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連線出行,作者 | 杜小尋,編輯 | 馬軍
曾經,80 萬以上級别的豪華汽車中,并沒有新能源品牌的姓名。
然而如今,這樣的格局逐漸被打破。
2022 年 11 月,一直以性價比著稱的比亞迪率先踏入了這塊領地,在公開高端汽車品牌 " 仰望 ",随後就在 2023 年的上海車展中展出了仰望的第一款 SUV ——仰望 U8。
那時的上海車展,有超過 150 輛新車全球首發,但作爲唯一在豪車館展出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仰望 U8 還是攢足了眼球,雖然隻能看外觀和内飾,但觀衆的排隊時長還是超過了 1 小時。
在車展上的熱度或許隻是消費者的一時好奇,但銷量數據卻證明了有不少車主願意爲仰望 U8 買單。
在易車發布的 2024 年前三季度百萬級豪車銷量榜中,仰望 U8 闖入了前十名,在報告期内共銷售 6458 輛,位居榜單第十,也是榜單中唯一的國産自主品牌。
今年 2 月,仰望又發布了仰望 U9 豪華超跑,售價 168 萬元;小米也殺入了豪華超跑賽道,今年 10 月,小米開啓了小米 SU7 Ultra 的預售,預售價爲 81.49 萬元。
臨近 2025 年,一些品牌闖進了 80 萬以上豪華轎車這條賽道。
華爲已經在今年 11 月推出了 " 第四界 " 尊界 S800,沖入百萬級汽車市場;蔚來也在 12 月 21 日上市了旗艦車型蔚來 ET9,售價 81.8 萬元,首發 999 輛已經全部賣完;仰望的第三款車型仰望 U7 已經在今年 4 月的北京車展期間亮相,預計将在 2025 年正式上市。
圖源華爲尊界官方微信公衆号、蔚來汽車官網、仰望汽車官網
對于多數新能源車企而言,80 萬以上這條賽道有着充足的吸引力。
豪華商務轎車有着較大的利潤空間,有望成爲車企們扭虧爲盈的關鍵;售賣豪華汽車能夠讓品牌接觸到富豪消費人群,對品牌力也有更好的提升作用。
再看曾經的行業标杆 BBA,也受到了新能源車企的影響,不僅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還一度下調部分産品的價格,試圖 " 以價換量 ",但反而讓公司的業績大幅下滑。
此前華爲、小米、蔚來等車企對标特斯拉,已經開始分食 "56E"(寶馬 5 系、奧迪 A6、奔馳 E 級)的市場;仰望 U8 的部分性能,又成功超越了許多老牌百萬級越野車。這也意味着如果新能源車企能夠将高端旗艦轎車的性能做到最好,也可能吃到 "78S"(寶馬 7 系、奧迪 A8、奔馳 S 級)的蛋糕。
BBA,必須守住 80 萬級以上豪車這一最後防線了。
1、華爲、蔚來、比亞迪,要盯着 "78S" 打?
新能源車企做豪華轎車,自然躲不開三個參考系——寶馬 7 系、奧迪 A8 和奔馳 S 級。
但僅僅是達到 "78S" 的水平還遠遠不夠,新能源車企殺入新賽道,必須在車輛的配置、智駕能力、舒适度等方面拉滿性能。
在外觀的設計上,新能源車企們不僅要保持品牌産品的獨特性,還要提升汽車的質感,要讓消費者在不看 " 車标 " 時對産品産生 " 豪 " 感,彌補品牌力不及 "78S" 的差距。
比如尊界 S800 采用了 " 天地人和 " 的設計理念;蔚來在 ET9 車尾上配備的鵝頸式全主動尾翼;仰望 U7 采用了流線型的設計,還裝備了類似仰望 U9 的 C 字型日間行車燈,點亮之後占據車頭的較大比例。這些都是三家車企在設計方面花費的心思。
尊界 S800,圖源鴻蒙智行官網
底盤系統也成了各家品牌的 " 必卷 " 項目。
仰望 U7 采用了基于易四方和雲辇 -Z 兩大核心技術的全數字底盤。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能提升調節響應的速度,還能給乘客帶來超越磁懸浮的乘坐舒适感,并支持能量回收,提高續航裏程。
華爲尊界 S800 采用的是第二代途靈底盤,能夠實現智駕、座艙和域控 " 三智 " 融合。該平台能夠不斷掃描路面,通過實時信息調整車身姿态,配合後輪轉向系統,提高車輛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減小車輛的轉彎半徑,提升操控性能。
蔚來 ET9 的 SkyRide 天行底盤,爲全線控智能系統,能集成線控轉向、後輪轉向和全主動懸架三大核心硬件,可在 1 毫秒内完成信息處理、計算和響應。
頂級的智能駕駛能力也是三款車型的标配。
尊界 S800 搭載了華爲乾昆 ADS3.0 高階版智駕方案;仰望 U7 搭載了易四方 +" 天神之眼 " 高階智駕輔助系統。
蔚來 ET9 搭載了 2 顆公司自研的智駕芯片神玑 NX9031,該芯片擁有超過 500 億個晶體管,支持 32 核的 CPU。車輛搭載的中央超算平台 2.0 支持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車身、動力、雲域等 6 大闆塊的計算功能。
從座椅的設置,到車内舒适度的提升,品牌們也做出了不輸 "78S" 的表現。
除了搭載高端、舒适、智能化的座椅外,尊界 S800 的尺寸超越了當前 99.99% 的轎車,達到了 5480mm×2000mm×1536mm,軸距達到 3370mm。
蔚來 ET9 的尺寸爲 5325mm×2016mm×1620mm,軸距爲 3250mm。
圖源蔚來汽車官網
上述兩款車型的大小,均超過了尺寸爲 203.9 英寸(約 5179 毫米)×76.9 英寸(約 1954 毫米)×59.2 英寸(約 1503 毫米),軸距爲 122.3 英寸(約 3106 毫米)的奔馳 S 級,甚至比其加長版的軸距還要長。
而奔馳 S 級已經是 "78S" 中,尺寸最大的車型了。
在内置系統的設計上,華爲和蔚來也給産品安排了 " 豪華大禮包 "。
蔚來 ET9 内置 Aquila 2.0" 天鷹 " 超感系統,據稱擁有相當于 60 個足球場的感知範圍,最大感知面積可以超過 40 萬平方米;尊界 S800 配備了全主動感知系統,能自動調節座椅、空調、按摩等功能。
在定價方面,蔚來 ET9 将預售價定在了 81.8 萬元,可以說是直接與 "78S" 掰手腕。 這個價格比奧迪 A8 的最低指導價 78.98 萬高,比寶馬 7 系和奔馳 S 級的最低指導價略低,這也意味着蔚來 ET9 已經下定了與 "78S"" 搶市場 " 的決心。
目前,華爲尊界 S800 已經拿出了兩天内預定 2108 台車的成績;蔚來 ET9 首批上市的 999 台新車已經全部定空。
2、爲何紛紛進軍 80 萬以上的豪車賽道?
經濟下行時期的車企,或許有兩條路可走:卷高性價比沖銷量,或進入更高端的市場,獲取高額的利潤空間。
後者,就是比亞迪、華爲、蔚來正在嘗試走的路線。
根據未來智庫援引方正證券的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豪華汽車巨頭單車平均淨利率爲 11.2%,其中,奔馳、寶馬、奧迪的淨利潤分别爲 1120.80 億元、887.30 億元、491.99 億元,淨利潤率分别爲 12.6%、11.0%、9.0%。
報告同時顯示,自主品牌通常主攻 20 萬以下價格帶,2023 年,各自主車企平均淨利率爲 5.6%,2024 年一季度,受行業價格競争、市場季節性等因素影響,各自主品牌車企平均淨利潤率下滑至 3.7%,國内車企整體盈利水平偏低。
由于單車利潤率較高,因此豪車的銷量壓力就比 20 萬以下價格帶的汽車更小。
根據易車榜發布的 2024 年前三季度百萬級豪車銷量榜數據顯示,排在第一、二名的路虎攬勝和衛士,銷量分别爲 14434 輛和 13994 輛,奔馳 S 級的銷量排在第四位,爲 11869 輛。
2024 年前三季度百萬級豪車銷量榜,圖源易車榜官方微信公衆号
一些虧損多年、又被迫 " 卷 " 在 20w 價格帶的新能源車企,如果能在每個月賣出幾百台 80 萬以上的豪華轎車,即便不能快速達成盈利目标,也可以緩解低價格帶價格戰以及高額投入帶來的業績壓力。
此外,新能源豪車的先行者,也讓一些玩家看到了新能源車企在豪車賽道占據一席之地的可能。
除了上文提到的擠入百萬級豪車銷量前十的仰望 U8,華爲尊界 S800 上市兩天的總訂單超過了 2000 台,12 天訂單預測突破了 5000 台。
同時,車企沖擊 80 萬以上豪車,也會對自身的品牌力起到提振的作用。
比如比亞迪給消費者的印象一直是性價比、低價等等,而仰望 U8 的上市,就成了比亞迪品牌向上的關鍵一步,或多或少會讓部分消費者了解,比亞迪是一個能做百萬級豪車的品牌。
除此之外," 車友群 " 往往也是一個小社群,而做豪車也将爲品牌吸引到更優質的車主群體。
根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仰望 U8 上市一年,交付超過 8000 輛車。其中,80% 以上的購車者是企業主、合夥人或者公司高管,接近一半從事貿易、房地産、機械制造等實體經濟。
而這些企業家,價格的浮動并不敏感,更容易提前購車,或頻繁複購新車。不管是仰望 U8 還是華爲尊界 S800,都曾透露過有企業家在車輛首次公開亮相後不久就決定購車。
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就曾在尊界 S800 發布會不久後,發布了一條微博稱:" 發布會剛結束,一看手機,有朋友直接微信轉賬了 6 萬給我,要訂 3 台尊界!朋友們,要訂車快去華爲商城,轉賬給我不能收啊!"
盡管豪華汽車市場的發展已經趨于穩定,但在仰望、華爲、蔚來們的努力下,新能源車企也能占據一塊新領地。
3、BBA 的防線,會被攻破嗎?
2010 年 -2020 年,是中國豪車市場的黃金年代,市場規模從 30 萬輛增長至 252 萬輛,擴大了 8 倍以上。
其中,BBA 的豪華車占據了大部分份額,以 2019 年爲例,BBA 市場份額達到了 81.13%。
而對于 BBA 本身而言,80 萬以上級别的豪車也是企業業績護城河式的存在。
以奔馳爲例,根據國産車動态計算,2023 年,奔馳 S 級在國内市場的銷量約爲 3.7 萬台,是寶馬 7 系和奧迪 A8 的各自的三倍多,成交均價 128 萬,營收接近 500 億。考慮到該市場高額的淨毛利水平,扣除稅費等相關成本,其淨利潤可能在 150 億 -200 億。
奔馳 S,圖源奔馳官方微信公衆号
但這道最後的防線近期似乎也有了松動的迹象。
根據易車網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個季度,奔馳 S 級的總銷量爲 10247 輛,寶馬 7 系總銷量爲 8650 輛,奧迪 A8 總銷量爲 7065 輛。
而 2023 年,奔馳 S 級、寶馬 7 系、奧迪 A8 的總銷量分别爲 22637 輛、12626 兩、11379 輛。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78S" 的銷量也在下滑,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
不止 "78S",BBA 在國内市場的整體銷量也開始出現下滑。
2024 上半年,BBA 的整體銷量均出現下滑。其中,奔馳 350705 輛,同比大跌 10%;寶馬 363998 輛,同比下滑 5%;奧迪 329556 輛,同比降低 3%。
除了 BBA,被譽爲最保值的豪華汽車品牌之一的保時捷,銷量也出現了下滑。2023 年,中國成爲保時捷 2023 年全球範圍内唯一下滑的單一市場,同比降幅達 15%。
進入 2024 年,保時捷已經連續兩年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根據官方數據,2024 年 1-9 月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交付量約爲 4.33 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高達 29%。
在銷量下滑的同時,BBA 也都坐不住了,市場上頻頻傳出其價格大幅縮水的消息。
根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調研顯示,寶馬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寶馬 i3,原指導價爲 35.39 萬元起,如今優惠幅度高達 17 萬元;燃油車也難以維系價格體系,寶馬 3 系、5 系、7 系、X1、X3、x4 等多款産品跌破指導價,優惠價格 10 萬元起,幾乎全系産品處于價格最低點。
報道還稱,奔馳和奧迪也對主力車型進行了調價,奔馳 C260、奧迪 A4L 落地價均爲 20 萬元左右,較指導價大跌約 10 萬元;新能源車型普遍六、七折甩賣,奧迪 Q4 現報價不到 20 萬元,原價超過 53 萬元的奔馳 EQE 也降價至 37 萬元左右。
但量價齊跌換來的就是業績的下滑。今年第三季度,三家車企都交出了不及預期的成績單,營收、淨利均出現大幅下滑。
其中,寶馬營收下滑幅度最多,實現營收 324.06 億歐元,同比下滑 15.7%;奔馳和奧迪分别實現營收 345.28 億歐元和 153.22 億歐元,同比分别下滑 6.7% 和 5.5%。寶馬、奔馳的淨利潤和奧迪稅後利潤分别同比下滑了 83.8%、54% 和 77.52%。
除此之外," 保時捷中國裁員 " 的相關話題還曾沖上了微博熱搜。有媒體報道稱,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開啓中國區裁員 30%,包含正式、外包等崗位,賠償或按 N+6 的标準執行。
不過,據保時捷中國工作人員回應稱:" 關于網傳保時捷計劃中國區裁員及相關信息不屬實。"
圖源保時捷官方微信公衆号
相比之下,以特斯拉爲代表的新能源車企崛起,不少國産品牌問界、理想、蔚來等已經在對标特斯拉的同時,不斷向 30 萬以上甚至 50 萬以上市場沖擊," 沖高趨勢 " 日益明顯。
消費者 " 再不努力,隻能開 BBA 了 " 或許隻是一句調侃,但 BBA" 再不努力 ",就真的要跌下神壇了。
BBA 也意識到了這點,不僅在内部加大新能源産品與平台的研發投入,更開始與國内新能源車企合作。
去年 7 月,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将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滿足中國客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
此外,三家企業也在着手布局電動車型與智能化系統,比如寶馬宣布,新款全電動 " 新世代 "X 車型将于 2025 年下半年正式投産,并于 2026 年在中國生産;奔馳正在着手研發智能化系統,包括 MB.OS 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等。此前,奔馳還曾同時獲準在北京開展 L4 級城市和高快速路的自動駕駛測試。
寶馬和奔馳甚至還開始了合作。 去年 11 月,奔馳與寶馬官宣合作,雙方将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合力滿足中國客戶的充電需求。
BBA 與新能源車企之間,或将發生一場關乎未來市場格局的較量。
在這場較量中,BBA 能否守住 80 萬級以上的最後一道防線,新能源車企能否進一步提升高端化能力,在豪車市場中站穩腳跟,都将在未來的市場表現中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