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買飲料,有一個信息經常被忽略:淨含量。
在我們的普遍印象裏,飲料的淨含量一般都是比較規整的整數,比如 200ml、250ml、500ml、1L 等,但現在市面上越來越多的飲料淨含量變得有零有整,令人摸不着頭腦了。
206ml、256ml、333ml、348ml、487ml、513ml ……這些毫無規律的數字正出現在各式各樣飲料的淨含量一欄。
爲什麽這麽多飲料的淨含量有零有整的?有什麽特殊意義嗎?
五花八門的淨含量
飲用水的 " 花樣 " 淨含量現象早已出現。
娃哈哈的瓶裝飲用純淨水淨含量标注是 596ml;百歲山的礦泉水有一種規格淨含量是 348ml;武夷山有兩款礦泉水的淨含量也是如此,一個是 333ml,容量稍大一些的是 513ml。
除了飲用純淨水(礦泉水),飲料的淨含量也出現相同的情況。
果子熟了系列茶飲淨含量爲 487ml,東方樹葉無糖茶飲料的淨含量是 335ml,可口可樂也推出 888ml 的規格。甚至就連牛奶的淨含量也跳出中規中矩的數字限定,來思爾牛奶的淨含量就有 206g 和 256g 兩種。
除了國内的飲品,國外很多飲料的淨含量也千奇百怪。
都樂菲律賓的菠蘿汁飲料是 177ml,希臘哇爾塔汽水果汁淨含量是 232ml,比利時啤酒品牌福佳的一款果啤淨含量是 248ml,美國博饒谷原漿蘋果醋是 473ml。
可見," 花式淨含量 " 在飲品界并不少見,并且有意思的是飲品的淨含量數字還很少 " 撞車 "。
企業爲什麽選用特别的數字來作爲淨含量标準呢?
特殊的數字背後可能隻是偶然。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在回答媒體提問 " 淨含量 596ml 有什麽特殊意義 " 時曾表示,最初的設計是 600ml,但是實際生産出來後隻有 596ml,就隻好标 596ml,不能欺騙消費者。
當然,也有個别企業的淨含量數值來源于對受衆的細分,比如 888ml 的可口可樂就在其外包裝上标有 " 小家享裝 " 字樣。
還有網友通過諧音梗來解讀淨含量的寓意。武夷山的 513ml 恰好就是 " 武夷山 " 諧音。百歲山礦泉水的淨含量 348ml 暗含兩層含義,正着讀諧音 " 生世伴 ",如果将數字倒過來 843 正好是 " 百歲山 "。
但以上都屬于具體品牌的 " 自家之言 ",從經濟和心理上來說,這些數字背後到底藏着什麽秘密?
小數字,大有深意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國家對于定量包裝商品的淨含量并沒有做出規定,也就是并未提出一個标準值,因而具體商品的淨含量都是生産企業根據具體生産情況來自行定義的。
這給消費者帶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賬不好算了。
大大小小的淨含量數值對應的價格不一樣,到底買哪種瓶裝的最劃算?商家通過更改淨含量來變相提價的現象屢見不鮮,被改小了的淨含量真的比大容量的更便宜嗎?
以武夷山礦泉水爲例,我們從 " 武夷山旗艦店 " 選擇同一款礦泉水來進行計算。可以看到,礦泉水都是按照 " 箱 " 來出售,333ml,24 瓶,售價 71.86 元,平均每瓶 2.99 元;513ml,24 瓶,售價 83.86 元,平均每瓶 3.49 元。
精确到每毫升的價格時,可以發現,淨含量爲 333ml 的礦泉水每毫升算下來約爲 0.0089 元,513ml 的礦泉水每毫升約爲 0.0068 元。結果顯而易見,雖然差距極小,但小容量的礦泉水确實更貴。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數字不好計算,人們往往不會進行這樣的比較,隻是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大瓶還是小瓶,即便買貴了也察覺不到。
從經濟角度來看,不方便計算的淨含量數字可以說是商家的營銷策略,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很多學者通過比較營銷實踐中不同特征的數字來研究數字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決策的影響,結果發現,數字的精确度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學者 Choi Jungsil 等人發布在《消費者研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提出,當産品卡路裏以 76、99 等精确數顯示時,個體購買意願顯著提高。Xie 和 Kronrod 通過研究廣告中的數字精度發現當廣告中産品信息以精确數形式表達時,個體對廣告的信任度也會增強。
那學者們反複提到的數字精确度到底是什麽?
數字精确度是指根據數值末尾數字是否爲 0 将其劃分爲大概數和精确數,具體劃分表現形式包括兩類:一類是不同單位劃分導緻的等值數值的不同精确度形式,另一類是根據四舍五入運算後等值的不同精确度數字。淨含量就屬于後者,比方 200ml 是大概數,而 206ml 就算精确數了。
以精确數作爲淨含量數值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産生一定的影響。
研究發現,決策過程中的信息不确定會提高個體對精确數的依賴。當個體由于控制感缺失而導緻決策不确定時,會更加偏好以精确數顯示屬性信息的産品。這是因爲人們根據精确的産品屬性信息做出産品更加可預測、可靠的認知聯想判斷。
正因如此,消費者會感覺商家是 " 嚴謹 " 的,從而提升其對商家或品牌的誠信度感知。
中央财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窦東徽對壹讀表示,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商品容量虛标,當商品以整十數容量标注時,消費者相對更爲熟悉,也更容易進行認知加工,做出比較判斷。
相反,256ml、333ml、487ml 這類精确數更難從認知上把握,加工難度更大,即使真實分量不足,消費者也難以做出判斷,甚至沒有精力去做出判斷,這就增加了對産品容量進行直覺檢驗的難度,這可能爲産品 " 縮水 " 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另外,消費者在關注淨含量的同時,通常會無意識地将精确數和另外一個與之接近的大概數進行對比,形成這種飲料實際更多或更少的印象,進一步影響購買行爲,這種比較就是 " 參照依賴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尼曼和他的合作者特維斯基于 1979 年首次提出 " 參照依賴 " 的概念。也就是個體決策過程中通常選擇一定的評價參照标準對決策方案的損益得失進行判斷和評價。在參照點以上稱爲 " 收益 ",在參照點以下稱爲 " 損失 "。
在數值尺度的計算過程中,通常以整數作爲認知參照點。就像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比起 200ml 這個大概數,精确數 206ml 讓人感覺這波購買不僅不虧,還有盈餘,算起來是 " 收益 " 的。
窦東徽表示,消費者感知容量時,是一種模糊的、以附近整數爲錨定的 " 取整認知 ",比如 333ml 被知覺爲 "300 多克 ",487ml 被感知爲 " 差不多 500 克或半斤 "。無論向上或向下的取整,都有 " 多 " 的感覺(超過某個值或接近某個更大值),這種 " 錯覺 " 是有利于促進購買的。
其實無論商家怎麽在淨含量上下功夫,隻要牢記 " 變的是數字,不變的是誠信 ",對消費者來說是大概數還是精确數也就沒那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