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菠蘿蜜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在中國,大衆成了 " 昨日之王 "。
《紐約時報》最新的專題報道,用《How Volkswagen Lost Its Way in China》爲題,詳細剖析了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窘境。翻譯成中文," 失速 " 一詞,用在大衆這樣的汽車制造巨頭身上,也并不多見。
" 中國消費者對大衆不屑一顧,他們更喜歡本土品牌的産品,新鮮,且有吸引力。" 曾經的大衆汽車稱霸全球,令全球汽車制造商羨慕不已,可如今,該公司在中國的江湖地位、市場份額逐漸被對手替代與蠶食。
過去 40 年的時間裏,大衆汽車是中國市場的領導者之一。特别是在 2017 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達 2800 萬輛,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産與銷售國,大衆集團在華年銷量也突破 400 萬輛,占整個大衆集團年銷量的 40%。
今年前三季度,大衆在中國的汽車銷量下降 10.2%,這一降幅抹去了全球其他地區銷售增長的所有成果。不僅如此,大衆汽車在中國的困境正影響全球,整個集團銷量下降,最直觀的結果,是利潤大幅下跌。
過去九個月,大衆北美銷量增長 4%,南美增長 16%,但這些成績,被西歐下降 1% 和中國下降 12% 抵消。按照大衆汽車最新預計,今年集團在全球将累計交付約 900 萬輛汽車,将比 2023 年減少約 24 萬輛。
大衆輸在哪?
中國是大衆汽車歐洲以外最大的市場,但這裏的競争,遠超集團董事會的想象。
以中國的對手比亞迪爲例,過去三年,比亞迪迅速擴大純電動汽車的銷售,倒逼大衆去年在純電賽道下了巨大賭注。然而,伴随着市場的變化,比亞迪今年年初的策略轉變,再次讓大衆措手不及——
該公司開始大力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但是反觀大衆,在這一細分賽道幾乎沒有産品儲備。按計劃,大衆的這一新車缺口,要到明年才能完全彌補。
歐洲的大衆高管們認爲,面對中國的價格戰,大衆此前不願意加入,因此失去了不少市場份額。
" 中國的電動車制造商,擁有各種補貼,他們能以低于制造成本的價格對外銷售新車。電動車正在以高達 50% 的折扣被推向中國市場,我們此前做了錯誤判斷,認爲大衆汽車不應該裹挾其中。"
價格戰的影響,隻在表面。一方面,是加入價格戰的意願;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價格戰的成本。
早在十多年前,大衆、寶馬在内的歐洲制造商就開始銷售電動汽車,但這些德國公司,錯過了控制電池成本的機會。相反,來自中國的競争對手,得益于電池成本的良好控制,能以非常低的價格出售汽車。
地緣政治,加劇了大衆的困境。
最近一年,歐盟着手對中國進口的此類車輛征收更高關稅,但是與其他制造商不同,大衆拒絕向歐盟委員會提供所謂 " 抽樣調查 " 的 " 足夠信息 "。
大衆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博穆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他曾在多個公開場合提議,歐盟應當重新評估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計劃,轉而采取措施,鼓勵在中國制造的電動車企業在歐洲進行投資。
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看到了。那些沒有配合歐盟進行 " 抽樣調查 " 的公司,如大衆汽車,都被告知面臨最高 37% 的關稅。
據悉,大衆汽車正在努力,設法将其關稅降低至 21%。一旦大衆汽車 37% 的關稅闆上釘釘,其進口自中國的任何電動汽車,在歐洲本土市場都可能存在長期的劣勢。
" 我的家人,不要我了 "
大衆汽車本周提出了新的降本建議,包括全員減薪 10%,以及暫停 2025 年和 2026 年的工資增長。這樣的決定,對大衆員工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不僅如此,大衆還計劃關閉至少三座德國工廠,裁員涉及數萬人。
" 企業曆史上的決定性時刻。"
這是大衆汽車首次正式确認将采取的削減成本措施,以解決市場銷售下滑、中國市場受挫以及工廠産能過剩導緻等問題。對于大衆來說,利潤降至三年來的最低點,這是唯一能維系集團競争力的辦法。
在西方,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歐洲汽車市場已經縮減了約 200 萬輛汽車,大衆汽車每年的銷量也減少了約 50 萬輛。更可怕的是,來自中國的競争對手,已陸續着手在歐洲建立工廠了。
在中國,大衆汽車的市場份額也因整體經濟放緩而受到影響,特别是比亞迪、蔚小理等本土車企,用更具性價比、更具智能化的産品,對大衆等合資玩家圍追堵截。
不隻是大衆,來自德國的另兩家老牌汽車制造商,寶馬和奔馳,都面臨着類似的問題:
在中國的銷量不再堅挺,而這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歐洲汽車制造商曾經的搖錢樹。與大衆一樣,寶馬和奔馳也公布了第三季度中國銷量的下滑,原因是豪華車整體需求減弱和中國軍團的崛起。
上文也已簡單提及,2017 年是大衆在華的巅峰時期,自 2018 年開始,大衆中國市場的銷量開始波動下滑,從 2018 年的 420.2 萬輛滑落到 2023 年的 323.4 萬輛。
11 月 1 日,大衆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就降本增效做出了回應,2024 年和 2025 年是集團轉型關鍵期,雖然面臨困難和挑戰,但已做好充分準備——
" 我們早在去年就做出預判,電動汽車定價激進、競争激烈的狀況仍将持續,決定優先重視盈利,而非不計代價地追求市場份額。電動汽車業務盈利是非常困難的,我們要積極優化成本結構,确保集團即便在最嚴峻的競争形勢下保持盈利。"
路透社曾做過一組統計,大衆計劃到 2030 年保住在華汽車市場 15% 的份額——
去年,這一數字爲 14.5%,但是在 2017 年,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份額占到了 18%,中國營業利潤占全球總利潤的 28%。遠在歐洲的管理層或許未曾想過,曾經對大衆全球業績有決定性作用的中國,如今成了全球銷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市場。
" 我們目前無法保持領先地位。"
今年 4 月,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 · 布魯姆在接受德媒采訪時曾坦言,至少在電動汽車領域,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仍在追趕狀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由于國産車的崛起和國際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幾年我國汽車進口持續低迷。其中,大衆品牌進口車的銷量降幅也很明顯,接近 55% 的下滑數字,讓大衆成了上半年進口品牌中同比降幅最大的制造商。
這也意味着,一旦國内價格戰大火 " 燒到 " 進口車市場,讓這一細分賽道利潤貢獻不再,裁員的大刀,勢必也會落在進口車業務上。10 月的大衆中國裁員,主要就涉及進口車業務,裁員規模已經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