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曆經三年建設,農業中關村總體架構基本形成,今年将進一步完善 " 人、地、錢 " 等保障措施,并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
2020 年 7 月,北京市政府批複《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及産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加快形成以平谷區峪口鎮爲核心區,以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爲引擎,通州、海澱、昌平、延慶等區聯動發展的全市 " 一核多輻射 " 協同創新發展格局。
如今,農業中關村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基本建成總部功能實驗室和奶業、果業、溫室園藝三個分中心及示範園。此外,北京市創新要素逐步聚集,種業創新實現突破。平谷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産業園,蛋種雞、肉種鴨等優勢種業市場占有率均爲全國第一,北京油雞成功落戶平谷,通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基本建成。
今年,将加快落實《北京市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6)》,制定各專項實施方案,健全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協調機制,完善生産要素優化配置、财政金融支持、高端人才引進培養、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保障措施,并将支持市農林科學院建設北京(平谷)農業微生物國際創新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同時,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規劃建設 3000 畝的生物育種試驗展示基地。
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組建了攻關專家委員會和執行專家組,制定了各項攻關技術實施方案,明确了攻關目标和任務,并聚焦智慧農業、農業優新品種、智能育種等領域,向各區征集農業科技應用場景項目。今年将組織六個方面的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接下來,還将加強人才引進力度,舉辦好 2023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和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打造國家級農業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