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2023 年開始了,老妹兒也感受到了影院複蘇的暖意。
這幾天,春節檔影片接連定檔。不知道,有沒有你動心的影片呢?
從整體來看,今年的春節檔選擇相當豐富。
異曲同工的是,最近,海外上線的影片也多了不少。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部片子,就是一部充滿了" 怪味 "的恐怖片。
荒誕、黑色、幽默、驚悚,全部端上來。
主廚,正是 " 伏地魔 " 拉爾夫 · 費因斯。
這道菜,你敢吃嗎?
《菜單》的主創團隊,堪稱全明星陣容。
《女王的棋局》安雅 · 泰勒 - 喬伊、《X 戰警》" 野獸 " 尼古拉斯 · 霍爾特、拉爾夫 · 費因斯領銜主演。
導演馬克 · 米羅。
個人名氣雖然不大,但他執導的美劇,你一定看過聽過。
《無恥之徒》(美版)《權力的遊戲》(第五季)《繼承之戰》……
個個都是高分美劇,平均分都在 9 分以上。
有如此強大的基礎,《菜單》在爛番茄能拿下高分,也毫不意外。
影評人相當捧場,給出了 89% 的新鮮度。
但普通觀衆就沒那麼歡迎了。
爆米花評分 76%,IMDB 7.4,豆瓣更不留情,直接給出了 6.5 的分數。
把《菜單》從 " 恐怖佳片 " 拉到了 " 平平無奇真無聊 " 的檔次。
為什麼?隻因為他們吃了一頓飯。
這頓飯,比 " 一天夥食費 650 不夠 " 更奢侈。
208 萬們,甚至要主廚朱利安允許,才能邁入這間餐廳。
泰勒(尼古拉斯 · 霍爾特 飾)與瑪格特(安雅 · 泰勒 - 喬伊 飾),就是有幸被選中的顧客。
在這家名為 " 霍索恩 " 的高檔餐廳用餐,儀式感滿滿。
首先,大家要坐船到小島上,品味美食。
每晚隻接待 12 名顧客,所有的菜,都由主廚指定,顧客不能自己點菜。
當晚來吃飯的食客,大多是社會名流。
老一代富翁夫婦,商業合夥人、過氣明星、知名美食評論家,紛紛登船。
其次,高級餐廳的 " 體驗感 ",這裡也一應俱全。
由侍者帶領顧客參觀原生态的食材:
今晚食用的扇貝,黃昏時刻剛剛被捕撈起來,熏制室裡的牛肉要熏足整整 152 天。
一心隻顧着賺錢的商人随口問了一句:
如果熏到 153 天會怎樣?
侍者笑眯眯地回答:吃下去會死人呦。
當然,隻是一個玩笑。
從《寄生蟲》開始,借用各類隐喻來嘲諷階級矛盾,也是近幾年非常火熱的影視主題。
2022 就有《悲情三角》《白蓮花度假村》。
而《菜單》的覆蓋範圍,更小,更精準。
簡而言之,它嘲諷的是那些自诩 " 品味高 "" 有眼光 ",站在鄙視鍊頂端的虛僞人士。
相信不少人都曾有這種體會。
無論是文化娛樂、美食打扮,甚至是日常的休閑和運動。
一首被衆人吹捧的 " 神曲 ",無數人跟風追逐的 " 年度極限挑戰 ",被炒出天價的潮牌 …… 不一而足。
如果你小聲表達對它的不滿,就會有人投以不屑的目光,大開嘲諷。
" 某些人審美也就這樣了,欣賞不了好東西。"
而這場盛宴,也是對中産富人階級 " 高端審美 " 的諷刺。
虛有其表,滿是浮誇。
譬如,第一道菜 " 島嶼 ",扇貝肉和海草,精心放置在岩石上,勾勒出小島的模樣。
還覆蓋了 " 剛剛凍結,經過過濾 " 的海水。
主廚聲稱:冰融化的過程,會給菜肴帶來特殊的風味。
吃這道菜,不僅僅是在吃一道菜,更是在體會對自然的感恩。
本來是意外闖入的女主瑪格特,完全不能理解吃一道菜為什麼還要做閱讀理解。
她的男朋友卻擦起了臉,感動到落淚,甚至不舍得吃了。
這道菜,真實的味道怎麼樣?
旁邊一心隻有賺錢的暴發戶發言:
像海獺吃的東西。
後續的菜肴,更是一道比一道奇怪。
比如," 無面包面包盤 "。
主廚聲稱:面包曆史悠久,在普通人的生活裡占據着重要地位。
但各位貴賓,你們不是普通人,所以你們沒有面包吃,隻有蘸料。
第四道菜," 困境 "。
上這道菜之前,先要犧牲一個副主廚,在客人的面前當場自殺。
還有配着 " 記憶 " 食用的塔克玉米餅。
不僅主廚在吃飯前要講一段自己匪夷所思的過去。
送給各位顧客的玉米餅,也會印上他們各自不可告人的隐秘。
有用假發票偷稅漏稅,有出軌現場,有作品列表裡最爛的一部電影 ……
不僅食物虛僞,在座的顧客也有各自的虛僞。
有的人滿腹 " 美食學問 "。
實際隻會玩弄玄而又玄的名詞,這些概念沒有一個,能真正讓人感受到美味。
有的人完全不關心食物如何,到這裡來用餐,隻是他們貼在身上的一個标簽。
來了十一次的常客,卻記不住曾在這裡吃過什麼菜。
比起吃了什麼,宣告 " 我吃得起 ",才更重要。
而這樣的風潮,竟荒謬地成為了消費場的主流風向。
當主廚對烹饪感到厭倦,對他提供服務的對象轉為怨恨後,他炮制了這道 " 最後的晚餐 "。
提前離場,要切下一根手指。
最終,所有人都被大火吞沒,隻有 " 意外來客 " 的女主逃出生天。
沒有神秘密碼,沒有 " 曆史 " 和 " 反思 ",她隻是堅信:
這一切都是扯淡。
隻有九塊九的芝士漢堡,才能紮實填飽肚子,獲取能量,讓我們活下去。
不過,雖然《菜單》極盡諷刺,卻和自己嘲諷的對象,共同踏入了 " 虛有其表 " 的雷區。
所有人物角色都停留在工具人的層次,并無更深的挖掘。
主廚的複仇原因,表面精心安排,實則相當草率。
女主完全不符合主廚 " 仇富 " 的選人條件。
過氣明星更倒黴,隻是因為主廚看了爛片怒火中燒,就要搭上一條命。
有罪但不至死的複仇對象,以及兩句耳語就能讓人上吊自殺的主廚。
讓觀衆在看完了 " 一通好罵 " 之後,隻感到好像罵錯了對象的空虛。
喪心病狂的主廚,因為貧窮女主的 " 餓 ",被喚起了初心。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老妹兒不敢相信,他還能認認真真地做出一個芝士漢堡。
端上來 " 依托答辯 ",似乎才是更符合全員精神病的大結局。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所以,再看看《菜單》兩極分化的口碑,也在意料之中。
不喜歡的人,批判它的浮華與空虛。
但如果你看到這裡,并且喜歡它罵的幹脆,罵的爽利。
那老妹兒建議:配上炸雞薯條和芝士漢堡,享用它,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