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自象限(ID:zixiangxian),作者:羅輯,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2024 年,XR 的故事應該怎麽講?
如果從數據上看,這應該是個沉重的話題。
根據 IDC 報告,2023 年全球 VR 市場出貨量下滑了 10.7%。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 AR / VR 頭顯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67.4%。
因爲對比 AI 的熱潮,過氣的 XR 顯然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冰點。但即便是這樣,這個行業仍然發生着一些令人激動的事情。
首先是 Meta。
今年 4 月,Meta 在官網發布了一篇題爲《混合現實的新時代》的博文,并宣布将 Quest 操作系統開放給第三方公司,并允許他們在此基礎上設計更多頭顯設備。
6 月份,Meta 又宣布了一項大規模的部門重組。
Meta 将其硬件部門的所有團隊合并爲了兩個部門,其中一個是包括 Quest 頭顯産品線和 Horizon 虛拟社交平台的元宇宙部門;另一個是以 Ray-Ban Stories 等其他硬件爲主的 " 可穿戴設備 " 部門。
然後是蘋果。
6 月 19 日,媒體報道蘋果已暫停下一代 Vision Pro 的開發,轉而集中資源研發一款價格更加親民的新機型。同時,蘋果還在研發輕量級 AR(增強現實)眼鏡 "Apple Glass"。
國内的 XR 廠商也同樣熱鬧。
5 月 30 日,XREAL 在召開新品發布會,并推出了一款帶着 " 手機 " 的新 AR 眼鏡。不到一周之後,另一家國内 AR 廠商 Rokid 宣布與 vivo 達成深度合作,Rokid 開始進入 vivo 生态。
正如 XREAL 創始人徐馳所說:"(XR 行業)今天表面上看似平靜,但實際上暗潮湧動。"
而在這些頭部玩家密集的動作背後,我們也發現,雖然行業仍然寒風凜冽,但一條實現虛拟現實,開發出下一代智能設備的道路,正在變得愈發清晰。
一、Vision Pro 降級,XR 不相信高端
對于蘋果來說,開發一款價格更便宜的 Vision Pro 幾乎是一種必然。
據 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稱,這是在 Vision Pro 正式發布前就确定的項目。所以關鍵的變化在于,它的優先級和重要性提高了,蘋果甚至爲了它停下了更高版本的 Vision Pro 的研發。
這也在說明一個問題,即在如何推進元宇宙 / 空間計算這件事上,蘋果終究還是選擇了和 Meta 一樣的道路,以相對平價的設備獲取用戶,然後再建立用戶生态。
▲圖源:appleinsider
在這之前,這一直是 Meta 堅持的戰略。
紮克伯格有一個經典的 1000 萬用戶理論,在 2020 年的時候忽悠了不少心懷夢想的創業者一頭紮進元宇宙的浪潮。現在将近 4 年過去了,1000 萬用戶的理論未必見效,但紮克伯格卻一直在堅持這套價值觀。
在紮克伯格的領導下,Meta 的定價一直走的親民路線,其配置最高的版本 Quest Pro 最初定價僅 1499 美元,不到 Vision Pro 的一半。
而即便這樣的價格,Meta 還在持續降價。
2023 年 3 月,Meta Quest 系列在全球範圍内降價,其中 Pro 版本從 1499.99 美元降到 999.99 美元,其它配置版本也有不同程度的降幅。
按照紮克伯格本人的說法,這是爲了 " 幫助更多人進入 VR 時代 "。
▲圖源:Meta 官網
但蘋果一開始選擇的卻是一條和 Meta 截然相反的路徑。不計成本,打造一款真正革命性的産品,讓人們先看到空間計算的未來。
但這款産品顯然沒有庫克想象中那麽成功。
用美國科技網站 The Verge 測試完 Vision Pro 後的話說,那是 "magic,until it ’ s not(乍見驚豔,後覺平淡)"。
消費市場給出的反饋則更直接。
據媒體報道,蘋果最初計劃 2024 年 Vision Pro 銷量超過 400 萬台,但截至今年 3 月底,Vision Pro 實際銷量在 37 萬台左右。目前,蘋果已多次下調其銷量目标,現在僅保持在 100 萬台左右。
所以無論是 30000 元左右的價格,還是在 " 革命性 " 上的差強人意,都注定了 Vision Pro 很難像 iPhone 一樣成爲一款暢銷的大衆産品。
那多少價格合适呢?新鮮感過去之後的二手市場對于價格可能更有發言權。
目前,美國二手平台 eBay 和 Swappa 上的 Vision Pro 價格普遍已經跌到 3000 美元以下,最低價格在 2799 美元左右(約 20325 元人民币),這還是在 Vision Pro 本身高達 3 萬元的前提下。
▲美國二手網站上關于 Vision Pro 的商品信息
所以從各種層面上看,生産一款更便宜的 Vision Pro 其實更符合市場的需要。按照新的規劃,蘋果正在開發的平價版 Vision Pro 價格範圍會在 1500 美元至 2000 美元之間。
而這一次戰略轉向,其實相當于蘋果承認了當前階段,自身高端産品路線的不足,轉而認可了 Meta 的平價鋪量路線。
即先要讓用戶用起來,當前階段一款能夠獲得的廉價産品要比一款高高在上的科技産品重要得多。
兩家公司合力,顯然要比 Meta 獨自推進更有效率。
二、學習微軟,XR 回到 1981
當然,要推動一款全新的硬件産品,特别是還期望它還肩負着取代智能手機這樣一個宏偉目标。僅僅蘋果和 Meta 顯然還遠遠不夠。
畢竟,在推動 MR 設備普及這件事情上,Meta 已經堅持了将近 10 年;2022 年元宇宙最火的時候,背靠字節的 Pico 也曾斥資百億人民币,不僅霸占了主流平台的廣告位置,還将 VR 的入門價格拉到 2000 元以下,力度最大的時候,Pico 幾乎是參與活動即可免費獲取。
但即便是這樣,用戶仍然沒有養成使用 VR 的習慣。2023 年底,Pico 開始大面積裁員,主要業務負責人出走,然後徹底進入靜默狀态。
▲ Pico 4,圖源 Pico 官網
所以,從 Meta 到 Pico 其實都在證明,簡單的降價并更不能改變行業,培育出下一代智能硬件。
那麽,XR 要如何才能成爲下一代智能設備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先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即如何拿 XR 和之前已經經曆過的 PC,或者智能手機類比,XR 的處境更接近哪一個階段?
可能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智能手機,因爲我們總是期望 VR/AR 能夠替代手機成爲下一代智能終端。
Meta 當初也是這麽認爲的,所以在 Meta 最早爲 Quest 系列設計發展路徑的時候,對标的就是智能手機時代最成功的企業——蘋果。
即通過自己開發硬件設備和操作系統,形成一個如 "iPhone+iOS" 的安全、封閉的軟硬件一體的生态。
但情況顯然并沒有按照 Meta 預期的發展。因爲如今 XR 對應的并不是智能手機,它其實更像上世紀 80 年代 PC 剛剛興起的樣子。
PC 與智能手機最大的不同在于,PC 是完全從零到一的,消費者不僅需要從零到一接受一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事物,還需要爲這個新事物尋找應用場景。
但智能手機不同,2010 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的時候,用戶已經經過二十年手機市場的教育,智能手機仍然是一個功能更強大,交互更智能的 " 手機 ",因此用戶的遷移和産品的更新換代其實更加順理成章。
按照這樣的邏輯,我們會發現,XR 應該學習的從來不是智能手機,而應該是個人電腦。
事實上,回顧 PC 甚至智能手機的發展脈絡,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世界上第一台标準的個人電腦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在 1976 年開發的 Apple I,但真正讓個人電腦爆發的,其實是 1981 年推出的 IBM 5150。其幕後推手也不是 IBM,而是微軟。
爲 IBM 5150 第一次采用了開放的硬件架構和微軟的操作系統 MS-DOS。
同理,在智能手機時代,雖然蘋果更早推出 iPhone 和 iOS 系統,但真正推動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的,其實是開源的安卓系統以及廣泛采用安卓系統的 OEM 廠商,其中包括三星、HTC、索尼、夏普、魅族、小米等等。
到這裏,我們其實更能夠理解 Meta 開放 Quest 操作系統 "Meta Horizon OS",并允許第三方公司基于此系統設計更多頭顯設備的意義。
因爲無論是蘋果還是微軟,依靠封閉系統都無法推動一款智能硬件真正意義上的普及。而當标準化的操作系統被 OEM 廠商所接納,則意味着大量的 XR 設備将會在全球範圍内出貨。
大規模制造必然會推動供應鏈價格下降,以一種良性的方式進一步壓低 XR 設備的價格,讓更多消費者能夠獲得設備。這将比 Meta 和蘋果自己降價更有沖擊力。
而更多消費者使用,又意味着更廣泛的用戶集群,并進一步推動軟件生态的繁榮。到這個時候,XR 設備的雪球,才能夠真正地滾動起來。
當然,Meta 開放系統其實也有許多逼不得已的成分。其中最大的壓力仍然來自于蘋果。
作爲軟硬件一體的手機大廠,蘋果在硬件設備和軟件生态上的優勢遙遙領先。在 Vision Pro 發布時,爲了實現 Vision Pro 應用的快速适配和開發,蘋果就發布了 Vision OS 開發框架和系列工具。基于蘋果生态強大的号召力,微軟、迪士尼等行業巨頭就率先響應。
除此之外,作爲移動生态當之無愧的巨頭,蘋果在 iPad 等設備上的應用也可以直接遷移到 Vision Pro 上。據彭 / 博社報道,目前 Vision Pro 中 99% 的應用都來自于 iPad。
也就說,Meta 辛苦十年積累的優勢,蘋果用一款新産品的發布就實現了追平。
除此之外,随着蘋果的下場,更多外部對手也開始對 Meta 虎視眈眈。
2023 年 5 月,谷歌安卓生态系統副總裁 Sameer Samat 在 I / O 大會上宣布,将和三星電子、高通合作,共同構建基于安卓的沉浸式 XR 平台。
其中,三星電子負責設備制造,高通負責半導體和芯片組設計,谷歌負責操作系統和軟件(SW)開發。按照三星電子的計劃,這款 XR 設備的初始數量爲 3 萬台。
這件事情之後,谷歌在這一年年底還曾專門找到 Meta,試圖說服其放棄自己的 Quest 操作系統,轉而改用谷歌正在開發 Android XR 平台。
谷歌還曾在 2023 年底與 Meta 進行了會談,希望 Meta 放棄自己的系統,轉而采用其正在開發的 Android XR 平台。
雖然 Meta 拒絕了這一提議,但外部生态的發展也讓 Meta 到了不得不選擇開放的地步。而這種開放,其實更像是 Meta 的一種以退爲進。
三、好的産品,從用戶體驗出發
雖然說是以退爲進,但在開放系統的過程中,Meta 仍然放棄了許多東西。
或者說,Meta 隻是一個具體的代表,如今整個 XR 行業都在甩掉一些 " 包袱 ",試圖以更輕盈的姿态前進。
所謂 " 包袱 ",是指 XR 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一種 " 終局思維 ",即如何一步到位将産品和生态做到最好。
比如在硬件和系統層面,經曆過移動互聯網的人都知道擁有自己獨立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以及蘋果 " 軟硬件一體 " 的優勢。所以目前爲止,幾乎每一個入局 XR 的玩家都在試圖複制蘋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打法。
但問題恰恰也出在這裏,對于軟件開發商來說,軟件适配一個系統其實并不容易,用戶規模不夠大的情況下,軟件廠商的積極性也不高。
比如在 Vision Pro 發布後,包括 YouTube、Spotify、Netflix 等影視音樂巨頭都明确表示不會爲 Vision Pro 開發應用,也不會允許 iPad 版本軟件的适配。在國内,華爲的鴻蒙系統從兼容安卓到不兼容安卓一共走了 5 年。
憑借蘋果的号召力和坐擁 21 億活躍設備的華爲,在推進軟件生态上尚且如此困難,其它新 XR 廠商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 Meta 願意開放系統,其他 OEM 廠商願意接入系統,本質上就是在甩掉 " 一上來就要做到最好 " 的包袱。
這種理念,也同樣體現在産品上。
過去很長時間,XR 設備大多都存在一種擰巴的感覺。
産品研發者們既想要 VR 的沉浸式體驗,又不想放棄 AR 的輕薄;既想要和現實産生交互,又想要構建一個完全虛拟的世界。
這是由于,關于 AR 和 VR 誰才是下一代智能硬件這個問題,行業一直沒有答案。在不确定的情況下,企業的思路通常是将能用的技術都用上,能上的功能都加上。
但實際上,過多的技術堆疊不一定增加産品的體驗,反而可能增加成本,降低産品易用性,最後阻礙設備的普及。
但現在,我們發現 XR 設備廠商已經不再追求這種大而全的産品革新,轉而越來越尋求以一種最簡單的功能,滿足用戶最直接的需求。
比如,去年四季度 Meta 和 Ray-Ban 聯名的一款 AI 眼鏡 Ray-Ban Meta 在歐美市場熱銷,短短兩個多月銷量就超過 30 萬台。
這款眼鏡沒有厚重的光學系統,不具備顯示能力,售價也僅有 299 美元(約合人民币 2166 元)。它的功能單一,用戶隻可以借助其搭載的攝像頭和語音模塊與其内置的 AI 助手交流,或者拍攝視頻。
但這種設計也帶來一些優勢,比如 Ray-Ban Meta 的重量隻有 49 克,和一般的墨鏡相當,可以支持全天候佩戴。
在短視頻内容盛行的當下,許多用戶通過 Ray-Ban Meta 拍攝第一人稱的視頻分享在 Whatapp,instagram、WhatsApp 等社交媒體上,這是其在國外暢銷的重要原因。
▲ Ray-Ban Meta 圖源:Ray-Ban
在國内,XREAL 在五月底發布的新産品 XREAL Beam Pro 也盡量在做減法。
XREAL 一直主打的關鍵詞是 " 口袋巨幕 ",即隻做好影視娛樂這一件事情,其新産品核心功能也仍然圍繞着這一點。
這次新産品最大的變化是其新增的一個類似手機的主機,它配置了專門的攝像頭,可以讓用戶拍出更符合人眼效果的視頻内容,加上 XREAL 的 AR 眼鏡, 用戶就可以在 Beam Pro 上實現空間内容的生産與浏覽閉環。
▲ XREAL Beam Pro 圖源 XREAL 官方
當然,在國内也有玩家在探索與 XREAL 完全相反的路線,比如 Rokid。
Rokid 的選擇是與手機廠商 vivo 進行合作,vivo 爲 Rokid 提供空間視頻的内容拍攝,vivo 可以利用 AI 算法對視頻進行優化,讓它更符合空間觀看的體驗。
而 Rokid 爲 vivo 的空間視頻提供播放與展示,同時 Rokid 還入駐了 vivo 的線下門店。相比于 XREAL 自主開發 AR 主機,Rokid 選擇的顯然是一個更加便捷的路徑。
▲ Rokid Max AR 圖源 Rokid 官方
但整體來看,無論是 Ray-Ban Meta,還是國内的 XREAL 和 Rokid,其實目标都已經很明确,關注用戶需求,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這樣的路徑帶來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在全球 XR 設備大幅下降的背景下,AR 設備卻在逆勢增長。據 IDC 數據,從 2023 年到 2024 年一季度,AR 設備出貨量持續增長,其中 2023 年同比增長 154.4%,2024 年 Q1 同比增長 40%。
當然,目前 AR 設備的整體銷量還比較小,整個 2023 年的出貨量僅有 26.2 萬台。但它卻預示了一個問題,即 AR 開始從 VR 的叙事框架中脫離出來,成了一個更加獨立的産品。
現在,包括蘋果和 Meta 在内,都開始規劃 AR 産品的發布。
據彭 / 博社報道,蘋果公司在開發平價版 Vision Pro 的同時,也在開發自己的 AR 眼鏡,并認爲這是更可能取代 iPhone 的産品。
相比于蘋果,紮克伯格的态度則更加直接,他認爲:"AR 眼鏡是一款将‘重新定義’我們與科技關系 " 的‘聖杯’設備,類似于當年的智能手機。" 并且 Meta 計劃在 2024 年發布真正的 AR 眼鏡。
四、結尾
回過頭來我們會發現,曾經應該被 Quest 3 或者 Vision Pro 代表的 XR 的未來,現在答案已經不唯一了,AI 眼鏡、AR 設備,或者 MR 産品都有可能成爲下一代智能設備。
這種變化并不是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複雜,反而是讓最終實現 XR 的目标和路線變得更加清晰。
其實,無論是 MR 設備的降價,還是操作系統的開放,亦或者 AR 的崛起,XR 行業在解決的,其實仍然是如何開發出一款好的産品,并将其推廣出去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其實在大約三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寫出過答案。
1997 年,喬布斯在回歸蘋果的時候,曾有技術人員向其提出過一個關于 OpenDoc 的技術問題。
喬布斯對軟件技術并不精通,所以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刁難。但之後喬布斯闡述的産品與技術的關系,到現在爲止仍然非常具有引導意義。
喬布斯說,人們可以輕易用先進的技術做出許多 demo,但難的是如何将這些功能多塞進更大的 Vision(願景)裏,讓一個産品每年能夠賣出百八十億美元。
喬布斯認爲,好的産品應該從用戶體驗出發,倒推用什麽技術,而不是從技術出發,然後去想如何才能賣出去。
曆史上沒有新鮮事,接近三十年後的今天,AR 如此,VR 如此,AI 大模型仍是如此。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自象限(ID:zixiangxian),作者:羅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