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重要核心原材料碳酸锂的價格持續下跌,以電池級碳酸锂現貨價格爲例,根據上海有色網提供的數據,11 月 21 日均價較前日下跌 1.7%,22 日下跌 1.4%,23 日下跌近 1.8%,并跌破 14 萬元 / 噸點位,再創兩年來新低。
有 " 白色石油 " 之稱的這一新能源關鍵材料緣何 " 跌跌不休 ",未來走勢如何,對下遊又會形成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引發了市場、業界高度關注。
産能過剩,需求趨弱,現貨、期貨交易價格均大幅走低
碳酸锂是電動車動力電池、電力系統新型儲能電池等的正極核心原材料,近年來得益于相關新能源産業的飛速發展,成爲了有色金屬屆炙手可熱的 " 明星 "。同時,随着全球範圍内锂礦競标、開采競争愈發激烈,下遊産業供需情況不确定性增加,碳酸锂價格的波動性也逐漸加大,對産業鏈形成沖擊。今年 7 月 21 日,我國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了國内首個碳酸锂期貨合約,意在加強定價話語權,穩定其價格,抑制暴漲暴跌現象。
但就目前來看,碳酸锂價格坐上的 " 過山車 " 仍未 " 安全到站 "。
現貨方面,自 10 月 18 日起至今,每個交易日均價都以下跌收尾,近一個月跌幅超過 10%,本周更是如前文所述屢現 1% 以上跌幅,11 月 23 日均價 13.95萬元/噸,是兩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将目光放得更遠些,目前的價格相比于2022年11月中旬 60 萬元 / 噸的高點,已下跌超過75%;較今年年中6月份30萬元/噸左右的均價也跌去了一半多。
期貨方面,自 9 月末降至 14.5 萬元 / 噸的上市以來低點後,交易價格在 10 月假期過後反而迎來 " 觸底反彈 ",一度有過一波超過 20% 的上漲;但随後,交易價格雖現貨同步震蕩走低,本周波動幅度更是明顯加大,11 月 22 日,碳酸锂期貨主力合約一度跌停,收盤時跌幅高達6.98%;23 日也仍未走出頹勢,收跌 2.19%。
市場普遍認爲,供需關系是近期碳酸锂交易價格持續走低的主因。
東證期貨分析稱,前兩年锂電産業存在整體過熱的現象,資金大舉湧入,産能大幅擴張,但從今年來看,無論是電動車還是儲能,需求都不及此前預期,發展速度也有減緩迹象,這是市場交易價格波動下行的主線邏輯。而對于期貨市場的走勢,東證期貨研究團隊對钛媒體 App 解釋稱,10 月上旬上遊廠家減産消息對價格形成了支撐作用,多頭資金助推了期貨盤面表現,但随着下遊需求始終偏弱,現貨價格反彈失敗連續下跌,長期供需寬松坐實,期貨市場出現了遠大于現貨市場的跌幅。
光大期貨點評稱,目前碳酸锂中上遊抛貨情緒仍較重,散單低價消息頻出,下遊情緒依然偏悲觀,僅維持剛需采購。近期整體需求環比也有所走弱,電池産量環比下降,再疊加新能源車企庫存有一定壓力,需求短期内難見亮點。
中信建投也認爲,此前市場本對锂電需求看漲,有價格反彈的預期,但實際上 10 月以來呈現出供需兩弱的态勢,而且供給減少幅度不及預期,價格不但未能走出低谷,反而持續走低。
锂電闆塊表現慘淡,龍頭業績承壓
供需情況、價格波動也影響着锂電産業鏈企業的股價表現。近期,锂電闆塊整體呈下跌趨勢,資金也持續流出,截至 11 月 23 日收盤,碳酸锂龍頭天齊锂業(002466.SZ)、贛鋒锂業(002460.SZ)本周股價較上周均有超過 3% 的跌幅。
其實,今年前三季度锂業公司盈利能力就已經因價格回落而高度承壓。仍以龍頭天齊锂業、贛鋒锂業爲例,前者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333.99 億元,同比增長 35.52%;歸母淨利潤 80.99 億元,同比下降 49.33%;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 85.76 億元,同比下降 17.14%,歸母淨利潤 16.46 億元,同比下降 70.89%;贛鋒锂業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256.82 億元,同比下降 6.99%;歸母淨利潤 60.10 億元,同比下降 59.38%;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 75.4 億元,同比下降 42.8%;歸母淨利潤僅 1.6 億元,同比下降 97.9%。
股價方面,截至 11 月 23 日收盤,天齊锂業每股 52.37 元,較今年 1 月末 96.90 元的年内高點跌去 46%;贛鋒锂業每股 42.33 元,較今年二月初 82.45 元的年内高點也已接近折半。
有業内人士表示,锂業雙雄前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車爆發、新型儲能進入規模化應用而賺得盆滿缽滿,也積攢了大量産能,而随着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其業績也遭受了 " 反噬 "。而且,目前這兩家公司都還有規模不小的産能未落地,未來随着锂價的波動,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
周期沖擊下,锂業龍頭愈發傾向一體化布局、多元化投資,以此來抵禦風險。贛鋒锂業近期宣布拟在南昌市投建锂電池生産基地項目,其中一期規劃用地約 150 畝,計劃建設年産 5GWh 儲能 PACK 電池生産基地。而根據今年的半年報及去年的年報來看,贛鋒锂業在電池方面的布局愈發深入,顯然不是 " 試水 " 那麽簡單。此外,贛鋒锂業今年還與賽力斯的子公司瑞馳新能源簽訂了投資協議。天齊锂業的投資也更加向下遊傾斜,今年 7 月曾領投電動汽車品牌 smart 的 A 輪融資,計劃投資 1.5 億美元。
但對于龍頭公司這些操作的成效,上述業内人士表示需進一步觀察,尤其是在電池領域已有甯德時代這樣的龍頭,而且同樣存在産能過剩、價格越來越卷等問題的情況下,此時布局看似是抵禦風險,但實際上也會帶來不少風險。
碳酸锂價格預計仍會下跌,電動車、儲能同樣面臨産能、價格戰困境
對于锂價的未來走勢,市場看法并不樂觀。
中金公司此前的一份研報顯示,2023 年全球锂供需格局的反轉隻是開始,預計直到2025 年锂價還将呈現震蕩下行走勢。
東證期貨表示,在需求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預計碳酸锂價格在較長時間内仍将處于下行态勢中,未來期貨市場價格波動幅度也仍将較大。
此前,智利礦業化工(SQM)發布三季報時曾指出,行業競争加劇,随着锂供應持續過剩,全球範圍内的锂價未來都将進一步下跌。作爲全球第二大锂生産商,SQM 的觀點很有代表性。鑫鑼锂電研究員錢藝也曾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從全球來看,澳洲、南美、非洲新增锂礦産能會逐步釋放,而 2024 年锂電需求增速則會繼續放緩,這個主線不變,碳酸锂的價格還會承壓下行。
上遊利潤承壓,下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廠家和新能源車企雖能因此短期獲利,但由于此前堆積的産能和上遊價格傳導效應導緻的 " 降價 " 競賽,下遊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在 11 月 22 日的《财經》年會上,多位演講嘉賓提到新能源汽車的産能過剩風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骥表示,前幾年新能源的火爆帶動起了大規模的投資沖動,資金聽說電動車要賺錢、儲能要賺錢,就瘋狂地往裏投錢,導緻産能過剩問題。他舉例稱,今年我國新增了 900 萬到 1000 萬輛電動車,估計年底電動車保有量會超過 2200 萬,有些電動車産業集聚的省市前幾年很風光,但現在很發愁,因爲産能過剩,相關企業眼看就要出問題,産業大洗牌的風聲不止。
而儲能方面,根據钛媒體 App 此前報道(新型儲能 " 大賭局 ":" 卷 " 産能、" 卷 " 價格,卻未必 " 卷 " 得出未來),近年 " 一哄而上 " 的擴産潮已經催生了供給端的過剩,再加之市場上産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爲了多拿訂單,隻能犧牲利潤打價格戰,行業無序競争風險驟增。在 11 月 23 日的 2023 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儲能專題論壇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陳海生稱,今年儲能系統中标均價已下跌超 30%,近期最低中标價跌破 0.9 元 / 瓦時。如果價格繼續下行,不少企業都會面臨競标價低于成本價的窘境。
目前看來,一場可能席卷整個锂電産業鏈的洗牌正在醞釀之中,上中下遊企業都面臨着極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