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市值觀察,作者|徐風,編輯|小市妹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浦發銀行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
作爲曾經的 " 對公之王 ",浦發銀行近年來過的不算太好,業績增長動力問題開始顯現。2023 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爲 912.3 億,同比減少了 7.52%;淨利潤 231.38 億,同比減少 23.32%,這樣的降幅不僅在股份行,在全部 A 股上市銀行中也處于墊底位置。
9 月份,浦發宣布了重大人事變動,董事長和行長被雙雙撤換。
新的領導班子,能否成爲扭轉局面的救命稻草?
下滑,墊底
近些年,浦發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增長的疲态逐步顯露。
從營業收入看,浦發在 2019 年增速回升到 10% 以上後便開始不斷下滑,并在 2021 年和 2022 年陷入了負增速,2022 年的 1886.22 億營收水平甚至低于 2019 年。
放眼全部股份制銀行,近些年浦發的淨利潤增速更是 " 拿不出手 "。自 2015 年之後便陷入了低增長狀态,在 2020-2022 年更是連續三年負增長,并一直處在股份行墊底的位置。
到了 2023 年上半年,浦發的業績下降幅度再次擴大,僅第二季度營收降幅就超過了 10%,淨利潤降幅甚至超過了 30%,明顯低于一季度 -18.35% 的降幅,且增速創出了十年來的新低。
此外,在 2021 年行業普遍回暖之際,浦發銀行表現依然平平。據普華永道統計,當年上市銀行的整體淨利潤同比增長了 13.06%,反觀浦發,-9.12% 增速與行業差距明顯。
對于浦發業績低迷的原因,與淨息差的不斷下降有關。2018 年浦發銀行的淨息差還在 1.94%,在股份行中排在第 4 位,而到了 2023 年上半年卻降到了 1.56%,排名也滑落到了第 8 位。
浦發淨息差的快速滑落,主要是資産收益率和付息成本率的兩頭承壓。
在資産收益率上,2019 年浦發的生息資産收益率爲 4.56%,到今年上半年降到了 3.88%,在股份行中的排名由第 4 位降到了第 7 位。這主要受到了房貸價格的重新定價以及貸款規模放緩的影響。
浦發的付息成本也不占優勢。2023 年上半年負債的綜合成本爲 2.35%,高于平安銀行的 2.25%、招商銀行的 1.71%、中信銀行的 2.21% 等,仍然存在優化空間。
浦發業績增長的失速,還呈現不斷掉隊的趨勢。早在 2010 年浦發在股份行裏已是妥妥的第一梯隊,資産規模爲 2.2 萬億,僅次于招行。且浦發以對公業務見長,當年業務規模居于股份行之首,有着 " 對公之王 " 的稱号。
而近年來浦發的營收不斷被趕超,不僅與招行的差距越來越大,還先後被興業銀行、中信銀行超過,與平安銀行的差距也在縮小。淨利潤規模更是如此,上半年甚至掉到了股份行第 7 名位置。
浦發的業績增長面臨壓力的同時,内控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
内控問題不容忽視
浦發的内控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巨額的投訴量。
據官方數據統計,2022 年浦發的投訴量爲 1.88 萬件,占股份行投訴總量的比例爲 15.8%,連續兩年在股份行的投訴量都是最高的。
具體來看,投訴主要涉及到信用卡、個人貸款等業務,信用卡是重災區。2022 年,該行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占總投訴量比重超過了 80%。
投訴所涉及的問題類型也比較多。例如有客戶反饋會莫名其妙收到還款信息、私自開通分期業務和備付金、沒有短信通知賬單還款日、貸款利息高等等。
除了投訴之外,浦發還涉及到造假、巨額罰單以及不斷的高管落馬問題。
例如早在 2017 年爆出的浦發成都分行 775 億特大造假案,爲掩蓋不良貸款,成都分行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等業務,向近 1500 個空殼企業授信達 775 億,由此也揭開了該分行長期 " 零不良 " 的繁榮假象。事件最終遭到四川監管局罰款 4.6 億。
在落馬高管問題上,浦發的私人銀行部是貪腐重災區。近 3 年來已經有産品經營處産品經理李沛、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楊再斌等 4 人先後被查。
另外,浦發也是監管部門罰款榜單上的常客。僅 2021 年和 2022 年罰款就超過了 1.6 億。其中 2021 年 7 月因爲配合現場檢查不力、内控制度修訂不及時、未向監管部門真實反映業務數據等 31 項違規行爲,一次性被罰款 6920 萬元。
大量的不良貸款更是浦發内控問題的一大縮影。
在股份行中,浦發的不良貸款金額位于首位,上半年規模達到了 743.02 億,遠高于招行的 606.41 億以及中信銀行的 648.50 億。并且在不良貸款率這一關鍵指标上,浦發爲 1.49%,排在股份行第 3。
與浦發大量的不良貸款相對應的,是其每年都要計提的巨額信用減值損失。2023 年上半年計提了 384.38 億,同樣位居股份行首位,對淨利潤形成了很大的侵蝕,也是造成淨利潤規模在股份行排名不斷下滑的重要原因。
必須要破局了
浦發的業績退步,與管理層頻繁變動、公司戰略不斷調整有關。
自浦發 1992 年成立以來已曆經了 6 任行長,真正奠定浦發 " 對公之王 " 的,是 2006 年上任的傅建華。
傅建華曾明确提出要把公司金融業務作爲主要業務,在他任職的 2006-2011 年間,浦發的營收和資産規模都在快速增長,經營指标不斷改善,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
期間浦發的資産總額從 0.69 萬億增長到 2.69 萬億,增長幅度将近 3 倍。不良貸款率從 1.83% 下降到 0.44%,撥備覆蓋率則從 151.46% 迅速增加到近 500%,并位居股份制銀行第 1 名。
到了 2015 年劉信義接棒掌舵期間,經營風向又出現了明顯轉變。他在新的五年計劃中提出了 " 三大三強 " 的發展目标,并将做大零售放在了 " 三大 " 的首位。
随後浦發的零售規模便一路突飛猛進。由 2016 年的 0.97 萬億增長到 2019 年的 1.68 萬億,規模增長超 70%,占總貸款比例也由 35.12% 提升到了 42.18%,并在當年實現了零售貸款利息收入 977.85 億,首次超過了公司貸款利息收入,成爲了第一大收入來源。
但也就在這期間,浦發優勢的對公貸款業務增速卻慢了下來,2015 年以後增速一直是個位數,在 2019 年被招行所超越。
優勢陣地的 " 失守 ",讓浦發感到了焦慮。随後提出了要在 2020 年重返股份行對公業務第一的口号。當年浦發雖然如願以償,但此前零售業務短期發展過快的問題也開始暴露。
一是浦發的不良貸款率的持續增加。由 2015 年的 1.56% 提升到了 2019 年的 2.05%,且由此也産生了大量的信用減值損失。
此外 2020 年後公司不論對公貸款還是零售貸款增速都在放慢,無法通過規模增長轉移淨息差快速下降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大了公司的業績增長壓力。
其中浦發的對公貸款自 2020 年創出了 16.35% 的近年來業績增速高點後便快速下滑到了個位數,2023 年上半年規模爲 2.74 萬億,同比僅增長了 5.46%。
零售貸款的增長也是如此。2018 年增速還接近 20%,到了 2022 年就近乎持平,今年上半年甚至是負增長。究其原因,是此前高速發展的個人住房、信用卡和消費貸細分項目的增長都出現了放緩。
另外,反映銀行業 " 家底 " 的撥備覆蓋率也在不斷下降,由 2011 年的 499.6% 下降到 2022 年的 159.04%,距離 150% 的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很顯然管理層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在今年上半年又回升到了 170.45%,但處在股份行倒數第 3 位置。
浦發較低的核充率同樣值得關注。核充率由 2019 年的 10.26% 下降到 2023 年上半年的 9.16%,持續走低不利于公司規模擴張。再疊加自身業績失速,造血能力下降,不得不加快外部融資步伐。在 2019 年發行了 500 億可轉債後,預計後續仍會有融資需求。
而頻繁融資必然會侵害股東的利益,公司分紅的穩定性無法保證。2019-2022 年,浦發的股利支付率由近 30% 下降到 18.36%,現金分紅比例不斷降低,無疑也降低了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對于浦發剛剛的這次管理層變動,市值觀察認爲更多是爲重振業績、優化企業管理而來。具體來看,新任的三位管理人員皆爲空降,董事長張爲忠原爲建行老将,在普惠金融領域成果頗豐,未來浦發在規模上或以普惠金融作爲突破口。
此外趙萬兵和康傑分别被任命爲浦發銀行黨委副書記和副行長。趙萬兵此前曾長期在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工作,未來或将主要參與公司的運營管理;而康傑此前有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工作的經驗,涉農業務或許會成爲浦發關注的重點。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變動沒有宣布行長任命,也爲未來發展提供了想象空間。但是,僅從當下管理層的調整就認爲浦發将迎來新生還爲時尚早。對于這屆領導班子接下來的改革措施和所取得的效果,市值觀察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