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雲南人,對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邊水往事》的關注點,可能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當其他人在激情讨論劇情和人物時,我的重點都在那看起來很眼熟的傣族美食上。畢竟傣味,真的是特色又美味啊!
西雙版納,作爲一個少數民族聚集地,又與緬甸、老撾接壤,飲食風格雜糅。常見的食材,不常見的做法,是當地飲食的一大特點。
雲南美食 | 圖蟲創意
傣味之雜
手抓飯,也叫孔雀宴套餐,來到西雙版納一定要嘗試的特色美食之一。看到 " 邊水往事 " 裏的手抓飯,真真是很饞人了。
圖丨《邊水往事》
西雙版納的手抓飯,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個菜,而是一桌菜。一桌菜裏的菜品也不用單獨挑選,會根據價位的不同來搭配。嚴謹又老派一些的手抓飯店家,爲了保證品質,甚至會要求你提前告知來吃飯的人數以及選擇的價位,老闆根據當天所進的食材,來搭配一桌飯菜。
因爲店家自行搭配的菜品,所以每一家手抓飯無法做到完全統一,不過種類相差也不會特别大。
一般來說,一桌手抓飯基本上會包含糯米飯、烤雞、香茅草烤魚、炭烤五花肉、新鮮的時令蔬菜、蘸水等,其他就根據價格和店家的風格自由調整。
孔雀宴丨圖蟲創意
糯米飯是手抓飯裏重要的主食來源。最基礎版本的糯米飯爲白色糯米飯,相對高級一點的會有加了紫米、黃米的彩色糯米飯。但不管顔色怎麽變,其本質就是糯唧唧的主食,搭配手抓飯裏的配菜食用。
中間的糯米飯丨圖蟲創意
同屬糯唧唧的糯米,有的手抓飯套餐裏會出現菠蘿飯、竹筒飯和青苔糯米飯等。
記憶裏小時候吃的菠蘿飯,不是現在常見的炒菠蘿飯,而是直白的糯米拌菠蘿肉放在菠蘿殼裏,滿滿都是濃郁的菠蘿香;而竹筒飯,是把糯米放入竹節裏弄熟,讓糯米浸染上竹子的清香;在青苔應季的時節,用糯米飯來搭配烤香的青苔,也是糯米飯吃法裏的一大亮點。
青苔糯米飯 | 拍攝 作者
傣族喜燒烤,烤雞、烤魚、烤五花肉都是手抓飯裏葷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都是烤,但因爲食材不同,選用的調料不同,相應的風味也不盡相同。烤雞吃起來肉嫩皮脆;包裹着辣椒、芫荽、香茅草等香料的香茅草烤魚,魚肉清甜而香料味四溢。烤五花肉,個人覺得,精髓在于搭配每個店家略有不同的特色醬汁。
烤魚丨拍攝 呲呲
有了主食和大魚大肉,需要搭配點素菜來解膩。手抓飯裏的生菜,常爲大葉生菜、黃瓜、羅馬生菜、水芹菜等。生菜蘸點喃咪等蘸水,水淋淋的蔬菜甜味中又帶着些異域調料的風情,就是傣家菜特有的滋味。
配的蔬菜丨圖蟲創意
喃咪,在傣語裏是 " 醬 " 或者 " 蘸水 " 的意思,是傣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喃咪有很多種類,不同的喃咪搭配不同的食物。如果在一個傣族餐桌上,看到一堆的喃咪,不要驚訝,這隻是他們的日常。
最常見的喃咪爲番茄喃咪,傣語叫做 " 喃咪克滿 "。番茄、蔥段、小米辣、大芫荽、小芫荽、蒜粒、鹽、味精共同構成了番茄喃咪的風味。先将番茄、蔥段、蒜粒、小米辣放到火上,炙烤出焦香味,再将番茄去皮,搗碎過濾出汁水,往番茄碎裏放入蔥段、蒜粒和小米辣再搗碎。當這些食材都混合細膩,分不清彼此時,再倒入之前過濾好的番茄汁裏,番茄喃咪就做好了。番茄喃咪常與黃瓜、筍、炸豬皮、白菜來搭配。
番茄喃咪丨拍攝 作者
除番茄喃咪外,還有用炒香的花生代替番茄做成的花生喃咪,主要用來搭配水蕨菜;用本地的小雞芒果做成的芒果喃咪,清甜而又果香味十足,用來搭配糯米飯;還有酸筍喃咪(喃咪糯)、嘎哩啰喃咪、喃咪巴(魚肉醬汁)、青菜喃咪、螃蟹喃咪等。
這份手抓飯裏配了兩種喃咪丨圖蟲創意
除了上述這些,還可以在手抓飯裏見到一些其他特色菜:用芭蕉葉包着豬肉、芭蕉花等食材烤熟的包燒、炸牛皮、" 邊水往事 " 裏的傣族粑粑(傣語 " 好啰嗦 ")、街頭椰奶面包等做成的泡魯達、烤牛幹巴等。
包燒 | 圖蟲創意
傣味之野
雲南的飲食特征是有點子剽悍在身上的,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字,野!西雙版納作爲雲南重要的一部分,作風也是一脈相承,毫不例外。各種蟲和生食,五花八門。
蟲類
《邊水往事》裏出現的蟲類拼盤,其實就是雲南常見的炸蜂蛹和竹蟲,在手抓飯裏也有可能能吃到。炸到金黃的蜂蛹和竹蟲,吃起來嘎嘣脆,是道非常合格的下酒菜。
一個蜂巢裏的蜂蛹有嫩有老,嫩的蜂蛹吃起來香脆平衡;長出小翅膀的老蜂蛹,油炸後的顔色更深,會帶有些許苦味,肉質更幹柴。與蜂蛹肉質飽滿、略爆漿、嚼感十足相比,油炸後的竹蟲更加酥脆,咬起來在口腔裏 " 呲啦呲啦 " 作響。
炸竹蟲丨拍攝 呲呲
剁生
剁生,顧名思義就是把生食剁碎後食用。傣族有吃生食的習慣,剁生的常見種類有牛肉、魚肉、禽肉、鹿肉等。
取上等新鮮的生肉,切片,剁到肉質柔滑。再根據肉類的不同,挑選檸檬、小米辣、芫荽等切細,放上鹽等調味料拌均。
魚剁生丨拍攝 作者
剁生雖然特色又味美,但不建議嘗試,有寄生蟲感染的風險。
撒撇
雖然都是傣族的美食,但其實生活在西雙版納的傣族和生活在德宏的傣族,在飲食習慣上還是有着些許不同。撒撇這個傣味美食,比起西雙版納,可能在德宏地區更常見。
不過撒撇并沒有逃過 " 野 " 的加持。撒,在傣語中是涼拌、生食的意思;撇是苦腸的意思。撒撇,就是用牛消化道裏的苦腸水來涼拌生食。牛撒撇,精髓就在它裏面的牛苦腸。爲了吃到好吃的牛撒撇,在黃牛宰殺前一個小時,有人會選擇喂牛吃刺五加和香辣蓼草,這樣得到的消化液,苦味會更加濃郁。
牛撒撇是傣族人用來招待貴客的食物,雖然地位很高,甚至可以說蘊含着傣族的曆史文化,但接受程度不高,不隻因爲其原料,也因爲其苦味,所以牛撒撇也别稱苦撒。
撒撇的精髓湯汁丨圖蟲創意
除了牛撒撇,還有許多種類,檸檬撒撇、木瓜撒撇等。在雲南,萬物皆可撒。而撒撇的調料,更是沒有定數,各花入各眼,每個做撒撇的人都有自己的用料風格。
撒撇米線丨圖蟲創意
傣味之酸
西雙版納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城市常年濕潤且溫暖。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嗜酸也成了西雙版納飲食的一大特征。
西雙版納地區的酸味美食,大緻可以分爲腌酸和自然酸兩大類。
腌酸
在西雙版納地區,酸筍、腌菜比較普遍。
酸筍,西雙版納傣語裏被叫做 " 糯松 "。雖然與廣西的酸筍同名,但西雙版納酸筍的做法和口感,略有些不同。西雙版納地區的酸筍,選用本地除甜筍外的其他品種,畢竟甜筍這類滿級品種,用來腌制過于暴殄天物。
筍切片或絲,不放調料塞進瓦缸壓實,蓋上蓋子自然發酵一個禮拜,即可得到酸筍。這時将酸筍煮熟曬幹,就變成了可長期保存的幹酸筍。
酸筍味酸解膩,用來炒牛肉、煮魚、田螺等,在悶熱潮濕的天氣裏,都是不錯的開胃菜。
酸筍炒牛肉丨圖蟲創意
不止筍可以腌酸,青菜也可以。
當地的苦菜,洗淨晾幹水分後切段,放調味的姜、鹽和幫助發酵的米湯或者冷飯和水,用力攪拌均勻,再撒入高度白酒,放罐子裏用鹽水封口,密封腌制 3、4 天。腌制好的酸菜炒豬肉片,煮魚,都是名副其實的 " 飯掃光 "。
腌酸菜丨圖蟲創意
自然酸
在西雙版納,不僅有加工過的腌酸,還有豐富的自然成熟的酸果,如檸檬、酸木瓜、嘎哩啰等,都是傣族菜裏常見的食材。
酸澀回甘的嘎哩啰蘸辣椒鹽,韌勁十足的涼拌檸檬牛皮,酸爽清香的酸木瓜煮魚,在西雙版納夜市裏很火、頻頻出現在各大視頻平台的檸檬舂雞腳,都是離不開西雙版納自然酸果的當地特色美食。
夜市裏的檸檬雞爪丨拍攝 呲呲
酸、辣、苦、甜、鹹一樣不少,濃烈而飽滿的地方色彩,是傣味特有的魅力。
作者:拟南芥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