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馮小剛一段采訪視頻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的争議。
話說,中國的電影離不開張藝謀,更離不開馮小剛,比起張藝謀的聞名遐迩,馮小剛的作品似乎更接地氣兒。
蠻欣賞馮小剛的風格,元素多變,直奔主題,清晰明了,中國的電影就應該是這樣的。
随後,馮小剛談起自己的生活,他表示自己就在北京,卻被質疑已經是外國人了,這個消息讓他感到無奈。
對于網絡的質疑,馮小剛聲稱:我很少在社交媒體上說話,我覺得那些攻擊我的人隻是想發洩情緒,總覺得你怎麽罵都行,打你都不能喊一下疼。
"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幹脆就不回應 "。
作爲一個名人,言多必失這個道理相信馮小剛一定明白,畢竟他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想當年,馮小剛和記者對罵,大罵記者厚顔無恥,揚言 " 我要大嘴巴子抽你 "。
不僅如此,馮小剛與孫海英也對罵過,和王思聰也較量過,和成龍一起做節目時候,馮導直言成龍壞了規矩。
就是這麽一個怼天怼地怼空氣的人,也會遇到煩心的事兒。
回看娛樂圈,不管自己做的好還是不好,都要接受外界的質疑,公衆人物大概就是這樣,相信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但如果說,網絡的傳言都是假的,那麽當事人要不要進行反駁呢?假設反駁了,網友們還會不會不依不饒呢?
馮小剛就這個問題做出回答,他覺得,爲了自己的名譽和利益,他有必要爲自己澄清,比如早前的照片,是馮小剛在美國期間被拍到的,當時妻子和女兒都在,家中還招待了很多朋友。
這一幕剛好被記者拍到,随後網絡就曝出馮小剛移民的消息。
馮小剛坦言:這些年我都習慣,無中生有覺得很氣憤,你也左右不了這件事情,但是,你也不能拿着自己的證件證明自己是中國人,這樣挺傻的,所以不去回應,因爲你回應别人就會認爲你是在澄清,會引發更大的輿論。
的确是這樣,其實大家關心的并不是馮小剛究竟移沒移民,僅僅隻是在吃瓜,他們覺得很好玩,有熱鬧看。
可一旦這個瓜被澄清,人就會很失望,然後會去攻擊澄清人:爲什麽你要毀了這麽好玩兒的瓜?
聽到馮小剛的解釋,覺得他說的很在理,但一些網友不幹了,他們曝出馮小剛當年罵人的過往:你少罵網友了嗎?
2012 年,馮小剛怒罵:是因爲有大批的垃圾觀衆,所以才會有垃圾電影,這一定是有關系的。
這句話雖然說得糙了點,卻也有幾分道理。
畢竟,電影市場是爲了迎合觀衆的口味,假設不被大衆所接受,那不是淨賠嗎?誰敢冒險做自我?
看得出來,馮小剛沒有惡意,隻是想讓電影圈卷起來,不被外界幹擾,但買票的觀衆不甘心呀,明明自己是上帝,到最後花了錢還要挨罵,哪有這個道理?
有網友認爲,馮小剛一邊享受着當導演的待遇,一邊做着老憤青,隻能自己評價,不許外人插嘴。
仔細想想,這句話好像也對,公衆人物就該謹言慎行,被批評是常事,不能太較真兒。
回看早期的馮小剛,也可能年輕氣盛,怼天怼地怼空氣,但說起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女兒時,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談起女兒時,馮小剛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可以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劇,有時候根本就不看,而是在聽。
談起孩子最喜歡的明星,馮小剛說,她最喜歡範丞丞,隻要有範丞丞的劇,一定會看,而且隻看有偶像出現的那部分。
還挺搞笑的,女兒的偶像是弟弟,父親曾經與姐姐合作,真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呀 ……
通過這次采訪,我們能感受到馮小剛導演的真誠,他變得不那麽特立獨行了,脾氣也溫和了很多。
對于觀衆的支持,馮小剛說:我的自信來源于觀衆的支持,來自大家對我的喜愛。
或許年紀大了,又或許前幾部影視作品的收視率并不理想,馮小剛重新審視自己和觀衆之間的關系,這樣挺好的。
最後,期待馮導佳作再現,至于觀衆買不買單,我們邊走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