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05 年 4 月,劉邦彭城大敗,56 萬大軍,被項羽 3 萬人逼得丢盔棄甲,30 萬人相繼被逼進河中淹死!
劉邦更是被逼得扔下老爹、老爹,帶着兩個孩子跑路,更是幾度把孩子扔下車。你說他慘不慘?
諸侯一個一個見風使舵,又主動團結在項羽周圍,加入了項羽的陣營,劉邦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型。
這個時候,項羽如果振臂一呼,帶領諸侯,就有可能把劉邦給滅了。但是,偏偏這時候,齊國這邊又發生了意外。
田榮戰死之後,田橫的弟弟收攏散兵,很快就集結了一支軍隊,進攻項羽任命的齊王田假,田假戰敗,逃到了楚國,項羽大概覺得田假真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廢物,一怒之下,把田假給殺了。
但是,殺了田假也沒用呀,田橫在齊國,已經順利地接收了全部齊國地盤,項羽分封的所謂三齊大地,又實現了統一。這讓項羽頭疼不已!
統一的齊國可不會聽他項羽的,也不是他的盟友,跟項羽沒有絲毫的瓜葛,有的隻是仇怨。項羽再次前去齊國,想把齊國打下來,徹底穩定下來。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着錯棋呢!
我覺得這又是一個錯誤的決策,一鼓作氣滅掉劉邦才是上策,但是,項羽偏偏就要把這口氣給整順了,一定要把齊國給滅了,又給了劉邦恢複實力的機會!
而劉邦大敗之後,開始反思自己的問題。明明 56 萬大軍,卻被項羽 3 萬人,打得丢盔棄甲,損失慘重,而他也被打得狼狽逃命。這不得不反思呀!
劉邦對身邊的人說:我打算把關東地區都分封出去,不知道你們誰願意跟我一起建功立業?
張良在旁邊提建議說:九江王英布,曾經是楚軍的一員猛将,跟項羽有了嫌隙,而彭越和齊王田榮兩個人(還不知道田榮死了),聯合在梁地起兵反楚,這兩個人都可以立即使用。在咱們漢軍的諸位将領中,隻有韓信一個人值得托付大事,可以獨當一面。您如果打算把關東地區,全部拿出來分給大家,那就分給這三個人,這樣就一定可以戰勝楚軍。
英布是項羽冊封的九江王,怎麽跟項羽有了嫌隙呢?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項羽一開始平定齊國田榮叛亂的時候,曾經向九江王英布征兵。但是呢,英布隻想關起門過自己的好日子,根本不想跟着項羽去打仗,所以,告訴項羽,自己病了,去不了!
但是,爲了面子上過得去,英布還是随便派了幾千人去找楚王項羽報道。典型的應付差事!這樣的小弟,你說你會留着嗎?
還有,劉邦率領大軍攻打彭城的時候,項羽曾經讓英布前去支援彭城。
但是,面對幾十萬大軍,英布哪裏敢去爲項羽賣命,說自己病了,死活不去救援。
最終導緻了彭城被劉邦攻破,大量的錢财損失,更重要的是面子也丢了,項羽由此也恨上了英布,派出使者到英布面前責備英布,讓英布親自去見他。霸道又幼稚,英布敢嗎?
項羽要召見英布,英布自然是不敢去,去了沒準就是一個死,他可沒有劉邦鴻門宴上的膽氣。
要是項羽騰出手來,英布這種陽奉陰違不聽調遣的,分分鍾滅了!
但是,這時候項羽也忙着呢,他擔心北邊的齊國、趙國,西邊又擔心劉邦,所以,他身邊靠得住的,還值得依靠的,隻有英布一個諸侯了,而項羽又非常看重英布的才能,必要的時候,還是要用一用的,所以,并沒有對英布發難。
但是,項羽的賬本上,肯定也給英布一筆一筆記下來了。英布自然也知道這一點,項羽要輸了還好,如果赢了,英布肯定就等着被項羽秋後算賬吧!
由此,英布跟項羽之間有了嫌隙,而這也是劉邦的切入點。但是,劉邦也有煩惱,派誰去呢!
這一天,劉邦長籲短歎,對身邊的人說:你們這幫人,沒有一個可以跟我一起商讨大事的!
有一個谒者叫随何,上前對劉邦說:不知道漢王您是什麽意思呢?
劉邦說:你們誰能夠替我去九江王英布那裏出使,勸說他起兵反楚。隻要英布能夠把項羽的大軍拖住幾個月,我就有十足的把握奪取天下。
随何聽了之後說道:我願意到九江王那裏出使。
于是,劉邦給了他二十個人,作爲他的随從,跟他一起去完成搞定英布的任務。
五月的時候,劉邦率領軍隊來到了荥陽,把各路諸侯潰散下來的士兵都聚集到一起。而蕭何也從關中征調了一批百姓來到荥陽,漢軍的士氣由此又振奮起來。
這時候,項羽在彭城駐紮,經常趁着戰勝的機會追逐潰敗的漢軍,在荥陽南邊的京邑、索亭之間展開激戰。
但是,楚國項羽這邊大量騎兵的前來,劉邦這邊全是步兵,怎麽打?根本沒法打。
于是,劉邦從軍中挑選能夠擔任騎兵将領的人。而大家都推選昔日的秦軍騎士李必、駱甲。
劉邦見這兩個人水平還是有的,想拜兩個人爲将,李必、駱甲則是回應道:我們是原來是秦國的官員,擔心士兵對我們不信任。大王您手下如果有精通騎戰的大将,我們願意輔佐他,聽從他的調遣。
于是,漢王劉邦任命李必駱甲擔任左右校尉,輔佐灌嬰率領漢軍騎兵,在荥陽東面迎擊楚軍騎兵打敗楚軍。由此,楚軍再也無法越過荥陽向西進軍。
而劉邦趁勢駐軍荥陽,修造甬道,與黃河連接來,運送敖倉的糧草。
這就是劉邦大敗之後的反思與精進。
我們可以對劉邦這段故事進行一些總結,對我們做事也是非常有啓發,就算你做事一時沒有成功,你掌握劉邦的這些策略,你還是能夠反敗爲勝的。這可以說,是劉邦東山再起的一個重要的謀略。
一、問計。
劉邦失敗了之後,知道自己實力不如人家,知道自己弱,但是如何去戰勝強大的敵人呢?劉邦開了一個研讨會,問諸位的大臣有沒有什麽辦法?
而且劉邦還拿出來自己的誠意:我打算拿出來整個關東地區,分給能夠幫我建功立業的人。你們有什麽辦法?
這就是問計,拿出利益,分出利益,找大家要方案。
二、張良給出了一個建議,瓦解敵人,撬敵人的牆腳。
英布和項羽有了嫌隙,劉邦看到了這一個切入點,于是派出随何作爲使者,去說服英布叛楚,一起來攻打項羽,幫他牽制住項羽。
同時,這一舉動,也削弱了項羽的實力,又增強了自己的實力,這一招也是非常高明的。
三、提升實力。
軍隊大潰敗,損失慘重,劉邦又任命蕭何給自己輸送兵力,收攏諸侯退下來的潰兵,也讓軍隊士氣得到振奮。這就是補充實力。
如果你做事失敗了,不一定是這個事情有問題,可能是你的實力不足。
這時候,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方面減少你做事的阻力,另一方面,增強你做事的能力,這樣你才能夠把事做成,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這就是增強自己,瓦解敵人。
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強克強。
劉邦在面對項羽的騎兵時,并不是束手無策,而是選出來擅長騎兵作戰的人,昔日秦國将領李必、駱甲,由他兩個人來組建騎兵隊伍,抗擊項羽的騎兵。
這裏不得不說到李必、駱甲,這兩個人情商還是非常高的。在灌嬰手下擔任副手,既不用擔任主将,承擔主要責任,又可以跟着建功立業,發揮自己的專長。
而劉邦正是任用李必、駱甲組建騎兵,由灌嬰爲大将,率領騎兵跟向楚軍的騎兵作戰,最終大勝楚軍騎兵。
從此,楚軍再也不能打過荥陽以西,也保護了劉邦糧道的安全。
可以說,這就是劉邦大敗後的反思與精進。
總結一下,劉邦大敗後主要有以下的戰略決策,找人商量對策,增強自己的實力,瓦解敵人的勢力,削弱敵人的實力,取敵之長,補己之短。
這就是劉邦大敗後的謀算。
失敗了并不要緊,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讓自己反敗爲勝、走出低谷的方案、策略,你就能夠讓自己重新恢複實力東山再起,你覺得是這樣嗎?
這是專欄第 209 節,觀看更多專欄的内容,歡迎訂閱我的專欄,爲你解讀《資治通鑒》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
訂閱更多專欄,歡迎進入我的主頁查看(私信:專欄)
1、劉邦的啓示:底層逆襲的謀略智慧(58 節,更新中)
2、《資治通鑒》制勝謀略:成大事者的人生智慧(108 節,更新中)
3、劉邦逆襲記:大智慧大格局大謀略(98 節,完結,曆史小說)
4、社交謀略:駕馭人心 108 招(108 節,職場實用類專欄)
5、制勝謀略:《資治通鑒》中的成事智慧(音頻版)
6、讀史學謀略,有位又有爲(音頻 108 節,完結)
7、跟帝王将相,學謀略智慧(108 節,完結)
8、資治通鑒:領導智慧與成事之道(音頻,已有 120 節音頻,持續更新)
直達專欄,點擊下方藍字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