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汽車集團、豐田汽車、合并歐美兩大汽車巨頭的 Stellantis 集團、現代汽車集團," 稱雄之争 " 依舊充滿火藥味兒,但跨國汽車巨頭似乎在一些問題上愈加默契,比如:謀求盈利和規避在中國市場 " 内卷 " ……
作 者 | 清 辰
責 編 | 尚 武
出 品 | 汽車 K 線
3 月 20 日,随着寶馬集團财報正式發布,全球各大主要汽車公司 2023 年财報業績,全部呈現于世。
《汽車 K 線》通過梳理國内外車企财報,分别從:年銷量、營業收入、淨利潤以及單車淨利潤,四大主要業績與财務維度,對全球主要汽車公司 / 集團進行剖析比較,并編制4 份 TOP10排行榜單,以便更爲直觀地展示 2023 年世界汽車巨頭們的業績狀況。
要特别說明的是,爲便于對比,筆者采用《汽車 K 線》文章《》的計算方法,将日本上市車企财務數據,按自然年進行計算,而非日本企業的财年。
透過 4 份排行榜單,我們不難看出,跨國汽車巨頭雖然在中國市場過得沒五年前那麽惬意,但在全球範圍,它們是真的Global 企業。其盈利能力、産品溢價能力,讓中國車企短時間仍望塵莫及,也不會因爲單一市場發生情況,影響全球大局。
對于中國車企也不是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比亞迪首次代表中國車企,跻身世界汽車十強之列。
1
銷量:豐田汽車問鼎
比亞迪首次跻身全球 TOP10
《2023 年全球汽車公司銷量 TOP10》中,豐田汽車年累計銷量爲1123.3 萬輛,同比增長 7.2%,以近200 萬輛的優勢,連續第四年成爲全球汽車銷量冠軍。
面對如此強勢的老對手,年銷924 萬輛的大衆汽車集團,恐怕隻能默默感歎:實在搞不過啊。
不過,大衆汽車集團2023 整體表現值得肯定。其去年全球銷量同比增長 12%,成爲 TOP 10 榜單中唯二增速達兩位數的車企。
排名榜單第三的現代汽車集團,以730.43 萬輛的成績,連續三年摘得榜單探花之位,現代、起亞在中國雖然風光不再,但全球表現依然強勢。
排在這家韓國車企身後的是 " 報團取暖 " 的雷諾 - 日産 - 三菱聯盟,雖然受戈恩事件影響,該聯盟貌合神離,甚至近期日産有意從雷諾手中回購股份,但三家車企還是合力交出628 萬輛的成績單。
可如果分别來看聯盟三家車企銷量數據,則僅有日産汽車去年337 萬輛的成績能夠跻身 TOP10。另外兩家不夠看。
如此看來,占比超 50%,難怪日産汽車不甘被歐洲人統治。三菱退出中國市場,也隻能自求多福。
曾經雄霸全球汽車業老大長達 70 多年的美國最大汽車集團——通用汽車2023 年累計銷售爲618.6 萬輛,同比增長4.2%,排名已降至全球第 5。其 " 老夥計 "福特汽車全年銷量爲 441.3 萬輛,僅能排在榜單第 7。
夾在兩家美國車企中間、排名第 6 的是 Stellantis 集團,坐擁大小 10 餘個品牌。2023 年 Stellantis 集團(不含合資公司)銷量爲 616.8 萬輛,同比增長 7%,增幅僅次于大衆、豐田與比亞迪,但旗下品牌如此之多,銷售效率可見不高。
畢竟,集團旗下品牌标緻、雪鐵龍、JEEP、菲亞特、DS在中國市場發展都不盡人意,否則該集團也不會投資一家中國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琢磨自己爲什麽會敗走中國。
本田汽車 2023 年銷量同比增長 5.6%,突破 400 萬輛大關;鈴木汽車去年銷量爲307.3 萬輛,兩家日本車企分列全球汽車銷量排名第 8、9 位。
恐怕沒人會想到,離開中國的鈴木汽車,怎麽還混得這麽好?但别忘了,鈴木在印度市場有很強的表現。
中國市場銷冠比亞迪,以年銷量302.44 萬輛,同比猛增 61.9%,首次跻身全球汽車公司TOP10,增幅在全球車企中增幅最大,擠掉了寶馬集團和奔馳集團,也算值得銘記。
這是比亞迪的一小步,是中國汽車公司的一大步。
《汽車 K 線》預測,不出意外,2024 年,中國可能将會有兩家民營汽車集團,跻身全球汽車公司 TOP 10 行列。
2
營收:大衆不愧 " 大衆 "
《2023 年全球汽車公司營收 TOP10》榜單中,與銷量排名不同,各大汽車公司變化顯著。
最明顯的就是,前兩位的互換。
大衆汽車集團 2023 年營收同比增長 15%,達到3223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25211.6 億元),占據榜單首位。而豐田汽車全年營收3103.9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22433.75 億元),位居第 2。
大衆汽車集團雖然車沒有豐田賣得多,但是營收卻排在全球車企 No.1。《汽車 K 線》認爲,這或與其擁有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布加迪、奧迪等一衆豪華、高端品牌有關;也與彙率兌換有關。
「圖片來源:Stellantis 集團2023 年财報」
Stellantis 集團憑借1895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14820.04 億元)的營收規模跻身榜單第 3。銷量略勝一籌的現代汽車集團,在其身後緊緊追趕,現代、起亞兩家合力貢獻營收262.51 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币 14013.99 億元),同比增長 14.7%,屈居第四。
全球車壇那對著名 " 老冤家 " ——福特汽車與通用汽車,去年營收僅相差 43.49 億美元,分列榜單第 5、6 位。
而另一對 " 相愛相殺 " 超百年的老對手寶馬集團與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在這份榜單中又擠到了一起。
「圖片來源:寶馬集團 2023 年财報」
寶馬集團去年營收同比增長 9%,達到1554.98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12161.5 億元),排名第 7。奔馳僅以不足 30 億歐元的差距,緊随其後。
本田汽車實現營收1376.66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9949.95 億元),排名第 9。
排在榜單最後一位的車企是來自美國的新勢力品牌——特斯拉,也是榜單中唯一的純電動汽車制造商。
「圖片來源:特斯拉 2023 年财報」
雖然銷量無法進入 TOP10,但作爲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特斯拉去年營收猛增18.8%,爲榜單中增幅最大的汽車公司,營收額達到967.73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6994.37 億元)。
3
淨利潤:豐田無敵、
奔馳寶馬縮水、福特扭虧爲盈
《汽車 K 線》認爲,前兩份榜單可能是從規模上的成功,但隻有淨利潤才更能直接體現各車企的經營效率和賺錢能力。
《2023 年全球汽車公司淨利潤 TOP10》頭把交椅回到豐田汽車手中。" 全球第一車企 "、" 全球最賺錢車企 " ……不論怎麽稱呼豐田汽車,似乎都不爲過。
2023 年,豐田汽車淨利潤達到317.28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2293.17 億元),同比增幅達到 71%。
豐田汽車吸金能力幾乎是大衆汽車集團和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的淨利潤之和,也可能是去年中國前 10 名車企的淨利潤之和。
要知道這兩家位于榜單 3、4 位的德國汽車巨頭,去年淨利潤也分别高達 179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1400.28 億元)和 145.3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1136.28 億元)。
能夠力壓德國大衆汽車集團、奔馳的是 Stellantis 集團,2023 年淨利潤額爲186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1454.56 億元),看來這個擁有瑪莎拉蒂、JEEP 等品牌的集團,盈利能力超乎想象。
現代汽車集團則排到榜單第 5,淨利潤爲21.05 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币 1123.75 億元),同比增幅達到 56.7%,增長明顯。
在全球範圍,純電動車企不要說掙錢,能活下來已實屬不易。但特斯拉偏不信邪,不止營收進入身全球 TOP10,2023 年淨利潤規模更是全球第 6,達到 149.97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1083.92 億元)。
特斯拉去年吸金能力就連 " 藍天白雲 " 都自愧不如,當然特斯拉能有如此盈利能力一方面與賣積分和技術壁壘有關,另一方面2023 年全球锂礦價格暴跌 80%,也間接降低了特斯拉的成本,是電動車盈利的重要因素。
被馬斯克騎到頭上的寶馬集團,去年淨利潤 121.65 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951.24 億元),與特斯拉相差近 130 億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集團 2023 年淨利潤同比下降 34.5%,與奔馳一起,成爲榜單中僅有的兩家淨利潤下滑的全球車企。
不過這兩家也是過去幾年,全球主要汽車集團電動化轉型最爲積極的,誰讓它倆都曾被卷入大衆汽車集團的 " 排放造假 " 醜聞。
可問題是,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已經雞賊的說一套做一套,行動上放緩電動化進程,當然還有大衆汽車集團,隻有寶馬還在電動化賽道狂奔。
可見識到德國人的務實之後,誰知道寶馬會不會懸崖勒馬?
排在寶馬之後的,是 2023 年淨利潤 101.3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732.16 億元)的通用汽車。
本田汽車是進入淨利潤 TOP10 榜單的第二家日本車企,去年淨利潤 66.2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478.47 億元)。
「圖片來源:福特汽車 2023 年财報」
福特汽車在淨利潤 TOP 10 中墊底,但相比 2022 年的淨利潤水平,福特汽車 2023 年暴漲 319.4%,達到43.47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314.18 億元),這位 " 流水生産線發明者 ",實現扭虧爲盈,但也隻比中國新貴比亞迪多了十幾億。
所以,正在進行的 2024 年全球汽車業,讓人期待。
4
單車淨利潤:兩輛特斯拉
都堵不住一輛蔚來留下的窟窿
與上述 3 份榜單所不同的是,《汽車 K 線》爲從不同角度探尋車企間盈利能力差距,《2023 年全球主要汽車公司單車淨利潤情況》不僅包含全球主要汽車集團,也羅列了部分登陸資本市場的超豪華、豪華品牌和部分中國車企。
作爲超豪華品牌,來自意大利的 " 躍馬 " ——法拉利,去年全球銷售不足 1.4 萬輛,卻爲其帶來12.67 億歐元淨利潤(折合人民币約 99.3 億元),同比增長 34%。粗略計算,法拉利 2023單車淨利潤達到誇張的約 71 萬元。
這意味着榜單中除小鵬汽車和蔚來外,所有車企單車淨利潤相加,都不及馬拉内羅賣出一輛法拉利掙得多,真不愧爲超跑界的 " 頂流 "。
即便是曾經世界三大跑車品牌的另外兩家,保時捷和路特斯,也隻能看着賽道 " 紅魔 " 越跑越遠。
另外,傳統豪華汽車品牌風頭,在這份榜單中已被 " 新貴 " 特斯拉搶走,特斯拉單車近 6 萬元的淨利潤,将陷入電動化轉型盈利困局的梅賽德斯 - 奔馳和寶馬,甩在了身後。
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2023 年不僅銷量表現堪稱 " 現象級 ",單車淨利潤是高達3.1 萬元,甚至超過來自瑞典的豪華品牌沃爾沃。
看來李廠長的摳,摳在了點上,産品定義也是大獲成功,但 2024 會如何,有華爲和小米的接連攪局,目前市場環境不太樂觀!
僅擁有雷克薩斯一個豪華品牌的豐田汽車,在全球市場取得如此之高市場份額的同時,仍能實現約 2 萬元的單車淨利潤,可見其綜合實力與全球影響力的強大。
而擁有賓利、蘭博基尼、保時捷等超豪華品牌的大衆汽車集團,單車淨利潤,卻比豐田汽車少了 0.5 萬元。
作爲中國車企的 No.1,比亞迪單車淨利潤接近萬元,與三菱汽車不相上下,并已實現對雷諾、福特、日産的超越。而兩家專注于純電動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和蔚來,每銷售一輛新車,則分别要淨虧 7.3 萬元和 13 萬元。
這相當于小鵬和蔚來每售出一輛新車,就分别賠掉兩輛寶馬和兩輛特斯拉的淨利潤。
5
Views of AutosKline
通過對全球汽車公司 4 份榜單梳理可以發現,車企在新能源、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競争非常激烈,甚至寶馬集團和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這樣的豪華車制造商,都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在全球汽車産業新能源轉型階段,全球主要汽車公司在傾注大量心血資金研發新能源産品,但是從去年開始,陸續有大型汽車公司和地區國家已表示會延緩電動化進程。
甚至對于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在中國市場采取新的戰略——保證品牌和盈利,而非參與中國汽車市場 "過度内卷" 的競争。
前有Stellantis 集團戰略性收縮撤離,後有本田汽車與日産汽車在華削減産能……甚至連福特、現代這樣在中國曾非常輝煌的跨國車企,都開始實施 " 小而精 " 的策略,确保盈利。
同樣是在這一階段,中國車企依靠更快的新能源轉型步伐,已在一段時間内得到些許優勢,可若真想實現對傳統汽車強國的彎道超車或者換道超車,不能隻靠燃燒資本,還要讓更多中國車企通過盈利,健康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