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錦緞
我們之前在《A 股估值榜》結尾處提到過,估值方法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盡量地多掌握投資估值的方法,是提升投資視野最好的辦法之一。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除了常用的七種估值方法外,有沒有新的角度能打開投資者癸卯兔年投資思路,結合行業穩定性和新的估值模型, 重估一下滬深 300 白馬股,找出誰才是 " 價值窪地 "。
01 馮柳的猜想
( 1 ) PER 估值是否合理
21 世紀初期,正值國内互聯網信息交流平台發展起始階段,當時的互聯網還沒有當前快餐時代的戾氣。彼時高毅投資的著名基金經理馮柳的頭銜還僅僅是 " 散戶大王 "。
2005 年馮柳在論壇中發布了《關于估值的有趣猜想》,提到了改良 PEG ( 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 估值的辦法:将 PE 分子進行含債調整,再将複合增長率替換為 ROE( 淨資産收益率 )。
這裡我們先要解釋傳統的 PEG 估值,所謂 PEG 就是市盈率衍生出來的指标,将市盈率除以淨利潤增長率。這樣如果市盈率顯著低于增長率(即 PEG 低于 1 或者低于 0.7 ),說明目前企業估值存在低估可能,反之亦然。
但是這裡面存在問題,首先是增長率指标,在目前 A 股市場中波動性太大,淨利潤增長率指标的波動幅度無法準确的估算。其次,對于不同負債的企業,僅憑盈利能力來斷定未來的發展不合理。尤其是疫情以來,諸多地産企業和高杠杆企業,都死在了巨額 " 負債 " 之中。
舉個例子,老李開了一家便利店,投資了 1000 元,年底賺了 100 元,而老王同樣開店,借了 2000 元,賺了 210 元,單看淨利潤老王确實厲害,但是考慮到未來可能數十年老王都要還這部分利息和本金,就很難說老王的盈利能力強于老李,所以我們需要對分子進行含債調整,來還原真實的企業價值。
而替換 ROE 的道理在于,如果外部的商業條件不變( 除付息、定增等權益變動 ),ROE 與淨利潤增長率大體上是一緻的。比如老李的便利店有 1000 元的淨資産,ROE 為 20%,淨利潤為 200 元,期末淨資産就是 1200 元;第二年依舊保持 ROE 為 20% 的水平,淨利潤為 240 元,淨利潤增長率就是 40/200=20% 與 ROE 保持一緻。
ROE 是企業盈利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企業價值分析的核心,比單純的淨利潤更具有說服力。含債調整的 PE 則更能反映企業實際的營運能力。馮柳在文章中指出,通過 PER 計算,部分 A 股在經曆了大跌後,實際估值依然不低,而一些大漲後的個股,估值反而不高。
圖: 馮柳文章節選,來源: 網絡圖片
ROE 好理解,但是 PE 含債調整,具體怎麼調整呢,馮柳沒有細說,筆者查閱資料結合自身的判斷,大緻理解了馮柳的意思。PE 分子含債調整,實際上是需要将單純的市值轉化為企業價值,既股權價值 + 淨負債,本文采取下圖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圖: PER 測算公式,來源: 錦緞研究院
那麼 PER 究竟有沒有馮柳說的那麼準确呢,我們用滬深 300 整體回看測算,發現 PER 估值在一定程度上确實更貼近股票的實際表現。以剛剛過去的 2022 年為例, 我們将 2021 年底的 PER 估值排序,可以看到 PER 估值低于 1 倍的個股明顯比高估值的個股更抗跌。
圖: 不同倍數 PER 個股漲跌幅,來源: 錦緞研究院
我們把時間線拉長,選取近五個财報期( 2017-2022 )的滬深 300 成分股 PER 與 PE 倍數背離差較大的樣本進行比較,PER 較低 PE 較高的企業累計收益率 144%,PE 低 PER 高的企業收益率 141%,二者差距不大,主要在于金域醫學的極值過高。如果看中位數的話,PER 低估成分股漲幅中位數為 75.5%,而 PE 低估漲幅中位數僅為 23.66%。
典型個股表現中,馮柳賴以成名的白酒龍頭貴州茅台,在 2017 年底 PE 估值 36.5 倍,均值為 38 倍,差距不大不屬于超賣區間。但是 2017 年茅台的 PER 倍數僅為 0.86 倍。自 2017 年以來茅台的累計漲幅達到了 416.83%。在茅台身上,PER 指标明顯比 PE 更具備指導性。
圖: 貴州茅台 2017-2022 估值走勢,來源: Choice 金融客戶端
這麼看來,馮柳關于估值的趣想确實有道理,PER 在滬深 300 成分股中,表現更貼近股價實際的表現,估值精準度更高。除此之外如果想要篩選出值得關注的低估值個股,行業整體利潤的穩定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2)行業穩定性
想要找到價值窪地的白馬股,除了估值要低以外,還有一點需要關注,便是行業賽道的前景。我們還是以數據說話,統計近 5 年滬深 300 成分股申萬一級行業所有财務表現,從淨利潤複合增速、ROE 增速和分紅增速三個層面篩選行業。
圖: 滬深 300 各行業淨利潤複合增速,來源: Choice 金融客戶端
圖:滬深 300 行業 ROE 增長率,來源:Choice 金融客戶端
圖:滬深 300 行業分紅增長率,來源:Choice 金融客戶端
可以看出,淨利潤增速方面農林牧漁、傳媒行業為負。ROE 增速方面農林牧漁、交通運輸、房地産、家電及汽車排名倒數。分紅增速方面農林牧漁、汽車、地産沒有穩定增長。
因此我們在篩選重估白馬榜單時,剔除這些近年來表現疲軟的行業,得出在 PER 視角下最終的榜單。
02 新視角下的白馬重估
(1)行業估值榜
我們以五年期為基數,來看穩定行業的 PER 百分位,可以看到鋼鐵、機械設備、商貿乃至計算機處于高位,有色金屬、電力設備、石油石化和煤炭處于低位。
圖: 各行業 PER、PE 估值五年百分位,來源: 錦緞研究院
這其中,商貿零售、計算機、電子、建築建材的 PER 百分比明顯高于 PE 百分比。這些行業在進行含債調整後,PER 估值處于高位,但是看相對估值 PE 并不高,這也就不難理解電子、計算機、建築建材這些行業為何在明明低 PE 卻依舊持續下跌。
相反,輕工制造、食品飲料、電力設備從 PER 角度看已經處于低位,而 PE 估值相對不低,尤其是輕工制造和食品飲料。再刨除債務影響和波動增長率後,這些行業實際的投資機會要高于 PE 估值展現的投資機會,可以更加留意。
當然,在滬深 300 成分股中,也有相當一批白馬股存在價值窪地。
(2)個股估值榜
首先我們從 PER 絕對值來看,相對估值較低的多為能源股,這與去年以來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明顯相關。能源股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改善了業績水平,導緻盈利能力短期增強。有色金屬也受到了市場紅利,新能源汽車東風直吹上遊礦企,天齊锂業、贛鋒锂業等企業相對 PER 低也主要是受到了财務大幅增強的因素。
圖:PER 估值絕對值榜,來源:錦緞研究院
除此之外,新能源儲能的東風非常強勁,大全能源、通威、特變電工等電力設備股,一方面财務基本面持續增強,另一方面再經受了新能源殺跌後,也出現了估值偏低的情況。
當然上述企業多數還是處于 PER 和 PE 曆史區間的合理區位,二者的背離程度并不大,目前的市值水平主要還是依托于市場認知。
但是還有一部分個股,PER 百分位處于相對低位,但是 PE 百分位卻處于相對高位,是市場和财務表現背離比較明顯的個股,即存在潛在機會的價值股。較為明顯的是食品飲料消費賽道的山西汾酒和重慶啤酒。單看 PE 估值二者不算便宜,但是結合債務、财務增速等多方面考慮,PER 百分位處于曆史低位,并且 PER 絕對值低于 1.5。
圖: PER、PE 百分位差值正向榜,來源: 錦緞研究院
如果我們不看絕對值,僅關注 PER 估值百分位和 PE 估值百分位差值的話,石油石化個股中海油服和東方盛虹顯然是相對被低估的股票。除了因為能源危機帶來收益明顯增長的石油石化外,徐工機械、廣聯達、山西汾酒等等外在因素變動幅度較低,但是财務水平改善較為明顯的個股也非常值得關注。
圖: PER、PE 百分位差值榜,來源: 錦緞研究院
也有一部分股票,PER 在曆史高位,但是 PE 估值卻相對較低。 可能存在價值陷阱,這類股票中字頭個股占比較高,财務表現沒有持續向好增長的趨勢。 除此之外,上市以來利潤持續下滑的泰格醫藥,近期披露财務表現大幅收縮的科大訊飛也在其中。
圖: PER、PE 百分位差值逆向榜,來源: 錦緞研究院
當然,正如華爾街投資大師,巴魯克學院創始人伯納德巴魯克的名言:" 新高孕育新高,新低孕育新低 "。所有的個股不能僅憑曆史估值來判斷未來走勢,PER 估值隻為大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思路以供參考。
03 結語
總結來看,馮柳關于估值的有趣猜想确實不無道理。
(1)PER 與傳統估值 PE 模型相比,更貼近市場表現,尤其是在經濟波動增強的環境下,剔除債務杠杆和改良淨利潤波動率能夠更有效反映企業真實價值。
(2)在穩定性相對較強的行業中,就 PER 角度來看,計算機、商貿等行業雖然前期跌幅較大 PE 低,但是财務本身惡化情況不容忽視,實際估值并不低。相反一些看似 PE 估值相對不低,類似于電力設備、輕工制造等行業,實際财務表現更好,反而處于價值窪地。
(3)如果用 PER 角度來看,似乎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估值低的個股反倒沒有增長,有些估值高的個股卻能屢創新高。
還是那句話,沒有任何一個指标是萬能的 ,我們今天主要還是驗證了一下估值模式的趣想,實際投資中,投資者還是要結合企業和行業來全方位選擇。
所有的估值指标都是服務于投資者進行選擇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借用他人的思維外,馮柳的趣想的過程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學習的動力,更多思考服務于我們的傳統工具存在哪些缺陷,如何改正為己用,想必能獲得更理想的收益。
可能很多投資者認為買股票是賭博,正是因為其沒有意識到市場表現的本質是企業價值的變化,能否在市場上賺錢,還是要看自己有沒有真正花時間參與研究。正如彼得林奇的反思:" 人們在房地産市場上賺錢而在股票市場上賠錢,因為他們選擇房子時往往要用幾個月的時間,而選擇股票隻用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