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23 年到 2024 年,随着新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的加速,消費電子産品也迎來了全新的話題—— AI。
目前,華爲、小米、榮耀、OPPO、vivo 等手機廠商均已發布搭載了端側大模型的旗艦新品。華爲有盤古大模型、小米有 MiLM、OPPO 有安第斯大模型、vivo 有 AI 藍心大模型、榮耀有魔法大模型。這些個大模型先後随各自的新品手機發布,一時間變得廣爲人知。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在智能手機領域沉寂已久的魅族。在春節假期之後官方宣布「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全面擁抱 AI」。随後發布的魅族 21 PRO,魅族方面甚至不稱之爲「手機」,而是所謂「開放式 AI 終端」。
應該說,近一年來 AI 手機乃至 All in AI,幾乎成爲了智能手機廠商發布會的必選項。
圖片來源:AI 生成
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最新顯示預測,2024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中,預計約 5% 會搭載端側 AI 運算能力。IDC 中國區總裁霍錦潔表示,2024 年全球新一代 AI 手機出貨量将達到 1.7 億部,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 15%。中國市場 AI 手機份額也将迅速增長,到 2027 年将占比超過 50%。
顯然,無論廠商還是數據機構都對 AI 手機抱有希望。但在實際的銷售環節,智能手機的「大模型熱」,似乎表現出了另外一種狀況。
發布會雷聲大,銷售端雨點小
钛媒體 App 在 2024 年 3 月上旬,走訪了北京多個商圈的十餘家智能手機門店,品牌包括華爲、小米、OPPO、vivo、榮耀,重點觀察了線下渠道對于 AI 的展示和介紹,以及消費者的關注方向。
從結果來看,AI 手機在線下門店的熱度,遠遠不如更加熱鬧發布會。
小米曾在在發布會上宣稱,小米 14 Ultra 是搭載 AI 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小米 14 Ultra 在進行 30 倍以上的變焦拍攝時,可以調用 AI 大模型對原始光學數據進行重繪,讓模糊細節在算法的調教下變得清晰。
但在在钛媒體 App 走訪的幾家小米之家門店中,并未有關于 AI 方面的任何物料展示和介紹,店員關于手機影像也更多是圍繞徕卡影調、長焦、四攝像頭等傳統配置層面的介紹,并沒有關于 AI 部分的介紹。
在此前旗艦産品榮耀 Magic6 系列發布時,榮耀一同發布了搭載榮耀自研 70 億參數端側平台級 AI 大模型 " 魔法大模型 "。榮耀 CEO 趙明表示過去幾年,榮耀在 AI 上投入的成本加起來約百億元,未來在 AI 上的投資還會加大。
華爲此前也曾宣布 HarmonyOS 4 系統全面接入了自家的盤古大模型,成爲全球首個嵌入 AI 大模型能力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首批支持機型爲 Mate 60 系列。
但從線下布置來看,榮耀和華爲都沒有把 AI、大模型當作産品的重點進行展示,沒有相關的宣傳物料。在詢問相關功能時,華爲店員表示「隻有小藝小藝,沒有 ChatGPT 一類的大模型」。
vivo 此前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自研的 AI 藍心大模型,vivo S18 則是首批搭載 AI 藍心大模型的産品,該功能支持用戶查找文件、作詩寫詞、看文創圖、總結内容、解答難題、整理材料框架等。
OPPO 則是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Color OS14 系統中将内置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随後發布的 OPPO Find X7 是首個端側應用 70 億參數大語言模型的手機,通過端雲協同,可帶來全新的 AIGC 消除功能與首個 AI 大模型語音摘要。
從線下的實際情況來看,OPPO 和 vivo 算是相對比較「上心」的廠商。
OPPO 店内,産品一側就有 AI 手機的字樣,在被問到 AI 手機具體有什麽功能時,店員重點展示 AI 消除功能,即在人像照片中,抹掉背景中的路人,并由 AI 實現扣去部分的補完,展示效果确實讓人眼前一亮。
vivo 店内,有着明顯的說明牌,介紹「 藍心小 v」的 AI 功能,包括消除路人、搜索照片、用照片生成漫畫、寫詩以及常見的 AIGC 生成圖像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每種功能都有一張對應的 NFC 卡片,消費者用現場樣機一碰就可以進入演示環節,省去了與店員溝通的過程。
但需要說明的是,無論 OPPO 還是 vivo,相對于 AI 功能,處理器芯片、影像配置,仍然處于更明顯的産品介紹位置,在店員的介紹中優先級也更高。
綜合來看,僅就銷售環節而言,小米、榮耀、華爲,将自家大模型産品的功能展示給消費者的意願不高,OPPO、vivo 有一定針對性的布置,但也很難說現有的 AI 消除、生成圖片就能完全代表大模型的實力。
此前 OPPO 首席産品官劉作虎曾表示「對于手機企業而言,再不布局大模型就沒戲了」,但從 2024 年 3 月來看,所謂的布局可能也僅僅是布局,手機發布會上動辄幾十億參數的語言大模型,對于消費者而言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舊的回憶,新的故事
造成手機廠商在銷售環節沒有過多展示 AI 功能無非是這幾個原因:一是本身 AI 功能不适合在線下這種場景展示,二是能夠展示的效果不好,三則是這些功能不足以促成消費者達成購買。
钛媒體 App 爲此查看了京東、淘寶、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台各家手機廠商的主力産品,除了 OPPO 之外,在詳情頁的主要賣點中,AI 功能有的不見蹤影,有的隻占據邊角的位置。
如果說智能手機的線下消費相對需要更接地氣的表達,那麽線上電商平台也沒有太多的 AI 功能宣傳,應該可以看出一些廠商對于大模型功能的理解,或許就是所謂「錦上添花」。
大模型當然可以成爲發布會上最亮麗的那朵花,但實際上買回去的衣服一定是更好材料(硬件配置)的錦緞織成的。
從智能手機的發展曆程來看,有着不少熟悉的故事。像是曾經的獨立音頻芯片、動辄上億的高像素攝像頭、蘋果帶動的壓感屏幕,都曾成爲過行業追求的熱點,成爲紅極一時的選項。随後因爲種種原因,被手機廠商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其背後原因,無非是相關産業的成熟,導緻智能手機廠商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去獲得一個「亮點」,至于這是不是消費者的「痛點」?能否成爲促成産品購買的「賣點」?都無關緊要,畢竟「摸着石頭過河」也可以獲得一定的關注。
在智能手機行業工作的孫敏告訴钛媒體 App,對于智能手機用戶而言,能夠在智能手機裏,不需要語言基礎、技術手段、注冊、學習,「即插即用」的大模型,本身就是産品對于用戶的一種價值。
在如今的激烈競争中,智能手機廠商很難「騰出手」像科大訊飛、百度那樣去 All in AI。如何打磨産品,讓 AI 更好的爲用戶所用,也許才是更加現實的問題。(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吳泓磊 編輯 / 鍾毅,文中孫敏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