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内媒體 1 月 19 日報道,網易已經從 12 月開始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主要針對網易傳媒,遊戲部門也有所涉及。裁員從 2024 年 1 月開始,網易新聞、網易文創、網易公開課等多條産品線,内容、市場、銷售、産品等崗位均受波及。裁員比例爲 10% — 50%。
但網易港股和美股股價分别上漲 1.31% 和 1.21%。其中港股總市值爲 4478 億港元,美股總市值爲 576.8 億美元。網易港股市值甚至比美團 4287 億港元多出近 200 億港元。
1
同是裁員,補償不同
知名媒體人馬慧敏稱,網易傳媒裁員以前就有過,時間可以追溯至 2022 年,或因爲裁員比例不高才未引起關注。
前幾日曝出網易大規模裁員,瞬間引起廣泛關注。據國内媒體報道,此番裁員,網易給出不一樣的補償方案,其中網易傳媒給出了 "N+1" 的賠償補償方案,被裁員工也會獲得年終獎和 13 薪,部分員工還可以主動提出離職、領取相應賠償。但網易遊戲業務裁員補償方案則爲 "N+3",該業務裁員主要針對産品、運營、市場等崗位。據報道,遊戲業務裁員比例偏低,且還有裁員和轉崗兩項選擇,但轉崗多爲外地崗位,可行性并不大。
" 轉崗,或是逼迫員工離職的另一種手段,尤其是外地轉崗。" 馬慧敏認爲轉崗或是一種變相裁員。但讓馬慧敏意外的是,一個公司不同部門的裁員補償标準會各有不同," 很明顯網易傳媒的裁員補償被區别對待了,這樣我覺得不公平,也會引來争議。"
網易傳媒的裁員不隻針對普通員工還涉及到管理層,但存在時間先後順序。其裁員進度甚至與 2024 年工作計劃挂鈎。其中商業策劃崗位成爲裁員重點區域,初步裁員目标爲 50%,這或和 2024 年 7 月即将到來的巴黎奧運會有關,後續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近年來降本增效成爲互聯網大廠們的共同目标,而公認的降本增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裁員。而一般情況下,裁員多是公司經營不善,營收和淨利潤出現下滑的情況下的不得已而爲之,網易本次裁員之所以引發巨大關注是網易的業績不降反增,在此情況下,新年第一把火燒向自己的員工,着實讓外界大跌眼鏡。
2
網易,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網易雖然被認爲是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但此前從未進過互聯網行業前四,直至到 2023 年中旬,網易超越美團,成爲國内繼騰訊、拼多多和阿裏之後的市值第四大互聯網公司。有意思的是,網易之所以能夠超越美團坐上 " 老四 " 的位置,并不是業績多出色導緻的市值激增,而是其股價相比美團跌幅更小,截至 1 月 19 日收盤,網易市值較最高點下跌了 31%,美團則較高點下跌了 85%。
2023 年前三季度,網易營收 763.3 億元,同比增長 7.29%,歸母淨利潤 228.3 億元,同比增長 39.36%。營收方面,一季報和中報分别增長了 6.33% 和 5.01%,而在淨利潤方面同期增幅分别爲 53.72% 和 54.84%,淨利潤增幅遠遠高于營收增幅。其中 2023 年第三季度網易單季度的毛利率高達 62.22%,創下新高,營收增幅終于上雙位數,達到 11.64%,淨利潤增幅則下降至 16.98%,依然高于營收增幅。
網易财報顯示,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網易有道、網易雲音樂、創新及其他業務是營收四大構成。遊戲業務是網易營收主要構成。2022 年财報,網易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 745.67 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到 77%,同比增長 9.95%。其中在 2022 年四季度,網易遊戲以 191 億元的收入遠超其他三大業務。進入 2023 年,網易遊戲業務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二季度财報數據顯示,網易二季度總營收 240 億元,其中遊戲相關業務營收 188 億元,遊戲業務營收占比爲 78.3%。
2020 年至 2022 年,網易遊戲業務的營收占比基本穩定在七成以上。2023 年半年報的遊戲業務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78.3%,2023 年三季報遊戲業務營收占比首次突破 80%。由此可見遊戲業務是網易最重要的營收構成,也是網易最大的現金牛。2023 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内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入 235.2 億元,而去年同期爲 187 億元,同比增長 25.8%。
在互聯網行業中各大公司開始逐步實現多元化發展,遊戲業務營收占比逐漸走低的情況下,網易反其道而行之,遊戲業務營收占比逐漸增加。一向以遊戲著稱的騰訊,遊戲業務營收占比持續走低,2023 年三季度騰訊營收 1546 億元,遊戲業務總營收 460 億元,遊戲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 29.8%。以往以遊戲聞名的 B 站,一度遊戲業務營收占比達六成左右,但在 2023 年三季度,B 站營收 58.1 億元,遊戲業務營收 9.9 億元,僅占總營收的 17%。
投資人史保剛表示,互聯網企業重視遊戲業務,是因爲遊戲能帶來大量現金流,在現金爲王的時代,能夠帶來海量現金流的企業更容易受資本追捧,這比傳媒業務前景好得多。
3
網易傳媒曾試圖上市未果
本次網易裁員的重點區域在網易傳媒,這并不是網易傳媒 " 扶不起來 "。相反網易在國内幾大門戶網站中做的還不錯,特别是網易新聞跟帖。
目前網易傳媒旗下有網易新聞、網易文創等産品。其中網易新聞最爲大衆熟知。作爲網易新聞的多年鐵粉,馬慧敏甚至覺得網易是國内最好的門戶網站," 網易新聞的跟帖頻率最高,能夠調動讀者的互動性,在當前時代,讀者的互動性本身較差,網易算是互動性最好的一家。" 爲适應時代的發展,網易新聞近幾年進行了視頻化、社區化等改革,逐步走上内容付費之路,但馬慧敏對其内容付費較爲抵觸," 我覺得門戶網站現階段很難做到内容付費,哪怕收費不高,也會讓讀者離去,畢竟市面上可以替代的産品很多,但網易短劇的付費倒是能夠接受。"
網易文創旗下的哒哒、沸點、三三、浪潮、人間等多個創意工作室,一度成爲網易傳媒的一大亮點,尤其是電影《三大隊》和同名電視劇,俘獲不少粉絲。在 2023 年三季報中,網易傳媒表現不俗,網易新聞客戶端 Q3 視頻消費占比提升至 74.8%,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位居行業第一位。網易文創旗下的網易嚴選以聚焦品牌化的戰略,在 2023 年雙十一期間多渠道銷售額破億,其中會員增幅達 187%。甚至出現嚴選中國大鵝羽絨服和新品焱系列全網售罄的盛況,千萬級爆品更是層出不窮。
即便如此,網易傳媒的發展或未達到丁磊的預期。在互聯網紅利逐漸走向勢微之際,丁磊甚至有想将網易傳媒分拆上市。這一想法在 2016 年就已經實施,該年 10 月,網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網易傳媒的 IPO 申請草案,但後期不知何故,網易傳媒并未上市成功,且過去 7 年,網易也未将網易傳媒分拆上市。
如今,網易傳媒不僅未能成功上市還開啓大規模裁員,隻剩下一份申請公告依然挂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之上。而網易傳媒的窘狀則是由核心業務逐漸邊緣化,丁磊曾公開表示,遊戲産品矩陣爲網易帶來優秀的業績。正是因爲遊戲業務的賺錢能力,才逐漸取代一些打造品牌力的項目,因爲打造品牌力的項目,基本都是賠錢的項目,甚至都無法覆蓋到運營成本。
這一現象在網易财報中直接體現。2023 年三季報中,總共提到 6 個運營要點,遊戲業務占 4 個,重點提及的則是《蛋仔派對》,這款上線一年半的遊戲注冊用戶已經突破 5 億,成爲網易日活躍用戶數量最高、增長迅速最快的遊戲産品。
4
遊戲業務的不确定性
但市場對網易遊戲業務的超高占比褒貶不一,史保剛也認爲以遊戲業務支撐起來的互聯網老四,并不利于網易的長期發展。" 國家相關政策會對遊戲業務帶來不确定影響,很多互聯網公司的遊戲業務占比在走低,就是害怕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近年來,在青少年網民群體急劇增加的同時,未成年人因沉迷網絡遊戲造成不良後果的新聞也屢見報端。"10 歲小學生偷刷父親銀行卡充值網遊 "" 少年沉迷網遊出走後回家偷錢 "…… 針對這些現象,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家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呼聲日益增強,國家陸續出台持續調整性政策。
早在 2019 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就出台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除了嚴格遊戲實名制之外,還規定每日 22 時到次日 8 時不得爲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不得超過 3 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 1.5 小時。當時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明确表示,出台該通知是堅決遏制沉迷,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相關政策的不确定讓遊戲業務同樣充滿不确定性。2023 年 12 月中旬,網易港股市值達 5255 億元,同期美團港股總市值爲 5105 億元,網易繼續力壓美團,坐穩互聯網行業市值第四的寶座。
但好景不長,2023 年 12 月 22 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的通知,因爲通知中不僅有對未成年的明确保護,還對網絡遊戲出版經營作出具體規定,其中第十八條 " 限制遊戲過度使用和高額消費 " 中對遊戲玩家每日登錄、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虛拟道具高價交易等行爲均有相關規定,這也是對遊戲公司的殺傷性最強的一條。通知發出後,衆多遊戲公司股價均遭遇大跌,當日收盤,騰訊港股跌幅達 12.35%,網易港股跌幅 4.04%,美股下跌 16.06%。
網易遊戲雖然帶來不菲收益,卻将網易推到風口浪尖,黑貓投訴關于網易遊戲的投訴多達 1.65 萬條,《蛋仔派對》的投訴就多達 1.01 萬條。其中以未成年充值投訴内容居多。目前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尚在征求意見階段,一旦順利通過,對騰訊、網易等遊戲公司将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其用戶數量和營收或将受到明顯影響,像網易 30% 左右的高淨利率帶來的風險或更高。
網易以門戶網站起家,并通過網易傳媒将網易新聞推到行業前列,在搜狐忙于轉型,新浪需要依靠微博苦苦支撐的大背景下,作爲門戶網站最後的榮光,網易傳媒何去何從隻有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