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程鵬 , 張益銘
原本隻需 7000 多元的手機,用戶爲何卻要花更多的價錢去租?甚至還有人根本拿不到實物?還有人因此房子被凍結?這是怎麽回事?
随着平台經濟的蓬勃發展,手機租賃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冒起。與此同時,伴随而來的是租賃平台的亂象叢生,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對手機租賃平台的投訴多達上萬條。投訴内容包括 " 價格不合理 "" 未收到貨 "" 高利貸 "" 暴力催收 " 等。
手機租賃和 " 高利貸 " 之間究竟有何聯系?近日,有用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我在優品租平台租用了一台 iPhone 14 Pro Max 手機,租了 12 個月,我要支付的租金 9000 多元。經過套現後,最後隻能拿到 6600 元左右。" 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這相當于她套現 6600 元 12 個月需要支付的實際成本高達 9156.49 元,年化費率高達 138.73%。
但令很多用戶沒想到的是,拿到套現的錢後,随之而來的是讓自己背上高額債務。更有甚至上了 " 老賴 " 名單、銀行賬戶被凍結、房産被凍結。
租機平台上買斷手機
比市場價高出 30%
記者發現,近期社交平台出現多名用戶發布的手機租賃信息,這些信息顯示手機爲 " 全新國行正品 "" 真租賃 " 等,機型包括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等當季新品。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這位用戶還對記者表示:" 進去之後,選擇對應機型下好單,等待平台審核員聯系,然後下載騰訊會議,到時候審核更快。"
在該平台上,記者選擇了一款 256G 的 iPhone 15 Pro Max,平台顯示租期爲 365 天,若選擇租完歸還,每月支付 658.27 元,總租金爲 7899.24 元,若到期選擇買斷還需支付 4999.5 元。意味着獲得總共要支付 12898.74 元;即使選擇租滿即送,每月需支付租金 1074.81 元,租滿 12 期,總租金爲 12897.72 元。
租機平台的訂單詳情截圖
但記者注意到,同一款商品在京東的蘋果自營旗艦店标價爲 9999 元。若選擇買斷手機,上述平台上的價格則比京東上的商品售價要高出近 30%。
而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也有用戶表示,今年 5 月在某平台租了一款 iPhone 14 Pro Max 手機,本來價值不到八千元的手機,買斷後價格高達一萬兩千元。該用戶要求平台歸還手機原本價值以外的費用。
根據《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融資租賃公司應當建立健全租賃物價值評估和定價體系,根據租賃物的價值、其他成本和合理利潤等确定租金水平。售後回租業務中,融資租賃公司對租賃物的買入價格應當有合理的、不違反會計準則的定價依據作爲參考,不得低值高買。
值得注意的是,黑貓投訴上,與 " 租機 " 相關的投訴多達上萬條,而投訴内容卻鮮少與 " 租賃 " 相關,隻有少部分消費者投訴 " 不發貨 "" 假貨 " 等,絕大多數都與 " 高利貸 " 和 " 暴力催收 " 有關。
租機 " 套現 ",背上高額負債
房産還被凍結
手機租賃和 " 高利貸 " 之間有何聯系?每經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租機平台實際上已經淪爲中介變相利用的借貸平台。
在某社交平台上,記者以租機的名義聯系了發布租機信息的用戶。添加其微信後,一位用戶問記者是自用還是套現,對方表示套現要提供芝麻信用等級、支付寶花呗額度、京東白條額度等信息,并詢問記者在其他平台有無逾期貸款未還。
那麽 " 套現 " 究竟是如何操作的?有中介告訴記者,拿到手機後可以自己想辦法變賣或套現,或者直接賣給他們,如果在租機過程中資金不夠,他們也可以墊付租金。
有過套現經曆的楊女士告訴記者:"2021 年做生意虧本後經濟比較緊張,後經朋友介紹後認識了租機中介,說是通過租手機可以套現。當時在線下見的面,中介讓我帶上本人身份證和複印件,全程都是他們拿着我的在操作,除了輸密碼和人臉識别,我全程沒怎麽碰我的手機。"
雖然是通過租機套現,但楊女士說:" 手機中介拿走了,至于他們怎麽處理我不太清楚。他們總共在三個平台給我租了手機,每個手機給我 2000 元,總共套現了近 6000 元。"
但令楊女士沒想到的是僅僅套現 6000 元,卻讓自己背上了高額負債。" 我真是腸子都悔青了,三個平台租金每月還款就要近 2000 塊,逾期還要産生相應的違約金,後面實在是還不上了。但他們多次警告不還就要告我,後來我收到了法院的傳票,還被列爲‘老賴’。"
若按楊女士說法,這部手機中介墊付了第一期的租金 639.35 元,套現 2000 元自己實際要支付 7000 元,相當于借貸年化費率爲 250%。
根據楊女士提供的租機信息,她租了一部 iPhone12 Pro Max 手機,期限 1 年,每期需要支付租金 639.35 元,總租金 7672.3 元。但楊女士隻支付了 5 期費用,即 3366.35 元,買斷則還需另付 9233.35 元。
楊女士提供的租機平台訂單詳情截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 其中有一個平台還把我名下的房子凍結了,還是後來因生意周轉拿房子去銀行作抵押才發現的。" 楊女士說,後來爲了結束訂單,我付了 7000 多元選擇付清剩餘租金及買斷手機,房子才得以解凍。
無獨有偶,另一位租機用戶王女士回憶說,她使用的租機平台有 6 個。她說:" 當時我因網貸快還不上了,網貸機構的人便告訴我租機可以套現,而且不查征信、審核通過率也高。我之前根本沒聽過這回事。"
王女士提供的租機平台訂單詳情截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王女士提供的截圖顯示,她通過支付平台在優品租上租用了一台 iPhone 14 Pro Max 手機,租期 12 個月,商品總押金爲 15756.49 元。經過套現環節後,王女士最後隻能拿到 6600 元左右。相當于,王女士套現 6600 元 12 個月需要支付的實際成本高達 9156.49 元,年化費率高達 138.73%。
更有甚者,用于套現的租機平台多達 9 個。嶽女士告訴記者,她也是在債務還不上的時候在中介的引導下使用了租機套現。根據她提供的信息,她租的一部 iPad Pro,總費用 12927 元,中介爲她套現到手 6200 元,相當于套現成本高達 6727 元,折合年化費率爲 108.5%。
嶽女士提供的租機平台訂單詳情截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 當時就跟魔怔了一樣,我 9 個平台一共套現了近 7 萬元,但代價卻是十多萬的租金等着我去還。" 嶽女士說,她每月光是租金就要還 9000 多,壓得喘不過氣來,多個平台已逾期,對方頻繁發信息催租,多次說要将她告上法庭。
何爲 " 套現 "?知情人士:
用戶租出手機後低價變賣套取資金
經過多方了解調查,記者發現,所謂 " 套現 " 實質上就是在中介的協助下,客戶通過租賃手機、辦公設備等電子産品,随後以較低的價格轉給手機回收方套取資金。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選擇手機套現的用戶,一般是在正規渠道無法借貸到資金,才會選擇租賃平台曲線借貸,通過這種模式雖然短時間内可以套現,但付出的資金成本也很高。她還告訴記者:" 通過這種方式借貸,資質審核相對寬松,有的甚至提供身份證實名認證一下就能租機成功。"
記者注意到,在用戶沒有資金付首期租金的情況下,有中介還可以墊付首期租金,用戶在平台上借出手機後,再按照約定價格賣給中介,當然回收的手機時,中介也會從支付給用戶的套現資金裏将墊付租金扣除。
該知情人士稱:" 事實上,通過中介提供墊付,也大大降低了用戶的套現門檻。中介、客戶對這種套現方式都心知肚明,很多借出手機的人根本沒想着要還,因爲手機已經被拿去售賣,後期支付買斷價格也是很多用戶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通過租賃手機這一單一商品套現的路子,已經逐步延伸至更多類型的商品,例如黃金、珠寶等。
平台的商品被用于套現變賣,平台是否知情?爲此,每經記者撥打了上述用戶提到的優品租平台客服電話,負責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回複記者稱:" 在用戶租手機時,我們是明确告知手機不能變賣等,且要保證手機是用戶本人簽收,但用戶如何處置手機我們很難把控。平台也提醒用戶租用手機期間隻是擁有使用權,不能輕信中介違規處置手機等,平台也關注到這種現象,會進一步加強警示。"
知情人士:不排除其中有平台行爲
事實上,大部分租手機的用戶并不是自用,自始至終都是奔着套現去的,但也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漩渦。
令人好奇的是,租機平台爲何淪爲中介變相利用的借貸平台?一位知情人士稱,早在 2017 年,信用租賃便開始興起,被視爲是一種新的消費金融模式。從用戶的體驗來看,信用租賃與常見的消費分期也并沒有本質的區别,都是按月支付租金(分期款)。這兩種模式最大的區别,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所有權方面,前者用戶擁有的是使用權,後者則是所有權。跟消費分期一樣,信用租賃也會對用戶進行必要的風控。
她告訴記者:" 我了解到利用租機套現的,大概就是兩類人,一類就是正規貸款機構貸不出來的,租機相對來說審核沒有那麽嚴格,比如有征信問題,但是芝麻信用分養得好,照樣能租出手機來。另一類就是原來撸貸的那群人,對他們來說,租機平台的出現,就是多了新的口子,所以肯定是能撸則撸。"
上述知情人士還表示:" 其實租機很多都是中介行爲,他們會去測試哪些租機平台容易租,然後把這些信息提供給借款人,還有就是參與到租後的變現環節,很多借款人租機成功後郵寄地址寫的就是中介指定的地址,或者收到手機後再郵寄到中介指定的地址,變現差價就是中介賺取費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記者也從一位租機人士口中獲知,市面上有人組織專門開這種培訓班,召集五六十個人開班,教用戶怎麽樣從平台上借款、購物套現。隻要手機操作實名認證,然後就放款(購物)了,這樣他們也能從中收提成。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知情人士還強調:" 當然,也不排除有租機平台行爲,支付平台此前下架了很多租機機構,其中有一些就是周付、月付(短租平台),用戶每一周或者每兩周付一次租金,算下來成本很高,就跟之前的‘ 714 高炮 ' 很像,也有很多人将此稱爲‘ 714 短租小高炮’。"
根據租機用戶小周提供的聊天記錄,他在中介的介紹下,添加了一租機平台工作人員的企業微信。而該平台工作人員在了解小周是想通過租機套現的情況下,表示會給他盡快發貨。此外,該工作人員還表示 " 用戶要資金周轉、拆東牆補西牆 " 等情況,他們是了解的。
記者注意到,今年 7 月,支付平台方面宣布成立租賃行業聯合治理小組,針對 " 高價租賃、未成年人租賃、多頭租賃以及暴力催收 " 等不良現象進行針對治理。
律師:應精準打擊始作俑者的中介
上述租機平台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爲?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王德怡律師對記者表示:" 支付平台規則規定:嚴禁以租賃名義經營借貸等非租賃業務,或開展明顯異于(超高或超低價)行業租賃價格水平的行爲,禁止向用戶提供超出其消費能力的租賃服務。"
王德怡認爲,部分平台商家引導用戶租機套現,本質上是使租賃手機這一行爲演變成高息借貸消費。程序供應商所收取的各項費用遠遠超過法定的利率或支付平台允許的标準。
他分析指出,這個交易的主要違規之處在于:一是小程序供應商沒有金融借貸或理财産品的資格,但本質上他們在做金融借貸,或是通過互聯網放貸。二是他們的實際使用的規則違反了平台設定的規則,背離了租享行業的初衷。三是誘導用戶将手機低價出售變現,在二手市場上繼續賺差價,再次收割。這些用戶無法還款時,可能面臨仲裁或訴訟,誘發新的社會矛盾,消耗司法資源。
北京澤亨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隋思金律師則認爲,若這些 " 背上巨額債務的消費者 " 自身無清償能力,事前與中介謀劃,或租機目的隻爲出售中介變現,從多家租機平台租機的行爲符合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爲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隐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财物,數額較大的行爲。
最後,王德怡還建議用戶不要參與這種自身消費能力不匹配的網絡交易,避免因不當消費負債累累。發布信息導流的本質就是代銷,建議網絡平台及時下架此類導流内容。
隋思金則表示,不能因爲存在租機售賣的行爲而限制租機平台的經營,應精準打擊始作俑者的中介機構,對參與其中的 " 消費者 " 也應小懲大誡,不要再淪爲他人的犯罪工具。
記者 |肖世清
編輯|程鵬 張益銘 蓋源源
校對 |王月龍
封面圖來源:受訪者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