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趙雲帆
編 輯丨朱益民
圖 源丨視覺中國
一輪 IPO 成功過會卻被叫停在敲鍾之前,二度上會又被取消審核——論近期 IPO 之命運多舛,可能很難有出大牧人之右者。
近日,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大牧人 ")因成爲主闆注冊制後首家上會前取消審核的公司,而受到廣泛關注。
2017 年 1 月,大牧人首次啓動上市輔導,但直至 2021 年 6 月方才獲得 IPO 主闆上市受理。
2022 年 5 月,公司獲得證監會發審會通過,距離上市僅差批文的臨門一腳,卻因收到一封舉報信和兩人的股東資格訴訟終止發行。
2022 年 7 月、8 月,青島中級人民法院分别對李敏悅、範天銘兩人在大牧人的股東資格訴訟請求予以一審駁回。
2023 年 3 月,大牧人再次 " 卷土重來 ",但臨 8 月 17 日上會之前,又因 " 重大事項 " 取消了審核。
再次阻擋大牧人的 " 重大事項 " 是什麽,公司 IPO 是否還有希望繼續推進?
股東代持舊賬難翻篇
在外界看來,股東的代持與資格的确認仍然是圍繞大牧人 IPO 的最大變數。
招股書顯示,公司前身 " 大牧人有限 ",最早由無錫大牧人、香港佳峰于 2005 年共同成立。其中無錫大牧人認繳 68.75% 出資,爲公司大股東。
無錫大牧人爲 " 友人創業合資 " 産物,大牧人現董事長姚象超因友人餘漢林、高峰看好行業發展,但爲避免工商手續繁瑣,故以姚象超代持方式合資設立。除姚象超外,徐斌、王京法兩人亦爲他人代持,其中徐斌便是爲大牧人股東資格案件原告範天銘、李敏悅一度代持過無錫大牧人股權。
2008 年,無錫大牧人将大牧人股權轉讓予武漢科谷和山東六和兩方主體,無錫大牧人不再是大牧人有限股東。
2009 年,大牧人有限 " 反向 " 收購了無錫大牧人股權,所有股權代持協議解除。
憑借此舉,大牧人前身的部分股東和被代持人,通過轉讓、被收購等等程序,順利成爲大牧人有限的正式股東。
然而,彼時由于範天銘、李敏悅等人與徐斌産生矛盾,根據招股書所述,徐斌仍 " 無法聯系 " 範天銘、李敏悅等人支付股權轉讓款項。
因此,通過一系列的股權安排,公司股權一方面實現了被代持人的确權,一方面又将範天銘、李敏悅等原大牧人間接股東排除在新的持股結構之外。
範天銘、李敏悅顯然對此安排不滿,因此也有了後續兩人與公司股權的一系列糾紛。
2022 年 7 月、8 月,青島中院分别對範天銘、李敏悅兩人的訴訟請求予以駁回;2023 年 3 月,大牧人重新更新招股書并明确交代股權代持糾紛種種,試圖啓動再上會計劃。
然而,考慮到範天銘、李敏悅仍保有二審上訴權利,大牧人的上市大計仍有可能遭到幹擾。
" 重大事項 " 或非特指股東資格訴訟
8 月 16 日晚間,深交所發布上市審核公告,鑒于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公告發布後出現重大事項,按照相關程序,本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取消審議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申請。
一些市場人士認爲,大牧人有可能再次遭遇了針對股權資格訴訟的二審請求。
事實上,自科創闆帶來注冊制之後,因受訴或股權代持問題導緻 IPO 審核取消的情況較多。記者發現,包括晶豐明源(688368.SH)、欣巴科技、瀾滄古茶等公司都曾因涉訴或股權代持問題被暫停上市進程或至今仍然未能上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查詢工商信息法律文書發現,截至目前,大牧人母公司并無新的庭審或立案信息。
那麽這是否意味着股權糾紛尚未影響公司上會進程?
對此,一位上海資深律師告訴記者,一審判決結果後,如果原告希望繼續訴訟,不論事實是否簡單或者訴訟請求是否合情理,隻要文書符合立案條件,即可完成上訴,并且法院也必須受理。
同時該律師也指出,雖然無公開信息可查,但法院受理材料并立案一般在七天内,且剛立案的情況下也可能不進行公告。
因此,即便此前的原告股東或已經将股東資格訴訟請求訴至山東高院,但外界仍有可能不得而知。
除了訴訟申請導緻 IPO 被取消審核外," 重大事項 " 是否也有可能另有所指?
一位華東投行人士向記者解釋,該重大事項并不一定是指股東資格糾紛,包括信披辦法中涉及的一系列重大事項都有可能導緻取消審核。
記者了解到,所謂 " 重大事項 ",包括重大投融資行爲、重大合同簽訂、重大負債或到期未清償債務,重大損失,外部環境重大變化,重要董監高離職,重要股東或控制權變化,公司涉及重大訴訟或董事會決議撤銷,公司遭遇司法機關立案調查等。
對此,前述投行人士還指出:" 一般而言,如果是公司可控的重大事項都會在上會之後再去推進,所以導緻取消審核的往往是不可控事項,比如面臨訴訟,或者經營層面的外部條件出現重大變化,或者本身财務報表出現比較大的變化等。"
對于公司是否依然可以推動上市進程,該投行人士稱,隻要符合條件的企業,依然能夠申請注冊,但注冊前景仍要視監管層對其重大事項的态度。
行業景氣壓力
若僅從經營情況來看,随着 IPO 時間窗口逐步延後,大牧人所在的畜牧業機械,受下遊行業的不利影響已經開始逐步顯現。
招股書顯示,2020 年 -2022 年,大牧人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24.11 億元、24.57 億元和 18.92 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2.46 億元、2.59 億元和 1.84 億元,處于收入利潤雙緊縮的局面。
大牧人 2022 年度前五大客戶中,第一大客戶爲唐人神(002567.SZ),第二大客戶爲新希望(000878.SZ),第四大客戶爲海大集團(002311.SZ),對三家公司銷售收入分别爲 3.09 億、2.30 億和 4670 萬元,其在 2022 年分别占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的 16.34%、12.18% 和 2.48%。
類似的,2021 年公司前五大客戶亦有新希望,溫氏股份(300498.SZ),鳳祥股份(09977.HK),唐人神等企業。
而上述企業在經曆往年的虧損後,2023 年上半年依然難以 " 翻身 "。
從已經披露的豬企半年報預告來看,公司第一大客戶唐人神預計上半年虧損 6 億至 6.7 億元,與去年上半年 1.4 億虧損相比大幅擴大;溫氏股份 2023 年上半年或預虧 25.5-32.5 億元,同比略有減虧;新希望則預虧 27.9 億至 29.9 億元,對比 2022 年上半年 41.1 億元預虧也明顯下降。
公司在此前 IPO 申請回複問詢時表示,在 " 豬周期 " 上行期間,生豬價格高位運行,養殖企業擴産動機和投資能力較強,對養殖設備的需求增加,利好發行人等養殖設備生産企業;但在 " 豬周期 " 下行期間,養殖企業利潤下滑,養殖企業擴産意願和投資能力較低,養殖戶對養殖設備的需求放緩,在一定程度影響發行人整體收入情況。報告期内,發行人主營業務收入中養豬設備收入分别爲 9 億、12.7 億和 9.97 億元。
在 " 豬周期 " 下行區間,公司則主要依靠一些生豬企業的 " 逆市布局 "。比如,公司主要客戶唐人神、東瑞股份(001201.SZ)等公司通過再融資、IPO 手段,已經于生豬周期底部逆勢擴建産能。
銀河證券則近日指出,豬價低位且繼續承壓,行業虧損已持續 28 周,産能去化持續且有加速趨勢。
國信證券則指出,目前生豬行業資産負債表的壓力遠超以往周期,養殖虧損容易使反轉預期得到強化,這也是本輪周期豬價跌、股票漲二者背離的原因。從周期節奏來看,我們對後續一年豬價表現保持保守态度,未來反彈空間有限,行業有望在 2024 年上半年完成築底反轉。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趙鳳鈴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