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正視 " 期望 " 這個詞
01
家長對孩子要求能高到什麽程度?
11 月 27 日,"16 歲女孩未考上 985 遭父親家暴 " 一事沖上熱搜,引網友關注。
女孩小吳自從父母離婚後一直跟着父親生活。
2022 年,16 歲的她第一次參加高考,考取了一本非 985 高校。
孩子能考上一本,對很多父母高興還來不及,可小吳的父親卻并不滿意。
" 這大學你不用去上了,回去複讀,必須給我考上 985!"
整個 22 年暑假,小吳便一直在父親的監督與指導下居家學習,爲下一次高考做準備。
可開學以後,父親卻一直不讓小吳到學校上課。
他不僅将孩子 " 困 " 在家裏,經常将其頭發剪亂,不讓其吃飽飯,甚至大冬天還讓女兒洗冷水澡,不能與外界交流。
幾個月後,小吳奶奶發現事情不對。
她反複與兒子溝通,讓他不要使用暴力,好好對孩子,小吳父親都不聽。
小吳奶奶隻好向當地婦聯尋求幫助,小吳也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經審查,法院對其請求予以支持。
此案例一經發出,網友們全都炸了:
" 幸好有奶奶,這父親該去醫院看看了!"
" 自己是什麽學校畢業的啊,對孩子要求這麽高,這麽喜歡 985 自己去考吧!"
" 她女兒 16 歲高考就能考上大學,多少人 18 歲正常高考都考不上,這已經很優秀了,他也太不知足了!"
因爲沒考上 985 就對孩子施暴,家長的行爲實在過于病态。
沒有考上名校并不代表沒有好未來。
爲人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抱有期待,心情可以理解。
但家長也不能過度期望,将高分、名校當成一種執念。
分數不代表未來,更不是教育的全部。
家長若是因爲孩子的成績沒達到自己的預期,就對孩子失望,甚至暴力傷害孩子,那才是教育的悲哀。
02
這讓我忍不住想起南通的一位媽媽的瘋狂舉動。
爲了能夠讓女兒成才,她對女兒佳佳的要求極高,從小便爲其設定了一個目标:
" 考進全國前三或前五的大學!"
爲了實現這個目标,她要求 12 歲的女兒學習大學英語,做四六級試卷。
可佳佳才上小學六年級……
一下子跨過 6 年初高中教育,這教育的步子邁得也太大了!
可是她絲毫不覺得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她說:
" 現在多學一點,以後就可以将精力多花到其他科目上了。"
而且除了四六級試卷,她還會給女兒布置很多課外作業。
更可怕的是,她接受不了佳佳在學習上有一點錯誤和疏忽。
有一次,佳佳背課文時沒達到她的要求。她竟然直接将書甩到孩子頭上,佳佳的面部和額頭,全都被打腫了。
某天做飯時,她發現女兒沒完成她布置的 " 提升作業 ",一氣之下,拿着炒菜的鍋鏟就打在了佳佳手上。
佳佳的手背,瞬間被滾燙的鍋鏟燙傷。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佳佳的身上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傷痕。
外婆心疼孩子爲此還報過警,可佳佳媽媽根本不在意。
見她一直不停止家暴行爲,最後佳佳外婆忍無可忍将其告到法院。
最終法院撤銷她監護人的資格,指定外婆爲佳佳監護人。
看着遍體鱗傷的佳佳,很多網友憤怒質問:
" 這是親媽嗎?下手這麽狠!"
" 這種虐待狂、控制狂,也配當家長?"
教育不是傷害。
即便是親生父母也不能以 " 爲他好 " 之名,對孩子施以暴力,
作爲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呢?
可到底什麽才是好未來呢?
很多家長心中會爲孩子準備好答案。
但父母終究隻是孩子人生的參與者,你的答案并非是孩子想要的未來。
03
下面這對母子的對話曾刷爆朋友圈:
兒子:如果我考上清華呢?
媽媽:那媽媽就很爲你驕傲呀。
兒子:如果我考上北大呢?
媽媽:也會很驕傲的。
兒子:那我考上地瓜呢?
媽媽:如果你把地瓜烤得香甜軟糯又美味的話,我也會爲你驕傲的。
兒子:以後我就當個烤地瓜老闆!
媽媽:恭喜你有了新的願望。
這一段對話,媽媽的每一句回答都非常暖心。
無論孩子将來是考清華北大,還是烤地瓜,在媽媽眼中隻要孩子肯努力,堅持去做了,便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夢想,從來不分大小;未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
若孩子夢想是烤地瓜,他努力做到了,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也是一種幸福。
《愛和自由》中有這樣一句話:
" 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
總覺得孩子 " 不該平凡過一生 " 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才是傷害最大的。
04
家長們,請正視 " 期望 " 兩個字。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也要學着接受孩子的平凡。
就像周國平所說:
" 人世間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偉大、精彩和成功都不算什麽,隻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平凡也好,優秀也罷。
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便已經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事了。
本文爲米小圈公衆号(ID:beimaogege)原創。作者圈媽,有一男寶和一女寶的二胎媽媽,用心用文字和大家分享海量育兒知識,解讀婚姻情感生活。陪伴千萬父母們和孩子的成長。
點個 " 在看 ",一起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