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華夏能源網
風雨來的或許比人們預計的要快,不到一年時間,光伏組件報價已經從年初的 1.8 元 /W 跌破了 1 元關口。
國慶假期後,光伏招标項目中出現了 1.1 元 /W 的組件報價,令行業爲之一驚。正當人們讨論年内組件價格能否跌到 1 元 /W 以下時,10 月 18 日,華電集團第三批光伏組件集采開标,出現了 0.9933 元 /W 的報價。(點擊查看:《還能再卷?光伏組件價格首次跌破 1 元 /W!》)
雖然這不是最終中标價格,卻釋放出一個信号:組件 "1 元時代 " 已經來臨。
就在剛剛,在今日召開的亞太電協大會上,隆基綠能(SH:601012)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玺表示," 今年價格的下降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沒有想到會下跌這麽強烈 ..... 我們認爲低價競争的惡性價格戰,是非常不健康的 "。
價格 " 坐滑梯 ":供需失衡?
今年以來,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跌。上半年,組件均價由年初的 1.8 元 /W,下降到 6 月底的 1.3 元 /W 區間,甚至出現了低于 1.2 元 /W 的報價。
進入下半年,組件價格仍持續下跌。據 SMM 報價顯示,上月底,單晶 PERC 組件雙面 -182mm 現貨報價已經跌至 1.21 元 / 瓦。如今更是 " 不負衆望 ",直接跌破 1 元 /W。
不止組件,整個光伏産業鏈産品價格都處于下行趨勢中。
據矽業分會數據,上周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約爲 8 萬元 / 噸,這一價格僅爲去年同期每噸 30 萬元價格高點時的五分之一。主流尺寸矽片價格爲 2.78 元 / 片 -3.68 元 / 片,僅爲去年同期矽片價格的三分之一。M10 單晶 PERC 電池成交價降至 0.56 元 /W,環比下降 3.45%。
值得注意的是,上遊産品價格的下降,使得組件的制造成本降低,因而也加劇了組件價格的持續下跌。
對于以組件爲代表的光伏産業鏈價格的 " 跌跌不休 ",業内認爲,短時間内的供過于求是主要原因。
在供應端,産能一直在飙升。尤其是今年以來,大量實體經濟也來跨界光伏,而 TOPCon 技術爲代表的新産能的投建,也在今年提速。TOPCon 全行業規劃産能超過 1000GW,到今年底,TOPCon 名義産能将超過 600GW。已有 P 型産能未被淘汰,又猛然投産大量 N 型産能,光伏制造業的産能過剩已成定局。
但需求端的情況不甚樂觀。組件在大量的出貨量,湧入市場,但光伏裝機量的提升卻需要一個過程,直接導緻了組件産能一時間難以被消化,庫存居高不下。尤其是在歐洲,出現了光伏組件庫存積壓。據外媒消息,截止 8 月底,歐洲組件庫存累計達到 80GW。
随着供需失衡,光伏企業之間的競争加劇。并且,由于今年上半年很多光伏組件企業的出貨不及預期,爲完成全年出貨指标,各企業在組件銷售上加足馬力,争奪有限的市場。多重因素疊加之下,價格戰不可避免。
競争白熱化:價格戰到底傷害誰?
産業鏈價格的持續下跌,已經讓部分企業賺不到錢了。
據 PV- Tech 測算,10 月,組件環節的毛利已爲 -0.03 元 /W。其中,不含矽料的一體化企業的毛利爲 0.06 元 /W,含矽料的一體化企業毛利爲 0.13 元 /W。
這和一些業内人士的預測相一緻,在此之前,某光伏龍頭企業高管就曾對華夏能源網(公衆号 hxny3060)表示,純做組件的企業已經不賺錢了,光伏龍頭企業依靠一體化優勢,維持着微薄的利潤。" 一體化企業獲取電池片的成本較低,實際上相當于犧牲電池片環節的利潤來彌補組件環節。"
利潤的下跌,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有消息指,在矽片環節,除龍頭企業外,其餘矽片企業開工率隻有 50%-70%。
而隆基綠能劉玉玺則将眼下的行業局面,提升到了影響創新能力的層面。他說," 中國光伏的核心優勢在于創新基因,如果企業現在不搞創新了,都來加入惡性的價格戰,後果堪憂。這是非常不健康的,不僅帶給企業内傷,更多會影響中國整個光伏行業,傷害了中國的創新。"
那些因光伏闆塊勢頭良好而轉型 " 趕海 " 的跨界企業,未來的生存或将更爲困難。
剛剛跨界光伏的 TOPCon 電池生産商向日葵(SZ:300111),在上月底公告終止了一項總值 8 億的生産設備采購合同," 近期光伏行業産業鏈主要産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行 ",是其停止采購的主要原因之一。
" 他們本以爲這是個賺錢的行業,進入後卻發現價格持續下跌,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 前述龍頭企業高管表示,随着組件和整個光伏産業鏈價格的下降,明年競争将白熱化。
年底行業或将面臨一輪産能出清,如持續面臨利潤下滑,勢必有實力不足的下遊企業被 " 拖垮 ",行業大洗牌也很難避免了。
價格難回調:利好行業發展?
随着光伏行業競争越來越激烈,光伏産業鏈價格短期内能否回調,成爲業界關注重點。
多數業内人士表示,光伏組件 1 元 /W 不是終點。更爲激進的觀點認爲,年後降到 0.5 元 /W 都有可能。
10 月 23 日,組件制造商橫店東磁(SZ:002056)表示," 我們認爲電池組件的盈利明年上半年總體不會有太大改善,去庫存還需要時間,供需失衡使得整體價格水位可能會較低,常規品不會有太大溢價差異,差異化産品還是會有一定溢價,明年下半年可能有些盈利修複。"
橫店東磁的觀點,代表了一部分光伏企業的看法。雖然短期内光伏組件仍然供大于求,但他們相信,N 型電池組件和差異化産品會有一定溢價,使企業可以穿過這一輪周期。
更多專家學者認爲,價格的持續下跌,也有利好行業的一面。通過即将來臨的 " 大浪淘沙 ",将淘汰掉落後的産能,和無法适應市場的企業。而留下的,可能隻會是屈指可數的幾家頭部企業。
另外,業内普遍預計,受益于光伏産業鏈價格低廉,光伏應用環節的市場信心将受到提振,将進一步推高裝機規模。
根據中信證券預計,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将達到約 1.4 億千瓦。特别是随着矽料等環節新産能釋放,成本逐步回落,此前受低收益率壓制的地面電站裝機或迎複蘇,裝機比例有望回升,預計地面電站同比增速有望達 80%,而分布式同樣有望維持近 40% 的增速。
從這一層面來看,産業鏈價格下跌,如果在良性競争的前提下,對于行業長遠的發展也有有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