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小熊座的20年 (ID:xiaoxiongzuo20),作者:小熊座a,題圖來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離職普華永道的反思與新生活體驗
• 四大職場觀察與離職感悟
• 職業選擇與新生活變化
• 行業風波與個人職業轉型
前段時間我好像做過一個夢中夢,PWC三個字母在橙紅色的天幕背景下不斷搖晃,大小變幻,遠近交織,不斷扭曲、變形,最後融合成了兩個新的字母,一個是E,一個是Y。
手裏橙紅色的工牌卡套一下子變灰黃了,上一秒還是宋體+Georgia的報告正文變成了微軟雅黑+Arial,就連财富中心樓頂華文正楷的四個大字"普華永道",也變成了微軟雅黑的"安永華明"。
迷迷糊糊,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就像當年Anderson并入PwC一樣,PwC因爲恒大事件被監管重罰,各地辦公室在幾天内全部改換門楣,PwC審計團隊整建制并入安永。
安永由此多了不少審計大單,各種OT拉滿、帶薪休假、豪華outing,成爲業界員工福利的天花闆。
哈哈哈哈哈,我不知道這是個美夢還是噩夢。
另一個夢是我被裁了,拿了N+1,之後屢次投遞簡曆找工作無果,銀行卡餘額逐漸從5位數,到4位數、3位數、2位數、1位數,緊接着,信用卡餘額從1位數、2位數、3位數……反正我忘了是幹到6位數還是7位數的時候,我就被驚醒了。
無收入,隻支出,做夢都讓人頭秃。
這個毫無疑問是噩夢。
當然,這兩個夢都沒有成真。一個多月前,監管對PwC的處罰落地;幾個月前,我離開了普華永道。
之所以一直沒寫這趴,是因爲确實很難去描述離職時的奇怪感受。
說不舍,多少矯情了,畢竟是自己主動提的離職,下家也基本符合預期;
說快樂,确實也沒那麽痛快,于人于事,PwC這份工作還是值得一做。
如果有如果,普華永道會一直是我心中的dream job。
一、離開
1. 我的原因
從2020年入職安永的first day,到2024年離開普華的last day,我在事務所審計這個行業一共幹了1208天,不到3年半。
我離職時的内部級别是s2,中senior,senior的第二年,按照傳統說法,就是最該走的一級。
因爲s2這一年不上不下的,剛剛好。一般來說,3個年審之後,關于一個審計項目的所有分工都應該完整做過一輪了。
即使是一些帶隊安排、流程執行、個别調整什麽的還不太熟悉,但至少知道是怎麽個事兒了,就照葫蘆畫瓢地畫。
如果再幹一個年審,升了大s的話,其實離manager這一級隻剩臨門一腳,不管是客觀事實還是主觀認知,四大經理再跳出去找工作,薪資待遇上會明顯提一個檔位,可能很多大s咬咬牙也就熬上來了。
當然,不排除有些大s咬了很多年牙,還在繼續咬牙。
我确實見到過一些真正有志向、有頭腦、有毅力、有技巧的高手、天才,一路幹到頂。
瞄一眼報表就了解全貌,翻兩筆憑證就風險知曉,你當年還在那Lead、bkd、要資料呢,人開始申請報告号了。
yao,你在要資料,人在寫報告~
你在熬通宵,人在睡大覺~
你在苦苦消耗,人在哈哈大笑~
你是勞模?sorry還是天才更可靠!
咳咳,對于大部分普通人,其實還是拼個手熟,或者說經驗。
遇到具體問題,能想到幾個解決的路徑,一找誰,二找誰,誰解決不了再找誰。
哐哐哐一頓鍵盤鼠标整理資料,腦速和手速都要高速。
當我剛剛結束第三個年審的時候,我就準備不幹了,不圖手速了,因爲我手馬上就要哐哐壞了。
這是我離職時的官方原因,也是真實原因,就是手壞了,點不動鼠标了。
我之前在一個四大審計常用快捷鍵的文章的時候寫過,四大的審計員都不用實體鼠标,一語成谶,我現在是想用都用不了。
當然不至于手壞了那麽誇張,隻是有兩個指關節點鼠标用力時會隐隐作痛,貼膏藥抹凝膠都不太有用,那就隻能不用咯。
選擇離開的另一個原因,是所裏人員晉升率和項目預算陡峭地下滑,對應的是系統性體系化方式的内卷。
我們團隊asso升senior的那一年,8升8,全員晉升,其實這當然是最好的結果,邁過了一個milestone,小夥伴們彈冠相慶(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将有官可做),彼此恭喜又互相揶揄,其樂融融。
然而到了下一年,晉升率低得讓人不安,這當然和事務所三角形的人員結構有關系,可這也意味着,管理層預期未來一年的業績不足以支撐更多的人力成本支出。
果不其然,淡季掐CB,忙季砍OT、砍人(非字面),公司各種緊縮政策應接不暇,team隻能照章執行,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同樣的項目工作量,大幅縮減的項目預算。
加班費沒了,加班還在那裏。
沒有辦法,離職是唯一的辦法。
所以我離開的原因也非常簡單,手疼投不了票,隻能用腳投票——走掉。
彼時FY2023年審還在如火如荼進行中,PwC要被處罰的消息尚未解封,對于未來幾個月要失去的,也沒有什麽預料。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小夥伴都覺得,可能熬過這陣,等所裏接到新的大項目,就會好起來。
2. 離職過程
我曾猶豫,主動離開這個于人于事都很不錯的team,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我很喜歡普華永道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拽拽的,特别是改制後又加了"中天"二字,"普華永道中天"。
中字頭,天字派,天啊,上一個名字裏敢帶"天"的還是《鬥羅大陸》裏的龍傲天。
我所在的team是北區的一個small office,小而美,美女如雲,美男如……算了,我想起各位大哥們一張張臉,應該沒人配得上美男二字。
領導同事們不隻是人美,心也美。
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閃光點,效率、技能、才華、幽默密度都超高的team。
收到下家的offer時,我确實沒有想好走不走,當然,這肯定也是因爲下家沒有給足給夠。
如果是差不多的工作強度,差不多的薪資,那我還是甯願留下來。
工作就像開盲盒,永遠不會準确知道未來究竟會如何。
而随着忙季深入,傳聞中的各種緊縮政策一個接一個落地,熬了一周又一周。
對,我其實也就熬了兩個周,在1月第三周的周三,我給coach提了離職。
一月第三周的周三,一三三,寓意要散散,或者一起散散。
在前兩周和team隊友一起苦哈哈加班熬夜,公司還嚴控budget的時候,會有一種沖動,幹脆大家一起全走掉!
不幹了!一起散!毀滅吧!
理性下來想想,其實無論誰走了,甚至team裏七八個人全走了,對公司來說,還是微不足道的影響。
我點了離職,應該算個小小的surprise,因爲我算是個幸運狗,在這糟糕的一年沒有被delay。
從小s到中s,工資的漲幅很高了,項目都是熟悉的項目,也算是矮子裏邊拔将軍的好項目,team隊友配合默契,項目mic支持給力。
老闆可能也沒想到,上個月我還和他在年會二場的KTV裏開懷對唱,下個月我就點了??
而恰恰是這種團隊氛圍讓人覺得nice,但公司的緊縮政策又讓人覺得很扭曲。
不加班幹,對不起隊友;加班幹,又對不起自己;帶隊加班幹,對不起隊友;自己加班幹,爲什麽我要自己加班幹?
這種擰巴感也堅定了我要走的決心。
做到senior,其實大概知道哪些工作量需要配哪些人力和工時才基本合理,才能幹下去。
當然,經理和合夥人一定更知道,但是他們還是這麽分配了:明明知道你不加班幹不完,就等着你自覺卷。
如果不離開,那我也自動成爲了這個内卷系統的助力者。
3. last day
和離之事,自古勸和不勸離。在事務所應該相反,誰要是想走,我反正不勸留。
工作就像是演一出戲,last day在四大會計事務所應當算是個返場保留曲目,馬上就要散場了再給你來一波大的。
這是我第二次last day,不過2021年從EY離職應該是個假的last day,回想當年離職時正值淡季,所裏沒什麽熟人,自己也隻是個無名的小A1,交了電腦,自己在公衆号發了個小作文,就算是儀式感了。
這次不一樣,于我而言,離開公司不僅僅是換一份工作這麽簡單,還意味着要離開一群可貴的朋友們。
這家PwC和這群PwCer,伴随我一起走過了很多人生重要時刻。
因此,我寫了一篇長長的farewell letter,窮我所能,設計了很多自以爲幽默的句子和段子,作爲我離開的紀念。
last day當天,我大概像是飄着度過的,鮮花和蛋糕,火鍋和燒烤,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夜幕降臨,繁花飄盡,淚目散場。
last終究不如first來得充滿希望與活力,如我在farewell裏寫道:
每個離開PwC的同事都會道一句常聯系,可事實是,離開了就是離開了,很多同事可能今生都再也不會謀面。
我和小夥伴說,會再寫一篇一萬字的離後感,
結果拖了一個月又一個月,沒有想好該怎麽寫這最後一篇,删了改,改了删,從下雪天拖到下雪天。
雖遲但到,作爲這段職業經曆的最終版總結,這就來兌現了。
二、懷念
1. 第一年(Associate 1)
我在普華的第一年,其實是幹審計的第二年,即從安永的A1,到了普華的A1(懂四大的都知道這裏邊的門道兒有多深)。
彼時普華永道風頭正盛,項目實掐的美名在外,且連續十八年中注協排名第一。
之所以是連續18年第一,是因爲這個排名一共就搞了18年,這個排名是當時中注協的極限,不是普華的極限,妥妥的行業老大哥。
因爲我是從一家四大跳到另一家,總得找點由頭,所以我面試時就拿出上邊一番說辭對PwC極盡謬贊,縱古論今,大吹大侃,談情懷,上價值,表達我對行業巨頭的無限向往。
面試官們可能也想不到,就咱這公司咱這活兒真有這小夥誇得這麽好?
哐哐一頓操作,順利拿到了offer。
然而審計實際工作并不那麽美妙,之所以做了文首那個夢,我想确實是和現實有點關聯,我們team在我第一年曾拿過一個内部的團體獎項,獎品就是一個空心的小熊,裏邊裝滿了五顔六色的字母,字母就是P、W、C的混合。
這個獎就是"闆房項目"的獎。寒冬臘月,項目開荒,鐵皮闆房,嗖嗖漏風。
我回顧截至今天的職業生涯,還有比之更艱苦的工作環境嗎,想了又想,憶了又憶——還真沒有。
普華永道内部在忙季有個refresh station,中文名叫加油站的福利,就是每人每天可以有十幾塊錢的預算,用來集體買水果零食。可誰能想到,我們曾經的加油站,買的是暖寶寶和發熱鞋墊,就差真去加汽油來供暖了。
寒冷是一方面,網絡還不好,整個年審現場,靠的是小夥伴的手機熱點撐了下來,且活還難幹。
對于審計來說,行業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特别是金融類和工業類,幾乎是完全不一樣的審計程序。
金融類企業,特别是已上市的銀行、投行、資管,内控基本是沒有太多問題的,小的調整幾乎沒有,至于大的審計調整,也都是需要經理和合夥人去掰扯的職業判斷。
很多剛入職的小朋友把審計程序做完,實際并沒有直接的反饋:執行大量的程序是爲了監管合規,無法直接對應到最後的審計調整。
我第一年是在EY的fso,盡管當時我來到普華已經是第二年的審計員,實際上對工業類企業審計程序的理解與第一年剛入職時幾乎無異。
特别是當遇到這個内控沒有那麽健全、特殊事項很多的項目,我對很多工作依然還是懵的,做的時候壓力大,思路打不開,時間緊做不完,自以爲做完也達不到質量要求,需要返工。
就是那種班也加了夜也深了,活還沒幹完沒幹好,會很煎熬。
這一年通常會負責往來科目:應收預收,應付預付,其他應收付。
我一直都有個觀點,就是科目分工沒有高低輕重之分,如果細細研究,每一個科目都有其重要意義,哪一個堵不住,都會出現重大錯報的可能。
隻不過是,有可能審計第一年的"新生大禮包"太通用了,貨币資金、費用、薪酬這些,對應的内控也都成熟,可操作的空間有限,并且一年級的新生不會耍滑頭放飛機,不管有沒有懷疑,程序都得實打實執行。
而到了往來科目,就逐漸接觸到了企業的核心業務,運營的核心邏輯:錢經常從哪裏來(應收預收),又經常往哪裏去(應付預付),偶爾從哪裏來(其他應收),偶爾往哪裏去(其他應付)。
這時候就得有一點被說得爛大街的"sense",就是要在執行程序的基礎上多推理,多懷疑,要多詢問爲什麽。
長期的應收款爲什麽不計提壞賬?壞賬政策與同行業是否可比?大額的預付款是否被占用資金?是否通過關聯方進行體外循環?與企業主營業務不相關的收付款性質是什麽?是否符合商業實質?
具體到實務,就是無數次詢問财務,檢查合同,做波動分析,測壞賬準備,發函證,函證有異常做解釋,函證收不回做解釋,被q,回q。
說起來就是幾句話的事,做起來可是多少個不眠夜。
第一個年審,四個多月,曆經種種波折龃龉,項目總算結束。
當我談懷念時,我想談什麽?或許正是當時在各種混沌中慢慢摸索,才能有後來的逐漸清晰。
我無意歌頌困難,可困難有時真的讓人成長。
也正是有了"闆房項目"日煎夜熬的生活,我才慢慢理解一名第二年審計員的角色和定位:要不懂就問,要主動溝通,要承上啓下,要适度當氣氛組,要盡量在各個方面support項目ic。
與其說是爲ic分憂,實際上也是爲下一年自己帶隊做項目作鋪墊,盡可能把需要做的事情熟悉熟悉,一回生,二回就熟。
2. 第二年(Senior Associate 1)
在普華的第二年,是我幹審計的第三年,小Senior這一年。
如果做了senior還不帶隊ic,應該是最輕松的,因爲senior了至少明白自己該幹啥,該怎麽幹。不容易的是帶隊安排别人幹,且得讓你的隊友幹得明白、幹得快樂、幹得感覺有意義,且還得讓客戶盡量配合。
我這一年有個在海邊的快樂項目,就命名爲"八爪魚"項目,因爲客戶帶我們去吃了八爪魚,從水裏撈出來活蹦亂跳的,現宰現炒。
雖然這個項目是我第一次完全自己帶隊,期間好像也有很多難做的事情,但我現在都忘了,隻記得去吃八爪魚,吃韓式料理,吃露台燒烤,喝海景咖啡。
除了八爪魚項目之外,其他應該就是做team member的項目:"闆房項目"終于換正經會議室了,空調、網絡也都通上了;"酒瓶子"項目雖然時間很緊難度很大,但上邊還有mic和sic兜底;臨近年審結束,我還把自己賣到了北京的大項目上。
在這一年回過頭去做一些A1、A2的分工,就會覺得很清晰很明朗,能夠怼住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
管理學中有個"彼得現象",即"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我感覺我做小Senior的時候就沒那麽勝任,很多工作其實做得很吃力。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二:其一是上面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系和熟人等從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
幹審計這一行有個好處就是,關系戶真的相對不太好使。如果不是真的一年一年做上來,橫空給你個經理幹,估計會被下邊人罵死。
經理以下,和領導搞好關系靠政治拉動,那真還不如自己多學習學習,多幹兩個項目攢經驗來得好使。
Senior這一年,就需要直接和項目合夥人彙報了,過報表分析、過審計調整、過重要issue。我有一個不算是經驗的小tips吧:
如遇态勢不利,就把戰場拉回自己的主場。
無論是一般會計處理還是複雜會計問題,相信我,都是那幫老頭合夥人們玩剩下的。會計報表一共就那些科目,他們幹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他們一定比你理解得更透徹更深刻,不要和他們糾結怎麽處理。
而你的優勢在于,在現場了解到的信息、反饋、故事。
講故事,講經過,就講企業這一年發生了什麽,至于會計上審計上怎麽辦,他們了解清楚故事後就會願意給你講會計課,教你怎麽處理。
老頭們可都太喜歡講課了。
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幹審計的會計功底也不需要多深,更重要的是獲取信息、整合信息、傳達信息。
3. 第三年(SeniorAssociate 2)
我在普華的第三年,就是我離開的這一年。
我曾在過去三年的很多個時刻讨論這個問題,就是,四大審計值得來幹嗎?值得繼續幹嗎?過去幹得值得嗎?
我個人一直信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上學到上班,我手邊一直會有個本子,上學時記老師布置的作業,上班時記老闆布置的作業。
這天搬家,我翻出來一本已經用完的本子,翻到2020年我做第一個項目時記下的一個問題:
庫存現金餘額爲0時,要不要現金盤點表?
直到現在,我還給不出一個直接是與否的答案,隻能說it depends:出于謹慎考慮,所有可做可不做的程序都要做,應做盡做;出于時間、成本、企業收付款情況、整體風險等方面考慮,可做可不做。
被審企業的情況多種多樣,要考慮業務财務平時用不用現金,有沒有現金,可能有陳年現金老舊錯賬,也可能平時常用恰好年末沒有。
本身老老實實隻有網銀和電彙的企業當然沒什麽可盤的,可财務保險櫃裏除了現金還有沒有可能存在其他賬外的東西(禮品卡、白條、美金),萬一還有兩塊賬外的金條,那就還挺麻煩。
我想,盡管這個問題很小兒科,考慮上述問題的過程可能便屬于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對于程序,沒有絕對的照本宣科,也沒必要機械地執行。
往後再翻,又翻到2022年記的一個問題:
如果實質性測試抽樣的數量是根據固定的模闆來選,且一般對内控的信賴程度都選中等,控制測試的結果都不影響對内控的信賴程度,進而也不影響實質性抽樣的數量,那做控制測試是不是就是形式主義?
我曾經和很多小夥伴一樣,一度懷疑審計程序的意義:每年要幾乎一樣的内控資料,抽差不多數量的憑證,郵寄接收來來回回的函證,做很多純粹爲了做而做的繁複程序。
後來我大概想清楚了這個問題,每年要差不多的資料做控制測試得出相同的結論并不是形式主義,隻是很多時候自己形式化了這個過程。
因爲四大的客戶普遍内控質量很高,但凡納入審計key control的控制點,通常,我是說通常,都會得到一貫有效的執行。
我每年收集差不多的資料,得出一樣的内控中等程度信賴的結論,不是走形式,這是審計理論或者說各家審計方法(audit methodology)的重要一個環節。
得出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存在重大錯報的前提,是從計劃階段到執行階段到完成階段的每一步程序都得到紮實牢靠的執行,且無重大異常。
後來,這個本子上記了密密麻麻各種項目的各種問題,各種待辦事項和各種已完成的對鈎,
時過境遷,物非人非,到如今我已經問不出自己曾經糾結的那個問題:審計工作有意義嗎?
因人而異,意義是自己賦予的,很顯然,我賦予了這份工作很多的意義。
審計是一份重document的工作。
如果有心去統計,可以準确地拉個表格出來,參與過多少個項目,出差過多少個城市,用過多少工時,charge過多少OT,加班多少天,熬了多少夜,休了幾天假,最早到ofs是哪天,最晚離開ofs是哪天,最後離開ofs是哪天。
表格裏的一個個數字,就代表一個個逝去的日子。
審計又是一份重standard的工作。
如果真把每位審計人的工作總結拉出來,其實是大同小異的,預審,年審,出差,加班,底稿,報告,阿卡夫,就這麽些事兒。
标準化的工作,标準化的經驗,以爲自己很特别,其實都是工具人,還都是統一型号的。
标準化這自然不是貶義,在四大積累的這些标準,或許會一直有用。
一晃過去三年,現在是11月,正是我三年前入職的月份。
離開幾個月後,我看到财政部公開了對pwc的處罰決定,以及所裏的一些變動。
雖然深感痛心,但我仍然對這家公司充滿懷念。
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數離開四大的朋友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工作場合,都不太敢說出一句"我就這水平,我的水平就代表了四大的水平"。
司強我弱。盡管公司帶給很多小夥伴的傷害也很多。
三、永别
1. 無聲硝煙
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小标題也換了又換,最終換成了現在的,"永别"。
一是我已經徹底離開了事務所審計這個行業,我和公司永别了;二是我所在的office徹底關閉,公司和我永别了。
一切仿佛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但又似乎有迹可循。
早在2020年,央行和銀保監等部門就針對地産公司提出了三道紅線的融資指标要求,即剔除預收款項後資産負債率不超過70%、淨負債率不超過100%、現金短債比大于1。
簡單來說,這個政策就是讓房地産市場降溫,限制一些本就高杠杆的房企繼續滾大雪球。
彼時房地産市場火熱,各地的"地王"層出不窮,地方高價賣地,房企高價售房,銀行高息貸款,普通人争相購房,在經濟飛速發展時,這種模式并無不妥:地方有地賣,銀行有錢貸,房企有錢蓋,個人有錢買,地方獲得大量稅收,産業上下遊豐厚盈利,購房者生活品質提升,政府、銀行、企業、老闆、員工、消費者多方共赢,各行各業欣欣向榮。
但如果,普通人首付付不起、貸款還不起了呢?
房企買了地蓋了一半賣不出去,收不到賣房的回款就還不了貸款、支付不了貨款,供應商停工,房子爛尾,房企、供應商收不到款發不出工資;個人收不到工資,已買的人停止還房貸,未買的人更不敢買;銀行對房企和個人的貸款都無法收回形成壞賬,吸收的存款無法從貸款中獲得利潤甚至出現虧損,儲戶對銀行産生信任危機進行擠兌,銀行更無法貸款,企業又收不到續借的貸款,繼續發不出工資,無法完工繼續爛尾。銀行虧損、企業倒閉、老闆跑路、員工失業、房子爛尾,各行各業蕭條緊縮。
當然,現實裏上述的硝煙隻在局部引燃。
2022年1月,普華永道辭去了中國恒大的核數師職務,彼時恰好是2021财年的年審季,我猜應該是項目會計師看了全年的數據後,實在摁不住火了,再發表"無保留"肯定會出事。
說辭任是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被炒掉。既然是非無保留意見,那恒大找誰出不是出?幹嗎還多花錢買一個更動聽的"壞名聲"?
2023年8月,恒大地産被證監會正式立案,彼時,恒大已經在港交所停牌一年,接連發布了巨虧8000億元的2021年、2022年财報,且被上會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
而在之前的2020年、2019年财報,還是被pwc出具無保留意見的盈利數字。
2024年5月,證監會公布了對恒大财務造假、債券發行欺詐、未按規定披露信息的處罰。
同時,證監會正在推進對相關中介機構的調查。
2. 急轉直下
随着年審忙季結束,各種小道消息就在飛了。
形勢急轉直下的分水嶺,應該是我們高級經理拉哥的離職。
拉哥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年,無論是項目變動還是人員變動,對他來說都不在話下,主打一個天天嘿嘿嘿哈哈哈手拿把掐,被我尊爲PwC北區的審神。
拉哥走的消息還是給了我不小的觸動。
拉哥last day的那天,我在内蒙出差,天正下着大雨,我發消息說,哥,你走了,内蒙古哭了。
有些傷感,有些無奈,因爲我知道,可能今後很難再遇到這樣一個領導,和他開這樣不着調的玩笑。
拉哥就像一面flag,拉哥撤了,flag倒了,旗子倒了,隊伍也就要散了。
果不其然,在拉哥走後的下個月,我們這個分所還是關掉了,closed down,倒閉了。
小夥伴們自願離職了一批,遣散了一批,relocate一批。
也不知道爲什麽,秘書還把所群解散了,今後燒紙都不知道往哪磕頭了,很心酸。
我當時離職時還真想着,在外邊幹不好我就再rejoin回來,大不了自降一級。
而今還是白搭了,我降成實習生都無處安放了。
3. 靴子落地
九月,财政部和證監會公布了對普華永道的處罰:警告、罰款、暫停經營、吊銷簽字注會,撤銷廣州所。
靴子落地,雙向奔離。
管理層應該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期,同時也對整個内地的業務團隊預置了調整計劃。
各地分所裁員的消息層出不窮,關掉的團隊應該也不止我們。
離職加上裁員,我猜今年人力資源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來自PwC的審計員。
我還希望,公司經過調整之後,能對忙季的基層員工穩穩軍心,多給一點福利。
很多小夥伴還依然在這家公司堅持,依然奮戰在如今預審的第一線。
但前幾天和小夥伴聊了一下,好像并沒有,依然是緊縮的預算,掐不到的OT。
在離開幾個月之後,我差不多都忘了之前事務所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然而我又總覺着我是曾經的一員,這和我有關,我還是希望PwC能夠企穩好轉。
寫着寫着悲傷了咋回事……
我反對針對普華永道的污名化宣傳,特殊普通合夥這一組織形式的最大特殊之處,就是"一個合夥人或者數個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夥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而其他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财産份額爲有限承擔責任。"
簡單來說,幾個人犯的錯,不能讓一群人連坐,不能背老鼠屎的鍋。
普華永道的執業質量不是完美無瑕的,但絕對是業界水平中上的。
當然,不管願不願意,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小夥伴被這些事件影響。
在此,我也希望因爲這一事件受到工作變動影響的同事朋友們不要郁結,事有無常,心有平常。
早日找到一條适合的新賽道,人生海海,我們都像是海魚,盡管驚濤拍岸、暗流湧動,可總歸要繼續遊下去。
四、向前
1. 如今的工作
離開PwC之後,我去了一家老齡企業,領導老,公司老,行業也老。
老有老的好處,什麽樣的企業會存在很多老年人呢?答案是不加班的企業。在這裏,加班會讓人感到羞恥,到點準時走,多一分鍾都不行。
當然,老也有老的不足,公司晉升的速度是遠低于事務所的。
不會像在四大那樣,打怪升級,即時滿足:每打完一個忙季的怪物,都會在來年給你直接晉升,忙季和淡季就是快樂與痛苦的交錯。
因爲是傳統企業,公司内部的層級關系還是很明确,不像在四大那麽扁平、随意,要一請示、二彙報、三到頭來寫報告。
每天早上必須要打卡,我也會在一路狂奔後又遲到幾分鍾的某些時刻,懷念起在PwC自由上下班不用打卡的日子。
很多之前玩尬的笑話也不好和同事們開了,大家公事公辦。沒有太多能和你在一個頻道的人,一起互捧互吹,互尬互黑。
2. 階段總結
現在的工作沒有過于緊鑼密鼓的節奏,會比在事務所忙季打仗似的生活輕松一些。
但我反而覺得,留出摸魚的時間,其實能夠把事幹得更有條理,更精細化,也更有時間去思考、發現、積累更有創新性的解決路徑。
無論是學的知識還是了解的業務都更寬廣和深入。
目前的工作狀态還大體滿意,至少不加班了。
當然,這也很可能是自己cpu自己,吃了酸葡萄不說葡萄酸。
我以爲來到新單位,再也沒有人,當然也沒有那個環境push我加班到深夜,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可有一次大老闆來開會,還是O到半夜,
過去半年飛的裏程甚至比前三年加起來還要多,依然疲于奔命也是真的。
我又想起我3年前離開安永時寫的那段話,世上不存在前途無量又光芒萬丈的工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凡做選擇,必有犧牲。
真的沒有錢多活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高福利低強度穩定确定的工作生活,如果有,我能想到的隻有一種——法定繼承。
3. 重新上路
妻最近考上了體制,從筆面試、體檢考察、背調政審,到最後出公告、入職,整個周期持續了四個多月,磨了又磨。
那天她突然問我,你覺得是現在的崗位好還是将要去的崗位好。我想了想,說,哪有絕對的好壞,都是相對的選擇。
都是相對的選擇。
最近半年也會有很多小夥伴在後台留言,讨論自己的職業選擇。
雖然可能我給不出最正确的那一條建議,可但凡看到,我還是會從我的角度給出一些回答。
我今年30歲,如果能穿越回10年前,對20歲的自己說些什麽的話,我會告訴他,你過去的20年已經選得很好了,接下來的20年也會越來越好,不要去糾結、猶豫什麽,已經發生的都是最好的,沒必要強求改變什麽,未來的美好也會發生。
勇敢去上路。
如果此刻的你正在遭遇什麽不順利,我也想對你說,你已經很不錯了,很多錯事和錯人并不是你的錯誤。
該哭哭,該笑笑,守得雲開見月明,未來會變好的,未來再看今天也會好的。
很長時間沒更新,可生活不會允許真空,過去沒更新的日子發生了很多變化。
試駕買車,驗房收房,裝修裝飾,采買家電,掃灑搬家,被很多麻煩糾纏的同時也伴随着很多喜悅的體驗時刻。
如果人生不是曠野而是軌道,那我還在這條軌道上慢慢滑行。
這篇小作文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寫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生活,寫完這一篇,我的事務所生涯就翻篇了。這篇很長很啰嗦,一定有人愛看有人恨看,有人誇有人罵。
不管怎樣,文章還是會一直寫下去,關于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新的讀書和新的想法,和最重要的新段子。
再次說明,開頭的段子是純虛構,我不希望橙紅變灰黃,我在兩家都工作過,安永是我的起點,普華永道是我的終點,有始有終,大家都要好好的。
不然萬一合并成了新的超級大所,名字都難叫的:
Ernst&Price&Waterhouse&Coopers&Young,HMZT,LLP.恩斯特普萊斯華特豪斯庫珀楊華明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到時PwC寄人籬下,中文簡稱隻給留了一個字,叫安永永,并且英文簡稱字母都得小寫,EpwcY,不過普華人多力量大,硬給省略成Ep。
從此安永和pwc渾然一家,"四大"變成"兩大一超":德勤dtt,畢馬威kp,安永永ep(懂縮寫的都知道這裏邊門道兒有多深)。
hhh雖然不再是game changer,但是還要繼續做一個word player。
說出來的叫脫口秀,敲出來的應該就叫脫手秀,敲到手都脫臼,就到這吧。
寒風潛入悄無聲,未品秋濃已立冬。
年審馬上又要開啓了,但年審對我來說已經永遠關閉了。
隻能遙祝小夥伴們,盡量健康快樂地度過即将到來的這個忙季,永遠年輕,永遠好玩,永遠在路上。
本文純屬個人筆記,不構成專業意見,不代表組織立場,請謹慎服用。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小熊座的20年 (ID:xiaoxiongzuo20),作者:小熊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