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産品設計要麽出自消費者的需求、要麽出自廠商的利益驅動,因此那些既會帶來額外成本,又不能讓消費者覺得好用的設計,往往不會 " 存活 " 太長時間。
但有時出于某些陰差陽錯的理由,這些鬧心的設計或者功能可能就這麽一直留存了下來,甚至成爲了行業裏潛移默化的 " 陳規 "。
首當其沖的便是看似爲消費者着想,但實際上可能反而添麻煩的 " 安全鍵盤 "。
所謂 " 安全鍵盤 ",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一種基于沙盒技術的安全輸入法。當手機偵測到用戶處于密碼輸入場景時,便會啓動這種特殊的輸入法,來代替默認輸入法進行密碼輸入。
其次,我們要說說現在一些機型上會使用的 " 迷宮式麥克風 "。
何謂迷宮式麥克風?簡單來說,就是在機身邊框上麥克風開孔的内部,設置一個小型的、帶有轉彎結構的 " 腔體 "。就好像迷宮一樣将麥克風放在最裏面,而不是直接将麥克風放在開孔的後面。
爲什麽要這樣設計?老實說,從聲學的角度來講,在麥克風前面放一個帶有轉折的 " 腔體 " 結構,幾乎可以說一定會造成聲音的反射、從而劣化錄音的效果,使其帶有不必要的回音。
但有些人會告訴你,這種特殊的麥克風設計是廠商 " 用心 " 的體現。因爲有了這個小小的轉折腔,就可以避免用戶錯誤地将卡針捅進麥克風内部,直接報廢麥克風的情況。
最後一個我們要批評的、手機上的鬧心設計,便是某些品牌會提供的所謂 APP" 安裝檢查 " 功能了。
表面上來看這确實是個好功能,因爲它會在用戶每一次試圖手動(而非通過應用商店)安裝軟件的時候,先對 APK 安裝包進行安全檢查。這樣一來,一些 " 惡意軟件 " 或者被篡改過的軟件,便可以被阻攔下來、避免其安裝。但問題就在于,在如今這個、各手機自帶應用商店體系都已經非常成熟,反倒是第三方 APP 下載站式微的環境下,這種針對用戶手動下載 APK 文件的 " 嚴格篩查 " 行爲,到底還能有多大的正面意義呢?
因此看似是 " 爲了用戶安全着想 " 的功能,從結果來說,自然也就變成了幾乎隻會給用戶添堵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