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數碼 3C 組 | 編輯:TSknight | 排版:LIN
AMD 最近兩年在消費級 PC 市場的日子并不好過,相比起往年的馳騁風雲,如今不管是市占率還是市場聲量都小了很多,從 CPU 到 GPU,AMD 在兩個消費級業務上都面臨嚴峻挑戰。
雖然服務器市場的份額有所上升,但是消費級市場也是一個大蛋糕,更不可能拱手讓人。但是在 GPU 領域,目前 AMD 與英偉達的差距短時間内是無法跨越的(不僅僅是硬件性能,軟件生态差距更大),對比之下 CPU 領域的差距則小很多,是 AMD 最有機會的方向。
爲了能夠從英特爾手中搶到更多的份額,AMD 一直在對自己的 CPU 産品線做細分,用不同規格、價格的 CPU 去滿足不同的 PC 消費群體需求,比如近期熱門的掌上 PC,清一色使用的都是 AMD 處理器,獨占整個市場。
而在近日的一則消息中曝光了 AMD 将會在明年初發布多款全新的處理器,而且分别對應三個産品線,加上剛剛發布的七款線程撕裂者系列處理器,一股硝煙味正在 CPU 市場中蔓延。
2023 年 11 月,AMD 久違地更新了旗下的消費級服務器處理器系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産品線,以最高 96 核 192 線程的恐怖配置,爲消費級市場帶來一些 " 小小 " 的震撼。
雖然英特爾也提供部分消費級的服務器産品,但是從性能來看,目前與 AMD 的 Threadripper 系列有着不少差距,不過,Threadripper 7000 系列的起售價就高達 15999 元,顯然不是普通用戶需要關注的産品。
至于将在明年初發布的多款處理器,從型号來看基本是瞄準的中低端市場,精準填充英特爾的弱勢市場。目前曝光的型号分别爲:Ryzen 3 8300G、Ryzen 5 8500G、Ryzen 5 8600G、Ryzen 7 8700G、Ryzen 5 5500GT、Ryzen 5 5600GT、Ryzen 7 5700X3D、Ryzen 7 5700 NPU。
其中,Ryzen 8000G 系列還細分出了多個型号,因爲各個型号間差距不大且過于重複,所以我們隻看标準版就好,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可以自行查看下方表格。
圖源:sakhtafazrmag
即使不算上零零碎碎的細分型号,本次曝光的新處理器型号也多達 8 個,用一句 "U 海戰術 " 來形容都不爲過,不過其中除了 Ryzen 8000G 系列是新的架構外,其餘基本是舊型号的再就業,隻不過在結構、性能上與以前的型号有所不同。
先來看看 Ryzen 8000G 系列,從規格來看,基本上與過去一樣是 Ryzen 7000 系列的核顯版本, 将會根據規格、主頻分别供應桌面和移動 PC 市場。單看主頻提升并不小,以 Ryzen 7 系列爲例,Ryzen 7 5700G 的最高主頻爲 4.6GHz,而 Ryzen 7 8700G 的主頻則提升到了 5.1GHz,基礎主頻也有 0.4GHz 的提升。
圖源:videoCardz
此外,核顯從織女星架構升級到 RDNA3 架構,擁有 12 個 CU 單元,是 Ryzen 7 5700G 的 1.5 倍,考慮到 RDNA3 架構的性能提升,加上暴漲的 CU 單元,此前 Ryzen 8000G 系列核顯性能将暴漲的傳聞總算是得到了證實。
單從硬件規格來推測,Ryzen 7 8700G 的核顯性能應該不輸目前主流的入門級獨顯,而且将支持光追功能,如果隻是打算玩一些獨立遊戲或是網遊,甚至可以不需要獨立顯卡就能流暢遊玩。至于剩餘的幾個型号,目前還沒有曝光确切的核顯規格,所以不好估算,不過以慣例來看,應該會分别采用 8CU、4CU 的 RDNA3 核心。
除了 Ryzen 8000G 系列,剩下的幾個型号也十分值得關注,首先是 Ryzen 5 5600GT/5700GT,這是第一次出現以 GT 爲後綴的 Ryzen 系列處理器,目前僅有型号曝光,不過根據命名規範來看,可能會是 Ryzen 5 5600G/5500G 的超頻升級版。
圖源:AMD
而 Ryzen 7 5700X3D 倒是讓人有點意外,或許是爲了進一步填補價位區間所開發的一款産品,具體參數目前也不明确。最後的 Ryzen 7 5700 NPU,同樣是一個全新的後綴,NPU 一般代指處理器中爲 AI 運算所準備的特殊核心,如果型号屬實,那麽可能是 AMD 爲 PC AI 功能所設計的一款試水産品。
AMD 的 "U 海戰術 " 已經起步了,至于效果如何,還得等明年見分曉。
AMD 一口氣曝光這麽多款處理器,加上英特爾前段時間發布的 14 代酷睿處理器,一些網友估計都被繞暈了,如果想裝機,該如何從一堆處理器中挑出合适自己的型号呢?
實際上,雖然型号衆多,但是處理器的分工還是十分明确的,不同的用途、預算,都有大緻的選擇區間。對于多數用戶而言,選擇英特爾和 AMD 都不會讓你的體驗有所不同,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性能和價格,簡單來說就是 " 性價比 "。
如果你的需求是日常娛樂和上網,不玩 3A 大作什麽的,那麽英特爾的酷睿 i5 系列和 AMD 的 Ryzen 5000G 系列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即将發布的 Ryzen 8000G 則更好,但是相對的售價也會高很多,如果你對遊戲的要求不高,那麽 Ryzen 5000G 系列完全足夠滿足你的需求。
圖源:techspace
再來看看遊戲方面,對于遊戲玩家來說,主頻越高,體驗就越好,預算無上限的話,英特爾的 i9-14900K 就是你最好的選擇。除此之外,AMD 的 Ryzen 7 7800X3D 和 Ryzen 9 7900X3D 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主頻低于 i9-14900K,但是超大的緩存非常适合遊戲,實際幀數與 i9-14900K 打得有來有回,若是預算不太夠,Ryzen 5 5800X3D 也是不錯的選擇。
遊戲之外,如果你的主要需求是生産力工具,而且要求性能越高越好,那麽下血本買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就目前的消費級處理器中,還沒有哪個處理器可以與 Threadripper 系列在多核性能及周邊功能配置上掰手腕的。
實際上,Threadripper 系列就是 AMD 的服務器産品線下放後的産物,擁有多種企業級的功能配置,可以讓用戶用更低的成本輕松搭建服務器級别的系統。當然,多數人估計也不需要如此高的性能,如果單看多核性能,那麽 i9-14900K(也可以選 13900K)、Ryzen7950X 等處理器都十分不錯。
最後,給大家一個省流版:辦公随便挑,i3、R3(Ryzen 3)都可以,遊戲就看 i5 和 i9,R5、R7 也不錯,你要生産力?14 代 i7/i9 和 R9 是你最好的朋友,預算夠,買最新,預算不夠,退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