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 AI 初創公司創始人賣身大廠——
亞馬遜剛剛官宣,從機器人 AI 系統初創公司Covariant挖走了三名聯創。
三人分别是Pieter Abbeel、Peter Chen(陳曦)和 Rocky Duan(段岩),創業之前都是 OpenAI 的研究員。
其中,Pieter Abbeel 是強化學習屆的大牛、吳恩達教授帶的第一位博士生。
一同被打包帶走的還有 1/4 的員工,公司研發的模型技術也被授權給了亞馬遜。
從大廠出走創業的大牛,創業成果又被大廠吸收,已經成爲了一種新的趨勢——
Transformer" 貢獻最大 " 作者Noam Shazeer,創立Character.AI後,重新回到了谷歌
DeepMind 聯創Mustafa Suleyman,創辦了Inflection AI,最新動态是被挖到了微軟
Transformer 一作參與創立的Adept,大量高級員工也被亞馬遜挖走
在這樣的趨勢當中,大廠究竟扮演了怎樣的一種角色?
有人說,是變相收購。
四分之一員工加入亞馬遜
先從剛剛被挖走三名聯創的 Covariant 說起。
2017 年,Pieter Abbeel 與他的三名華裔博士生——陳曦、段岩和Tianhao Zhang(張天浩),一同創立了 Covariant,主要研究的是用于機器人的 AI 系統。
Pieter Abbeel 是斯坦福計算機博士,是吳恩達帶的第一位博士生,從 2008 年前至今兼任 UC 伯克利教授,2016-2017 年在 OpenAI 從事研究。
另外三人都是 Pieter 的學生、UC 伯克利計算機博士,其中陳曦和段岩同樣在 2016-2017 年于 OpenAI 從事過研究,張天浩則有一段讀博期間在微軟實習的經曆。
△從左至右:Pieter、陳曦、段岩和張天浩
基于 Transformer 架構,Covariant 研發出了适用于機器人的大模型 RFM-1,擁有 80 億參數,訓練數據由其自己部署的機器人收集得來。
RFM-1 支持自然語言交互,無需編程就可以在幾分鍾内快速引導機器人的行爲。
截至今年四月,Covariant 已完成 C 輪融資,所有輪次加起來一共獲得了 2.22 億美元(約 15.8 億人民币),估值達 6.25 億美元。
谷歌首席科學家Jeff Dean,斯坦福著名教授、"AI 教母 "李飛飛,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二的LeCun 和 Hinton都曾投資過 Covariant,比爾蓋茨也參與過其 C 輪融資。
直到現在,Covariant 有四分之一員工都被亞馬遜招緻麾下,四名聯創中除張天浩外均在此列。
Covariant 被挖走的員工入職亞馬遜後,将繼續進行智能機器人研究,給亞馬遜的機器人開發 AI 系統。
另外,作爲協議的一部分,Covariant 之前研發的 AI 模型,也會授予亞馬遜非獨家許可。
而 Covariant 這邊,原 COO Ted Stinson 将出任新 CEO,與剩下的聯創張天浩一起繼續運營公司。
巧合的是,剛好在一個月之前,亞馬遜被曝出了對 Covariant 的收購意向。
挖人還是變相收購?
Covariant 不是被亞馬遜挖角的第一家初創公司,Transformer 一作創立的 AI 初創公司Adept,幾個月前也出現了類似的經曆。
不過 Adept 的情況更複雜些——在被亞馬遜挖走大量高級員工之前,三名聯創中就有 Transformer 一作 Ashish Vaswani 和另一名作者 Niki Palmer 兩人選擇另起爐竈,創立了辦公自動化公司 Essential AI。
僅剩的聯創David Luan則沒有加入亞馬遜,而是繼續留在 Adept。
今年 5 月 Adept 就被曝尋求收購,據悉當時還和 Meta 進行過接觸。
The Verge 副主編 Alex Heath 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亞馬遜此舉實際上就是變相收購,并且亞馬遜的動作也引起了市場監管部門的注意。
但亞馬遜并不認爲這是一項收購,表示 " 對擁有 Adept 的業務和技術不感興趣 "。
同樣引起注意的,還有更早之前微軟對Inflection AI的行動,這家公司由DeepMind 聯創 Mustafa Suleyman創立。
今年 3 月,微軟和 Inflection 達成協議,Inflection 将把技術授權給微軟,創始人 Mustafa Syleyman 和 Kar é n Simonyan 成爲微軟成員,直接領導一個新部門 Microsoft AI。
同時 Inflection 的大部分員工也一同加入微軟,Inflection 的對話聊天機器人 Pi 也在逐漸被關停。
更近一些的,還有 Transformer" 貢獻最大 " 作者Noam Shazeer創立的明星 AI 獨角獸Character.AI。
包括 Noam 和另一名創始人Daniel De Freitas在内,整個核心團隊都被 Noam 的老東家谷歌打包帶走。
不收購,但是挖來了核心人員,也獲得了技術,這幾次事件的劇本如出一轍。
被 " 變相收購 " 之後,這幾家公司雖然名義上保持獨立運行,但實際情況卻并不樂觀。
比如 Adept,雖然所有權關系沒有發生改變,但有投資者表示要收回投資。
Character.ai,也剛剛被 The Information 爆料要裁掉 120 名左右員工中的 5%。
總之,這些初創公司(或者說其創始人)選擇投身大廠,或多或少都是因爲面臨了資金壓力。
但在核心人員紛紛加入大廠之後,初創企業面臨的運營壓力似乎變得更大了。
參考鏈接:
[ 1 ] https://www.aboutamazon.com/news/company-news/amazon-covariant-ai-robots
[ 2 ] https://www.semafor.com/article/08/02/2024/investors-in-adept-ai-will-be-paid-back-after-amazon-hires-startups-top-talent
[ 3 ]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briefings/character-ai-lays-off-at-least-5-of-its-st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