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特約記者陸晶琳
反洗錢、防範電信詐騙工作持續推進。近期," 有銀行每天交易限額 5000 元 " 的話題引發關注,時代周報記者向多家銀行證實,自 " 斷卡行動 " 開始以來就有銀行開始實行,關于額度限制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銀行的規定也有所不同。
時代周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了交易限額之外,各大銀行目前對于辦理新卡也有頗多限制,光大銀行廣州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自‘斷卡行動’以來,涉案賬戶确實有所減少。"
限額并非最新規定
光大銀行廣州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剛開戶的額度是每日 5000 元,後續可以根據卡内餘額、用途和流水等情況進行調整,不過需要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到櫃台辦理,銀行沒有規定上限。"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這其實并非最新的規定,而是自 2020 年 10 月 " 斷卡行動 " 以來就開始的。
另外,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等銀行工作人員也表示,出賬會受到轉賬渠道的影響,具體要以 " 實際辦理下來的銀行卡爲準 ",不同地區、不同銀行的限額并無統一要求。
農業銀行廣州某網點的工作人員則表示:" 能辦理 I 類卡的客戶,額度都是正常的,不會有限制,除非後面受到了管控。" 不過,農業銀行官方客服表示:"ATM 的轉賬限額是每天 5 萬元,而在櫃台辦理手機銀行認證後,轉賬最高額度是每天 50 萬元。"
同樣是限額,I 類卡和 II 類卡存在區别。光大銀行工作人員表示,II 類卡每天存取轉的額度不能超過 1 萬元,每年累計不能超過 20 萬。該工作人員稱:" 這是由 II 類卡的屬性決定,就算櫃台給你調整到 1 萬元以上,你也沒法把錢轉出去,I 類卡沒有這個限制。"
工商銀行客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從 2023 年 2 月 4 日開始,I 類卡、II 類卡和 III 類卡會有相應限額,以實際辦理下來的額度爲準,可以在手機銀行上查看到限額情況,理論上 I 類卡無限額,二類卡日支付限額 5 萬,月支付限額 50 萬,年累計支付限額是 250 萬,III 類卡日支付限額 2 萬,月支付限額 20 萬,年支付限額 100 萬。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除了轉賬限額之外,各大銀行辦理新卡的限制也增加了。農業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需要有連續 6 個月的社保繳納記錄或者是公務員、機關單位等人員才能辦理 I 類卡。工商銀行客服表示,需要有身份證及輔助證明材料才能辦理新卡,輔助證明材料包括近半年社保繳納證明及工作證明、居住證等,具體要求以當地網點爲準。
對于這些限制是否僅針對異地辦理人群的問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都表示:" 所有人都一樣,現在開戶都要審核開戶的目的。"
圖片來源:圖蟲
管理趨嚴,涉案賬戶有所減少
線上交易和消費頻繁,轉賬金額限制一定程度對部分客戶帶來不便,尤其涉及一些大額消費場景。對于該舉措對儲戶帶來不便的疑慮,光大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銀行卡轉賬限額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 2022 年 12 月新出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銀行是負有賬戶管理責任的,涉案賬戶開下來銀行是要被罰款問責的。"
該工作人員補充道,所謂的涉案用戶,指的是詐騙或者過渡資金的賬戶。換句話說,銀行推進 " 斷卡行動 ",目的就是反詐騙和反洗錢。對于斷卡行動的進展,該工作人員稱:" 确實有效果,涉案賬戶有所減少。"
中行工作人員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銀行限額是 " 斷卡行動 " 的延伸,銀行交易限額确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規避電信詐騙案件發生。
對于銀行日趨嚴格的管理,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表示,這種調整可以一定程度上防範大額詐騙,爲銀行客戶的資金安全築起一道防線;而對于持卡客戶來說,可能會在日常消費、交易等方面産生不便,但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預防及減少潛在的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