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賺錢的底層邏輯,學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你如果想賺點錢,不會太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商家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洗劫我們口袋裏的銀子,這種事經常發生,我們卻還以爲自己占了便宜。
其實,我們隻不過是沒有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點。所以,往往很多錢花的并沒有實現價值,都浪費掉了。
四個利用人性賺錢的底層邏輯,建議你收藏起來,有空多想一想,不要讓别人再來套路自己了。如果研究透了,你要用它來賺錢,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記在心裏,你可以少被他人套路,給自己省點錢、存點錢,也可以套路别人去賺點兒錢,關鍵是看你怎麽用。
第一種:沉沒成本。什麽是沉沒成本?就是你已經把這個錢花出去了,而且這個錢收不回來了,這就是沉沒成本。
比如說,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如果你發現這個電影真的不是自己想看的,實在看不下去,你會怎麽辦?很多人都會選擇看完,畢竟自己花了錢買了電影院的服務和享受,就算在這兒躺着睡一覺,也要看完。這也就是爲什麽去電影院看完電影的人,對很多差電影評價很高,其實他花了錢了,總不能說自己是冤大頭吧?就是這個道理。
再比如說,我們被某些網紅忽悠買書,人家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你拿回去一看,實在是讀不進去,這時候怎麽辦?硬着頭皮繼續讀?還是把這本書先放下來,回頭再讀?其實都是不對的。如果你實在讀不下去,趁着書還新,趕快轉手出去,及時止損,這才是你應該做的事。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閣,既占地方,又看着鬧心。當然,更不能硬着頭皮讀一本自己不喜歡讀,沒有多大意義的書,浪費自己的時間,把自己的時間搭進去,難道就不是錢嗎?也是成本,那叫時間成本啊!對我們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及時止損。
比如說,有一些已經付出成本的事,如果不能繼續給你帶來價值,這時候砍掉它,去把精力用在更值得做的事情上,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賺錢的道理也是一樣,你想從别人的口袋裏搞出來點錢,就得先讓他舍不得放棄,給他一個誘惑。
第二種:調換概念。比如說,你去超市買一桶油,一百多一桶的,送你一瓶五塊錢的醬油,你會想:我花這麽多錢,你就送我這麽點東西,你會覺得不劃算,幹脆先不要了。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客戶買你的油,然後再加一塊錢就可以再買一瓶價值 20 元的醬油。這樣一來,豈不是你又賺得更多了一些?畢竟醬油不管你送也好還是捆綁銷售也好,能多賺一塊是一塊,又讓給客戶造成了占便宜的心理,反而大家會争着買。你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第三種:正當理由。如果我們賣的産品比較貴,客戶覺得貴,怎麽辦?咱們就拿做父母的來說,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花錢,往往上毫不猶豫的。但是,如果你讓他買一本《如何做個好父母》類似這樣書名的書,他往往消費得非常理性。
因爲父母會覺得這本書是投資在他身上的,往往會覺得有點心疼。
但是如果孩子身上,咱們換一個書名《孩子 10 歲前應該知道的 100 個故事》,那父母可能就會毫不猶豫的花這個錢。
說白了,其實我們隻需要給用戶一個正當的消費理由,畢竟每個人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則省是必然心理,所以,你要給他一個消費的理由。
第四種:厭惡損失。我們都渴望得到,很讨厭失去,所以現在很多商家特别賊。在商品詳詳情頁給你寫上七天無理由退款,産品不滿意,随時可以退。想讓你先免費用,用習慣了,用舒服了,就不會去退了,再說了,退也很麻煩,很多人比較懶。心理上錯覺是把自己的東西退回去!
或者是你如果覺得消費太貴,可以白條分期都可以,這樣讓你覺得劃算。
比如說,你買某個網站的會員,一年三百九十九元,你覺得是不是特别貴?但是如果平均到每一天,一天才一塊多錢,簡直是太便宜了,有便宜不占,那不是思想有問題嗎?
還有一種,比如說首月 1 元,你買了他的會員,覺得還可以,下個月開始 10 元 20 元,你覺得好像也可以接受,花點錢也是值得的。其實,這就是厭惡損失心理在作怪。
你沒有這些會員這些物品之前,不照樣活得很滋潤嗎?對于自己沒有的,本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人類總想着占有,這是一種人性的弱點,就是人的占有欲。
說白了,賺錢就是要利用人的貪欲和占有欲,賺錢就是要和人性做溝通,你越了解人性,賺錢就越容易。這四個利用人生賺錢的底層邏輯,收藏起來,多結合你的行業研究幾遍,你想賺點錢應該不會太難。
你覺得是這樣嗎?
這是我讀《賺錢的邏輯》這本書感悟到的,總結一下:搞懂人性,賺錢才會容易起來。
這本《賺錢的邏輯》,裏面有大量的故事,讓我們讀了之後都會有所啓發,讓你打通底層邏輯之後,再看自己的行業,發現之前自己賺的都是辛苦錢啊!無論你在哪個行業,都一定要翻一翻這本《賺錢的邏輯》,讓你可以快速搞懂自己的行業,掌握賺錢的底層邏輯,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