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卡汽車 愛卡獨角 SHOW 原創 ]
從 " 大衆入股小鵬 "、"4.99%"、"MEB 平台 "、" 兩款電動車 " 等等,到 " 中國汽車工業崛起 "、" 自主品牌揚眉吐氣 "," 技術換市場輪到我們了 " 雲雲,這些名稱和話術充斥着這兩天的汽車新聞,無時無刻撥動着汽車人及媒體人的神經。
大衆與小鵬,奧迪與上汽,相信屏幕前的你已經刷到過無數次了。從豐田牽手比亞迪,再到大衆入股小鵬,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下,中國車企确實支棱起來了。廢話不多說,我們設想了 8 個問題,來聊一聊背後的一些故事。
1、選擇小鵬因爲便宜?
近來,大衆汽車集團一直在調整智能汽車技術體系。爲此,今年 5 月還成立了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以謀求補強大衆汽車集團在智能化領域的短闆。大衆的開發模式在 ADAS 和智能座艙領域受限太大,在中國市場的開發速度趕不上市場主流産品。
中國市場一直是大衆汽車集團的重要戰場。按規劃,到 2030 年,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 74% 的新車爲新能源汽車,将投放超過 30 款新車。但今年上半年大衆汽車集團在全球的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爲 32.16 萬輛,在總交付量中占比僅爲 7.4%,而在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僅爲 6.24 萬輛,同比下降約 2%,中國隻占大衆集團全球純電動車銷量的 19%。因此,大衆汽車靠自身研發,無論時間還是研發力度都無法滿足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而大衆電動汽車的短闆,不是三電,正是智能化。去年,大衆汽車已經投資了 24 億歐元,和中國本土企業地平線成立了合資公司,當然,這還滿足不了大衆的胃口。
在造車新勢力中,小鵬一直鑽研智能駕駛。事實上,小鵬信奉的長期主義,這次确實變現了價值,小鵬汽車一直堅持全棧自研智能電動汽車平台,已構建起基于自研算法的本土化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落地方案等,并且可以通過 OTA 遠程升級,在智能駕駛領域具有相應優勢,今年上半年已經在北上廣深陸續落地。可以說,小鵬汽車在智能化與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是中國的領先代表,某些方面甚至還優于特斯拉,畢竟國内的道路情況要比美麗國複雜得多。
如此看來,大衆顯然看中的是小鵬汽車的智能化研發水平。通過收購小鵬汽車 4.99% 股份,大衆汽車用 7 億美元将小鵬汽車智能技術與 MEB 平台進行整合,兩年後,雙方便可以推出兩款中型智能汽車,以強化大衆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力。
而如本段的問題所言,技術水平是一方面,但是生意還是要看價格。大衆 7 億就弄走了小鵬 5%,說明我們的新勢力還是足夠的便宜,同時這對于大衆來說一定是賠率特别高的下注,甚至是不用考慮随手扔籌碼的價格。其實,我們自己每天看股價、看銷量、看智駕水平等等,比來比去,踩來踩去,當把每一個拉出來溜溜,其實個個都已發展得出類拔萃,隻是拿到價值上,我們并不貴。
2、大衆爲什麽要小鵬 "4.99%" 的股分?
此次合作中,大衆将向小鵬增資約 7 億美元,收購 4.99% 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大衆汽車集團将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值得注意的是,蔚來、理想、小鵬這三家造車新勢力車企的董事會成員名單裏,目前均未出現傳統車企背景的董事。此次大衆或将是首個進入造車新勢力董事會的傳統車企,可以參與小鵬董事會的各項會議,旁觀企業決策的制定流程等等,可以深入了解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動态。
至于爲什麽是 "4.99%"?按照增資需求,一般一家企業基于産業需求收購上市企業股份,爲了獲得交易自由度,企業會将股份控制在舉牌線以下。如果購買比例達到 5% 的舉牌線,那麽在此之後,達到舉牌線的股票買入後在 6 個月内是不能夠賣出的。與此同時,之後每增加 5% 的比例仍需要進行公告。其實在上市公司股東名單中,有着大量的 "4.99% 股東 "。他們将持股比例精準地控制在舉牌線以下,既達成了自身投資目的,又保持了 " 進可攻、退可守 " 的低調形象。
因此,大衆精準持股小鵬 4.99% 的情況,說明大衆與小鵬之間的合作,目的是盡快達成産業合作,而又在資金投入上選擇了最快和最自由的交易方式,爲彼此都留了一條進退兩可的後路。
3、" 大鵬 " 産什麽車?
在此次雙方合作中,與小鵬汽車合作的主體是 5 月份剛剛成立的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坐落于安徽合肥經開區,集整車研發、零部件研發和采購職能于一體,将成爲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最大的科技和創新中心,也是除沃爾夫斯堡之外大衆集團最大的研發基地,專攻智能電動車,預計于 2024 年一季度正式投入運營,員工規模近 3000 人。
由此可以得知,大衆與小鵬汽車的合作途徑,是通過搭載小鵬汽車智能化軟件技術,匹配大衆在安徽的整車研發、采購與制造;合作初期,雙方計劃共同開發兩款專屬中國市場的大衆汽車品牌電動中型車,作爲大衆 MEB 平台電動車的補充,2026 年推向市場。
也就是說三年後,大衆安徽将投産兩款,由大衆設計、大衆生産、配備小鵬車機和輔助駕駛功能的,懸挂大衆标的純電新車(可能是一款中型轎車和一款中型 SUV)。
4、小鵬太想要錢了?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小鵬的訴求更爲簡單,一方面是通過短期的财務投資、股價提振等來擺脫市場的陰霾情緒;另一方面是大衆品牌效應帶來的長期利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間。
7 億美元的買賣,對于小鵬來說,别無選擇。作爲曾經的銷冠,死磕技術,折騰了好幾款車都市場反響平平的小鵬,一直被當做造車新勢力裏的反面教材。小鵬汽車自去年開始進入低谷期,新車 G9 失利,P7i 改款乏力,産品定位模糊,堅守價格賣不好,卷入價格戰又止不住虧損,銷量暴跌的同時,股價也持續低迷。一年時間裏,小鵬的股價跌去了 78%;虧損也在不斷擴大,今年一季度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 17 億元擴大到 23.4 億元,毛利率也從 12.2% 跌到了 1.7%。
因此,小鵬需要錢,小鵬的技術輸出給大衆,換來的就是大衆的投資來穩定股價。大衆的 7 億美元雖然解決問題能力有限,但是給市場極大的信心,所以從發布消息之後,小鵬的股價就如同竄天猴一般,竄了整整一宿,資本市場激烈反應便意味着資本更爲看好大衆入局後,小鵬未來的長期發展走勢。
選擇小鵬因爲便宜?
5、奧迪的合作爲何還很模糊?
奧迪與上汽加深電動車合作的新聞已經發酵了幾天,相比大衆與小鵬較爲清晰的合作,奧迪并沒有明确宣布将與上汽開展哪塊業務合作,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框架等等細節。說明大方向定了,但是還有很多細節需要磋商。
值得肯定的是,雙方此次合作聚焦在上汽奧迪未來全新的電動車型上,滿足中國客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
6、奧迪一汽 PPE 項目會受到影響嗎?
該項目在今年 6 月 30 日啓動了 23 個配套項目建設動工,總投資超過 444.8 億元,項目計劃竣工時間 2024 年 12 月,建成後将投産 B+SUV e-tron、B+SAV e-tron 和 C Lim LWB e-tron 三款純電車型,工廠總産能 15 萬輛 / 年。
從目前看,奧迪一汽 PPE 項目是平衡南北奧迪關系的戰略項目,已經無限接近成熟,且已經按部就班的動工,因此奧迪與上汽的合作暫時不會引起奧迪一汽 PPE 項目的改變。
7、這件事是不是過于 " 上價值 " 了?
所謂上價值,就是給事務賦予非常宏大、誇張的價值意義。
大衆與小鵬 " 聯姻 " 這件事一經發出,不論傳統燃油還是新能源車領域,一直處于 " 沸騰 " 的狀态。不少行業人士認爲,老師與學生的位置發生了互換,是我國汽車工業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中國汽車工業從過去的 " 以市場換技術 " 演變爲 " 以技術換市場 ",中國車企也将從過去的技術輸入方轉變成技術輸出方,看好自主品牌車企在智能新能源車時代的崛起機遇。
更有理性的人士認爲,國産新能源車企和産業,的确有着一定的競争優勢,但也切忌盲目自大,過度捧殺,生意就是生意,雙方各取所需罷了。比如不少人所嘲諷的 " 油改電 " 寶馬、" 套娃 ID" 奧迪等等,降價後的銷量輕松吊打國内造車新勢力,畢竟消費者還沒有完全跨過品牌這道心理防線。
8、雙方還應注意什麽?
根據已知信息,大衆汽車和小鵬汽車雙方合作的車型最早要在 2026 年投放到市場中。而在此之前,大衆汽車如何應對當下競争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如何在與小鵬汽車合作的同時兼顧自身相關技術的研發,都将是其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對于小鵬而言,大衆拿走了小鵬的 5% 股份,大衆看中的是股份回報的這點錢嗎?當然不是,而是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新能源造車平台、以及最重要的,中國整套的零部件供應體系,除了電池,還有電控電機等等。電動時代的中國車企技術實力已然拔尖,我們需要的是頭腦清醒,不要輕易被糖衣炮彈所侵蝕,知識産權可别被洋人輕松抄走。
全文總結:大衆 X 小鵬、奧迪 X 上汽、吉利 X 雷諾 / 奔馳、比亞迪 X 豐田 ...... 大衆小鵬隻是開了個頭,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 CP 誕生。你們覺得,下一個能吸引到國外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合作的中國車企是誰?評論區來聊一聊吧。
精彩内容回顧:
這件事是不是過于 " 上價值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