎着這一代産品的聲譽以及品牌的調性。尤其是各家的高端旗艦,每一款都要在設計上下一番大功夫,并且斥巨資來進行設計,爲的就是打造高端屬性,讓消費者看了便有不明覺厲的第一感覺。而經過這麽多年的演進,各家也都有了自己的經驗,并且将其付諸于最新的産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歸下近些年大家的設計思路吧。
蘋果,以不變應萬變
iPhone 作爲全球最暢銷的手機,在全球範圍内有着數以億計的用戶,外觀設計上也最需要考慮全球用戶的審美。那麽蘋果是如何做的呢?其實就是在一代産品成功之後,延用類似設計,外觀上微創新,内核上大升級。雖然不少網友調侃每年換了新 iPhone 不和别人說可能都看不出來,但是這仍舊阻擋不了新款 iPhone 熱銷的步伐。
初代 iPhone,觸摸屏、Home 鍵成爲了 iPhone 的代表,背部一個碩大的蘋果标成爲新潮。之後經過不斷更新,到了 iPhone 4 時代,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并且提出 "Display" 概念,iPhone 4 也成爲了首款采用 " 三明治 " 結構的 iPhone 産品。之後的産品設計基本保持了一緻,屏幕越來越大,touch ID 的加入成爲了一代人的回憶。
到了 2017 年 iPhone 十周年之際,iPhone X 迎來了一次重磅更新,開啓了未來數年的劉海屏時代。而這塊劉海不單單隐藏了攝像頭,還有 Face ID 模塊,造就了 iPhone 全新的安全能力,同時也掀起了行業模仿的一股風潮。後續的 iPhone 11 系列則是奠定了未來數年 iPhone 後置設計的基礎,也成就了蘋果以不變應萬變的口碑,到 2023 年最新的 iPhone 15 系列,依舊是熟悉的設計。劉海屏之後,iPhone 屏幕形态的重磅升級要到 2022 年的 iPhone 14 系列,靈動島設計一發不可收拾,在業内掀起了一股靈動小高潮。
今年的 iPhone 16 系列是否會延續老設計,還是會有新思路,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三星,簡約高端味兒
三星我們以 S 系列爲例,最古老的産品我們就不去考古了,從 S8 開始看,基本上就是最簡單的點和線的設計。設計點一是因爲夠簡單,二是因爲當時手機影像并沒有現在這麽瘋狂,基本上是一顆鏡頭行天下,所以手機背闆看起來會更簡單純粹,而三星 S 系列就是當中的典範。
S10 這一代其實是比較特殊的,是目前來看少有的采用了橫置影像模組設計的産品,看起來基本就是一條橫線。而到了後邊的幾代 S 系列機型,基本上就開始運用縱置的設計,沒有過多誇張的元素,簡單的鏡頭和背闆,讓不少用戶拜倒在它的簡約設計之下。而三星 S 系列到現在依舊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國内市場出貨并不多,但是在全球範圍内卻有着相當多的用戶,其設計有着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華爲,将對稱進行到底
華爲的高端設計,可以參考 Mate 系列,一路走來,在十多年的光陰之中,Mate 系列的設計從未脫離對稱這個理念,對稱已經成爲 Mate 系列刻在骨子裏的基因。比如最早的單攝時代,華爲會設計成一顆攝像頭、logo、指紋模塊的對稱。而到了後續的多攝時代,相機模組依舊處于頂部位置,不管是方形還是圓形,都遵循着嚴格的對稱理念,能夠給人以和諧之美。而且,Mate30 系列開始,華爲基本開始延續喚醒後置相機模組設計,從而形成了 Mate 系列很好地品牌辨識度。
而在正面,華爲也是設計出了自己的特色,最早的時候是三大金剛按鍵加上一塊屏幕,到了後來全面屏時代,Mate 20、30 Pro 系列的劉海屏成爲了當時一衆安卓手機當中的清流,并且融入 3D 結構光,爲日常使用帶來了更安全的體驗。Mate40 Pro 的左側雙挖孔是當時的一股清流,從正面基本就能确定這是華爲手機。到了 50 系列,華爲回歸了劉海屏,中間可能涉及到供應鏈的問題,是一次被迫選擇。在最新的 Mate60 系列上,華爲推出了居中三孔設計,依舊保留 3D 結構光,并且可以一鍵登島,同樣是獨一份的存在。
榮耀,摸索中前行,找到自身方向
對于榮耀而言,自推出 Magic 系列産品之後,便一直在摸索着屬于自身的設計傳承。第一代 Magic 玲珑八曲面在行業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更多的是出于概念産品階段,并未大規模銷售,所以設計可參考性并不高。到了 Magic2,爲了帶來更好的全面屏效果,采用了滑屏設計,同樣讓人眼前一亮,與同期的小米 MIX 3 打得不可開交。
從 Magic2 到 Magic3 系列,雖然隻是一代産品的更新,但是中間榮耀品牌也經曆了諸多,從頂峰到低谷,從屬于華爲到獨立遠行。也正是從 Magic3 系列開始,Magic 系列肩負起了更重的單子,需要爲榮耀的高端撕開一個口子。于是乎,榮耀開始摸索高端設計的傳承,環形成爲首選,并且經曆了兩代産品。到了 Magic5 系列上,榮耀的市場份額提升明顯,Magic 系列的設計開始以星輪爲基礎進行設計。在即将亮相的 Magic6 系列上,同樣是星輪三攝,并且融合玉琮和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擁有了全新的表達。
小米,打造自己的夢想方盒子
對于小米來說,高端依舊是多年未變的執念,從最開始 1999 元起的爲發燒而生,到現在數字系列站位高端市場,并且取得不錯的銷量和口碑,小米的這一路是不易的也是成功的。我們從一代釘子機小米 6 開始盤點,橫置雙攝,背部簡約,即使是現在拿出這台機器,顔值依舊抗打,能夠造就一批釘子戶是有原因的。
到了小米 8 的時候,背部設計變爲了縱置相機模組,并且一直延續到小米 10 系列,而且,在小米 8 上小米推出了劉海屏,算是對 iPhone X 的一次緻敬,不過該設計在小米産品上也隻是昙花一現,後續機型劉海不再。從小米 11 系列開始,小米的背部相機設計逐漸往矩形靠攏,一直到 13 系列,基本定性爲小米的 " 方盒子 " 設計,從 13 到 14,方盒子越來越大,影像也越來越強。往下推動,接下來的小米 15 系列,依舊可能會采用類似設計,從而形成小米自己的高端設計傳承。
OPPO,踏上影像之路
OPPO 的造機之路是比較早的,當時第一款 Find 産品 Find X903 采用了新潮的側滑蓋設計,配備 QWERTY 全鍵盤,外觀時尚且商務氣息濃厚。之後的 Find 7 造就了一代經典,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 Find 系列産品,當時背部采用的是中對稱的設計,擁有極高的辨識度。
發展到 Find X 的時候,全面屏時代 OPPO 選擇勇立潮頭,推出了全屏設計,取消了傳統的劉海或下巴,使得屏占比更高,視覺效果更佳,科技感拉滿,成爲了不少用戶的夢中情機。之後的 Find X3 系列和 Find X5 系列環形山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即代表了 OPPO 高端審美,也凸顯了設計的科技感,雖然口碑褒貶不一,但是卻是 OPPO 的态度。在最新的 Find X6 系列和 Find X7 系列 OPPO 則不斷向影像靠攏,鏡頭模組自成一派,向相機層面靠攏,預示着強大的影像系統,同時辨識度也拉滿。
vivo,X 系列挑起時尚與影像大旗
vivo X 系列經過不斷地進化,已經是 vivo 當前高端的代名詞,往前追溯設計,曾經在色彩上不斷創新,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戶的關注。鏡頭模組則基本上是靠左設計,或橫或縱,X27 那一代倒是特殊,采用了對稱設計,不過也隻是這一代而已。之後到 X70 系列的時候依舊是左側縱置鏡頭設計,從線形到矩形。
從 X80 系列開始,vivo 更改了設計語言,将鏡頭模組統一設計爲原型,并且做了特殊處理,讓人能夠一眼看出這是 vivo X 系列的某款産品,可以說是在高端市場上獨屬于 vivo 的探索。而到了現在,影像同樣是 X 系列的代名詞,鏡頭模組越來越大,影像力越來越強。
魅族,從中對稱到選邊站
魅族作爲老牌國産廠商,承載了許多人的記憶,每一代産品都堪稱經典,而本次統計從魅族 15 開始,就已經能夠看出魅族設計的造詣,尤其是前幾代産品的中對稱設計确實讨喜,很難有魅友不心動。正面則是經典的全面屏設計,一直到 16,魅族堅持屏幕不打孔,有态度有個性,不過在後續的産品中,屏幕挖孔也成爲了主流。
從魅族 20 開始,相機模組就開始采用豎置設計,并且每個鏡頭單獨分開,和三星有了某種聯系,同樣屬于簡約風,并且基本上形成了魅族當前的設計思路,很有可能以前大家懷念的對稱設計是回不去了。不過,魅族在正面始終能夠給用戶以驚喜,純白面闆、極窄邊框等依舊是魅族的态度。
寫在最後
本次并沒有統計到所有品牌,但是當前的這些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啓發,尤其是 iPhone,雖然總是被人诟病,但是每年都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國産廠商近些年也都在沖擊高端市場,表達高端态度,設計便成爲了一塊敲門磚,我們也能夠系統地看到包括華爲、榮耀、小米、OPPO、vivo 這些廠商在高端上的不斷摸索和定調。在這個剛剛開始的 2024 年,相信我們會看到更多驚豔的作品亮相,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