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 日上午 10 時,胡鑫宇事件新聞發布會給出的權威定論:胡鑫宇系自缢身亡。這場發布會以誠懇回應、知無不言的姿态,令不少網友給出了 " 信服 " 的态度。
在經曆 100 多天的尋找無果之後,一度傳言四起,莫衷一是。胡鑫宇事件從令人悲傷的個案,演變成懸疑、詭異的 " 全民偵探 " 大劇,展現出複雜多變的多重 " 輿情切口 ",例如,在前幾天警方公布發現胡鑫宇屍體的消息後,依然有不少 " 老不信 " 本着陰謀論提出質疑。凡此種種,為這場發布會廓清迷霧、以正視聽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而看過發布會的人可以直觀發現,發布會在信息公開特别是回應質疑方面做得不錯。
其一,發布充分,信息全面。出于該事件存在特别的氛圍和語境,簡單講述 " 自缢身亡 " 的事實,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心理期待。承擔着事件真相披露要務的這場發布會,必須以最大的信息量和最權威的公開方式,占領輿論重鎮、沖刷模糊地帶、消解信息饑渴。而這場發布會既主動披露了包括屍體發現情況、現場勘察情況、對胡鑫宇心理刻畫情況、錄音筆檢驗鑒定情況在内的大量信息,還通過回答媒體提問,向全網進行了答疑。還運用了 3D 還原技術,将事件全過程展示清晰,令受衆一目了然。信息披露之詳實、具體,邏輯鍊之嚴密,在近年來的類似事件發布會中也不多見,從而寫下了一個 " 發布範本 "。
其二,有事說事," 見招拆招 "。針對該事件,很多網友都覺得過于蹊跷,甚至就連屍體發現現場,也被一些網友懷疑不是第一案發現場,還 " 腦補 " 了屍體系被人拖拽而至的諸多 " 畫面 ",甚至要求查一查胡的内髒有沒有少。老實說,在 " 千人上山 " 梳理、尋人之後,胡鑫宇屍體居然就在學校不遠處被發現,确實容易令人犯嘀咕:怎麼回事?對此類 " 分析 ",唯有讓事實說話、讓證據服人。而在發布會上," 中心現場無打鬥、拖拽 "" 各髒器在位無缺失 " 等受到科學認知特别是現代醫學體系支撐的定論及常識,讓一些陰謀論不攻自破。警方所言曾 4 次搜索糧庫未搜尋到胡的蹤迹,則表明,一則搜尋工作不細,二則植被環境特别複雜,這是胡的屍體 " 近在眼前 " 卻始終未能找到的根本原因。這樣的說明,有說服力、立得住。
此外,錄音筆内容是該事件至關重要的物證。而在經公安部鑒定中心對錄音筆内音頻文件進行恢複,及進行了聲紋比對、綜合分析之後,确定錄音内容不存在人為合成、篡改情況,清晰表達了自殺意願的兩段音頻,令 " 被害論 " 失去支撐。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錄音筆音頻内容時,并未直接播放錄音,而是發布人讀了錄音内容,主要考慮到胡鑫宇是未成年人,同時也盡量減少對家屬的進一步傷害。
其三,對于工作不足,發布會上,警方敢于承認,并作出了 " 将深刻吸取教訓 " 的承諾。的确,在這起事件中,從學校管理開始,到調查和搜尋,諸多環節存在硬傷,這是不可否認的。找到胡鑫宇屍體、公開說明真相,還不到畫句号的時候。唯有以問題導向,舉一反三地深掘和消除工作層面、管理層面的隐患,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安全、舒心的大環境,才能令人放心。
在受到全國關注、省市縣聯合工作專班開展調查,而發布會又拿出了不容置疑的鐵證後,公衆的疑慮盡可打消。但無論如何,一起個體自殺事件一度陷入信息 " 死結 ",呈現撲朔迷離、雜音并起的局面,也發人深思:如何更及時、更主動回應群衆關切?如何加強社會治理,營造更通暢的溝通對話機制?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