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21 日訊(記者 闫軍)" 漲久必跌 ",三大運營商随着中字頭暫歇,迎來了近兩個月的單日最大跌幅。
截至 3 月 20 日收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分别收跌 9.04%、9.59%、9.93%,其中,中國電信盤中一度跌停。不完全統計顯示,三大運營商一天市值蒸發達 2799 億元。
今年以來,在數字經濟疊加中字頭利好之下,三大運營商 2023 年以來上漲氣勢如虹。截至 3 月 17 日,今年以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漲幅分别達到 73.03%、49.4%、37.28%。
分享國企改革紅利,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簡稱 " 中特估 ")之下,中字頭成爲今年投資的當紅 " 炸子雞 ",在沒有明顯利空消息影響,20 日的下跌被市場解讀爲上漲積累較多獲利盤後,資金兌現盈利的結果。
華南某基金經理表示,中字頭在政策驅動下有較好的表現更多的是情緒面的上漲,未來還需要基本面的驗證,當前判斷 " 中特估 " 能否成爲全年上漲主線還爲時過早。不過中原證券分析師唐俊男認爲,充分享受 C 端市場紅利後,運營商尋求業務轉型,重視發揮規模效應,以 B 端爲主力增長點,産業數字化業務成爲第二成長曲線,繼續看好電信運營商的價值重估。
通信三巨頭 " 倒車接人 "?
市場許久未有 " 茅台 " 挑戰者了,在中字頭、數字經濟、估值重塑等多重概念催化之下,中國移動一路高歌猛進,在 3 月 16 日,中國移動盤中股價一度達到 102.72 元,也成爲距離貴州茅台最近的一次,市值相差僅 50 億元。挑戰貴州茅台未果,在 3 月 20 日收盤後,兩者之間的市值差距已經拉開至 2081 億元," 茅台魔咒 " 再次上演。
除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同樣迎來了巨幅調整,紛紛跌幅超過 9%。從資金流向來看,三大運營商流出幅度居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包攬了主力淨流出前一二名,3 月 20 日當天淨流出 14.46 億元、8.74 億元;此外,中國移動則淨流出第四位,當時淨流出 6.06 億元。
三大運營商在港股同樣大跌,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别下跌 3.13%、3.56%、4.16%。此外,中國移動遭南下資金淨賣出 8.88 億港元,淨賣出額居首。
面對這一輪漲幅中最大的單日下跌,不過投資者對三大運營商下跌也并不算太意外,多數投資者認爲,此次下跌是前期積累過多的獲利盤,正常的調整。有投資者表示,在中特估概念下,三大運營商未來漲幅仍然值得期待,當下調整爲 " 倒車接人 "。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運營商在近期不約而同地提高了分紅力度。中國聯通在 3 月 8 日公布了分紅派息方案,拟 10 派 0.427 元(含稅),預計派現金額合計爲 13.36 億元。派現額占淨利潤比例爲 18.30%,算上 2022 年年中派息,其去年全年現金分紅金額爲 33.55 億元,全年派息率爲 46%。
随後的 3 月 12 日,中國移動在發布 2022 年及近期經營情況的公告中表示,爲更好地回饋股東、共享發展成果,預計 2022 年全年派息率将比上年進一步提升,2023 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提升至當年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 70% 以上。此外,中國電信表示将在 A 股上市後三年内(至 2024 年 8 月),将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提升至股東應占利潤 70% 以上。
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爲,三大運營商此前積累了過多的漲幅,接下來要證明自己還需業績與分紅等實打實的舉措,相反,随着 3 月下旬到來,不少成長股發布了不俗的年報業績,風格就此切換也未可知。
巨豐投顧則表示,貴州茅台爲代表的大消費類趨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動力,而中國移動的崛起,既是國企價值重估的具體體現,也是數字建設下的科技企業脫穎而出的具體代表,此前的甯德時代與當前的中國移動代表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消費和科技的雙向驅動,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或仍是經濟發展的主基調。而映射到 A 股市場,結構的重大改變下,投資的傾向和權重也或許要重新審視。
中字頭基金略有回調
進入 3 月以來,中特估概念已有回調趨勢,從央企、國企概念基金表現來看可見一斑。截至 3 月 20 日,全市場 50 餘隻國企、央企改革相關主題基金來看,漲幅超過 10% 的有 10 隻,其中南方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赢 ETF 表現最好,年内漲幅 18.23%,此外,富國、嘉實、博士、廣發、平安等旗下相關産品漲幅也超過 1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3 月 7 日,财聯社記者曾對同類基金進行過梳理,彼時有 20 隻基金漲幅超過 10%。當下的回落似乎更加印證了此前基金經理 " 央企爲代表的價值風格或将跑赢市場一段時間 "" 當前更接近于估值博弈,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賽道投資 " 等判斷。
中字頭還有 " 援軍 " 在路上
今年中字頭行情是在運營商走強帶動而來,接下來是否也會因運營商大跌進入 " 中場休息 " 階段?
對此,市場也并不悲觀,近期獲批央企主題 ETF 就被稱爲 " 中特估 " 援軍。3 月 14 日,證監會官網顯示,9 家頭部基金公司上報了央企主題 ETF。上述央企主題 ETF 主要跟蹤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指數、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三隻指數。
據悉,已有不少基金公司開始爲央企主題 ETF 産品發行做好準備,一旦獲批,基金公司将迅速組織相關産品預熱、宣傳等發行事宜。創新産品的火速推出,也讓市充滿期待,一方面這些央企指數 ETF 可以爲投資者提供更好投資央企改革的投資工具,另一方面,随着 ETF 的入市,或将爲 " 中特估 " 闆塊帶來增量資金,央企闆塊的投資也将再次受益于基本面和估值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