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下午一點半,在收到垂直鮮花電商花加(Flower Plus)疑似跑路的消息後,家住上海的陳甜甜趕到了花加總部——上海嘉定區鶴望路 678 弄 2 号 4 樓,希望要回退款。作爲該平台的一位 7 年老用戶,陳甜甜去年雙十一在花加的微信小程序上下單了售價 4788 元的謎藏套餐。
不久前,原本應該配送的鮮花出現了延遲,陳甜甜以爲是自己選錯了日子,搜到網上傳聞花加跑路的帖子後," 我馬上申請了退款,但是已經徹底聯系不到客服了。" 陳甜甜向盒飯财經說,自己随後又投訴到 12345,也沒有獲得反饋。
受訪者供圖:花加上海總部
當天到達花加總部時,陳甜甜注意到,辦公場所内隻有寥寥幾個員工的身影。聽到陳甜甜要求退款的訴求後,花加前台一開始表示并不清楚。一位花加員工出面登記了陳甜甜的相關信息後,對方告訴她(這些資料)會發給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處理。
就在陳甜甜以爲要空手而歸時,處理用戶退款事宜的花加部門負責人剛好到公司。在查詢了陳甜甜的訂單信息後,雙方确認了退款錢數,陳甜甜尚未配送的 58 次鮮花服務,價值 2863 元,該負責人通過支付寶将這筆錢當場轉給了陳甜甜。
在陳甜甜抵達花加總部三個多小時後,花加正式對外發布休假全員信,宣布公司 " 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并對當前面臨的情況以及員工工資等問題進行了說明。全員信中,花加承認公司遭遇 " 前所未有的壓力 ",表示 " 過去幾個月,淡季、曆史訂單履約以及銀行還款壓力,導緻公司一直入不敷出 ",并表示 9 月 26 日起,全體員工休假,恢複時間另行通知。
停業整頓通知發出後,越來越多花加用戶開始湧進鶴望路 678 弄 2 号 4 樓,但晚到一步的他們,已經錯失了同陳甜甜般的好運氣。
當天下午五點,趕到花加總部申請退款的陳敏,被對方告知連 300 塊錢都已經退不出來,并推脫說内部正在架構調整。無奈之下,陳敏隻得搶過一個花瓶,裝走了幾束花。
最近兩天時間内,陸陸續續還有更多花加維權用戶在趕往鶴望路 678 弄 2 号 4 樓的路上。
對于上述維權事宜,盒飯财經嘗試聯系花加在公衆平台上的多個電話,截至發稿,均未能取得聯系。
成立于 2015 年的鮮花訂閱電商花加,一度被罩上了行業明星公司光環,号稱一年時間就拓展了 50 座城市,月銷售額最高時超過一億元,并在 2019 年實現盈利,規模達千萬元級别。然而,在燒錢的供應鏈投入和後來居上的生鮮電商競争壓力之下,以花加爲代表的一衆垂直鮮花電商,紛紛被褪下光環,迎來泡沫破裂時刻。
一
像陳甜甜一樣前去花加上海總部申請退款的用戶不在少數,不過大多數人都吃了閉門羹。
這些維權無門的花加用戶,開始集中向 12345 發起投訴。對于他們來說,走司法途徑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投訴是更爲現實可行的選擇。
北京春林律師事務所主任龐九林律師表示,按照規定,消費者的錢應該予以退還。但是現在消費者維權困難之處就在于即使投訴,市場監督管理局也不可能強行要求對方退錢。如果去法院起訴,消費者的成本又太高。
正在維權的不僅僅是花加用戶,還有被欠薪多月的花加員工。
第一财經報道稱,有内部員工表示,在 9 月初,人事下發的通知就表示現金流極其緊張,9 月底前發 6 月的薪資,其他部分薪資将盡快安排發放。但是在 9 月 25 日的全員信中,花加表示 " 原定 9 月底發放的薪資未能按時支付 ",這也就意味着 6 月的工資并未如期發放。
8 月底離職的花加前員工李淼向盒飯财經證實了上述事實,稱自己已經被花加拖欠三個月工資(6 月至 8 月)," 老闆一直給我們放利好消息,問就是有賺錢的項目在談了,或者是有融資在談了,讓我們等等。"
企查查顯示,花加的運營主體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最後一次融資,停留在四年前的 2019 年 10 月,當時公司順利完成了 B+ 輪融資。
在近期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花加創始人王柯表示,因爲團隊面臨的問題非常多、非常繁雜,要竭盡全力去改變現狀,挑戰很大,并且表示花加做了快十年,不能因爲現在暫時的困難就放棄。
用戶、員工之外,和花加有合作的其他品牌用戶同樣遭受波及。這些品牌包括但不限于良品鋪子、雀氏、雅培全安素、喜臨門家居、優思明、奧迪、比亞迪等。
一位位于浙江的比亞迪車主說,參與比亞迪的活動購車後會送一個月花加鮮花服務,在花加小程序兌換,原本應該 25 日配送到的鮮花一直不顯示配送信息。該車主向比亞迪方面詢問,對方表示去找花加,但是車主表示花加客服一直聯系不上。
花加的 " 停業整頓信 " 并沒有安撫消費者,反而愈演愈烈。對于他們來說,聯系不到的客服和無法到賬的退款讓他們失去了對花加的信任,更多關于花加的消息被披露出來。
圖源:小紅書
截至發稿,盒飯财經嘗試通過花加的微信小程序、淘寶店鋪、抖音店鋪以及京東店鋪聯系客服,但是在官方規定的 9:30 到 17:30 上班時間内,均未得到人工客服回應。花加的微博也停更在 8 月 22 日。最近的一條微博評論區内,充斥着如 " 客服都沒了是跑路了?"" 申請退款都沒人回複,投訴無門 " 等抱怨。
二
2017 年底,花加就被曝出資金鏈危機。當時《華夏時報》采訪到一位接近花加的投資人說,花加的資金壓力非常大,已經倒計時了。還有知情人爆料稱,持續處于燒錢狀态的花加,資金鏈接近枯竭。根據彼時媒體報道,2015 年至 2017 年,花加累計虧損 8000 萬元,還有高達 1.3 億元的負債。
當時花加否認了現金流告急的消息,并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先後完成了 B 輪和 B+ 輪融資。但是,此後花加再未有新的融資到賬。
花加之前,上一個陷入發展泥潭的垂直鮮花電商是 " 弗洛花園 ",其融資信息停留在七年前的天使輪。
目前,不僅弗洛花園的微信小程序打不開,顯示維護中,而且弗洛花園鮮花公衆号的最新消息,也停留在了去年七夕節過後。《北京商報》在去年年底報道稱,弗洛花園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經無發展鮮花驿站的計劃,将在 2023 年以供應鏈和生鮮蔬菜爲發展重點。目前,弗洛花園的轉型計劃是否順利推進不得而知,但 2023 年以來其運營主體 " 北京弗洛花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曾多次被列爲被執行人。
一束鮮花的互聯網生意并不好做,垂直鮮花電商的命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凋謝。
作爲新三闆 " 鮮花第一股 " 的愛尚鮮花,更是以連年的虧損撕開了鮮花電商的遮羞布:2014 年~2017 年,愛尚鮮花虧損近一個億;2019 年 7 月,愛尚鮮花發布中止挂牌公告。
不止是愛尚鮮花,泰笛鮮花的母公司泰笛科技也在新三闆挂牌不到半年後發布了拟申請終止挂牌公告,原因同樣是連年虧損;以 " 一生隻送一人 " 爲噱頭的 Roseonly,也經曆了高管頻繁離職、多家門店關閉、拖欠支付租金等負面風波。
目前尚在維持經營的花點時間,其 CEO 朱月怡雖然曾經說過花點時間已達盈虧平衡,但是在疫情等外部因素影響之下,朱月怡一度被列爲被執行人。據《北京商報》報道,去年年底,一位北京花點時間店主還曾透露,花點時間部分門店訂單量同比下滑 50%。
三
鮮花電商的黃金時期出現在 2015 年,不少知名投資公司紛紛入局。這一年,行業内有 22 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高達數十億元,如花加獲得了光合創投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野獸派獲得了經緯中國數千萬元 B 輪融資,花點時間也拿到了青山資本和梅花創投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王珂創辦花加的 2015 年,曾擔任易到用車聯合創始人的朱月怡也在同年創辦了花點時間,并吸引了高圓圓、鹿晗等一衆明星投資加持,一時間風光無兩。
當時的鮮花電商顯現出一片藍海的前景。據 2017 年的相關數據統計,在國内隻有 5% 的鮮花消費發生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而這一數字在美國是 40%,在荷蘭則高達 60%。
鮮花電商們開始追逐這個新千億市場。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2023 年中國鮮花電商市場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鮮花電商市場規模爲 896.9 億元,預計 2022 年達 1086.8 億元。
八年過去,垂直鮮花電商們沒有等來預期中的掌聲,反而一頭跌進了墳墓。
供應鏈投入大帶來的盈利難等問題,成爲鮮花電商難以逾越的首道難關。
羅永浩 2020 年 520 帶貨 " 花點時間 " 玫瑰禮盒的翻車事件,就把鮮花電商的上述窘境擺在了大衆面前,當時羅永浩一度連發數十條微博開怼花點時間," 有膽量發幾千份爛花,還害怕‘品牌影響’?"
正如花點時間 CEO 朱月怡在道歉信中寫到的," 給鮮花保鮮要跟時間賽跑。"鮮花質量不過關、配送不及時等痛點的背後,突顯出鮮花電商低效率的物流配送現實,這也是難住大多數鮮花電商的共性問題。
爲了解決這些痛點,不少鮮花電商品牌不得不投入重金加碼冷鏈物流,完善供應鏈。進入基礎設施重資産運營階段的鮮花電商,開始承受運營成本攀升的代價,并進一步加劇資金鏈緊張。
第一财經報道,9 月初,花加就發布了現金流極其緊張的通知。9 月 9 日,花加又在微信小程序首頁發布了鮮花延遲配送的通知,稱 " 近期全面調整供應鏈生産配送模式,因涉及生産倉庫的布局變動造成服務能力受限,在此期間調整爲隔周配送,調整過程中無法保證所有客戶按時收花。"
供應鏈投資建設壓力之外,新競争對手還在接踵而來。随着盒馬、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的入場,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紛紛賣起鮮花,鮮花的線上生意被攪成了一灘渾水。
得益于供應鏈端優勢,生鮮電商如叮咚買菜曾在 2021 年賣出 1.8 億枝鮮花。作爲對比,垂直鮮花電商平台花點時間,2015 年至 2022 年 9 月的七年時間共賣出 7 億枝鮮花。花點時間方面最新透露稱,自 2021 年 8 月至今,花點時間已經銷售鮮花超過 3 億枝,也就是平均一年賣出 1.5 億枝鮮花。
價格方面,鮮花也被生鮮電商和直播平台賣出了白菜價。在某短視頻平台的鮮花直播間,來自雲南的紅玫瑰粉玫瑰,一束 20 支售價 19.9 元,銷量上萬。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盡管經過八年市場培育,但國内日常鮮花消費意識并沒有壯大起來,用戶對鮮花的忠誠度仍然較低。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中國的鮮花消費和歐美日韓比起來差很多,頻次太低。歐美可以做到周頻和月頻,中國大部分是節日消費,和促銷日差不多。
在上述種種因素疊加影響下,垂直鮮花電商要麽走向倒閉,要麽以入駐第三方平台方式完成自救。莊帥稱,這些垂直鮮花電商要麽線下開店,要麽進駐盒馬、美團、京東、淘寶、餓了麽等即時零售平台進行銷售,主站用戶已經不多了。
互聯網的鮮花戰事還在繼續,直播間 9.9 元的鮮花套餐依然熱賣,但屬于花加們的垂直鮮花電商故事,已經來到了終點。
(文中陳甜甜、陳敏、李淼均爲化名)
參考資料:
《花加資金斷裂停業整頓,創始人獨家回應:竭盡全力改變現狀》中國企業家雜志
《配送延遲、退款無門,這家電商客服 " 失聯 "》第一财經
《花加發布全員信," 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第一财經
《訂單下滑、轉賣生鮮鮮花電商故事難講》北京商報
《鮮花電商花加多位投資人低調離場,資金鏈被質疑枯竭》華夏時報
《羅永浩帶貨 " 花點時間 " 翻車,鮮花電商背後的坑有多大?》連線 Insight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盒飯财經(ID:daxiongfan),作者:薛亞萍,編輯:趙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