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2 月 12 日電 ( 薛宇飛 魏薇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12 月 11 日至 12 日在北京舉行。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被市場所看重,是預判宏觀經濟政策及經濟運行的重要内容。
多位受訪業内人士認爲,中國貨币政策穩健寬松的基調沒有改變,降準、降息可能性進一步加大;财政支出方面,明年财政或将有更多資金向民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化解房地産、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備受關注,房地産市場或迎來更多利好政策。
強化通脹預期引導 降息降準仍有空間
貨币政策方面,會議提出 " 穩健的貨币政策要靈活适度、精準有效 "。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中新經緯表示," 靈活适度 " 的提法在 2019-2021 年均有出現,政策基調保持穩中偏松。2024 年,穩健的貨币政策将根據内外部形勢、流動性情況變化等相機抉擇,充分運用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靈活調整,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溫彬認爲,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聲、掣肘減弱以及國内穩增長、防風險的訴求下,貨币政策穩健寬松的基調未變,降準降息仍有一定空間。
溫彬進一步指出,在貨币供應量方面,本次會議強調 " 社會融資規模、貨币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标相匹配 ",與 202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相比,将原有目标 " 名義經濟增速 " 拆分爲 " 經濟增長 " 和 " 價格水平預期目标 ",側重強調貨币政策在穩定價格水平預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脹或成爲下一階段判斷貨币政策是否 " 有效 " 的重要因素。2023 年以來,物價持續低位運行,預計 2024 年貨币政策有望适度發力,推動物價水平溫和上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稱,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增了社會融資規模、貨币供應量同價格水平預期目标相匹配,或意味着政府将通過貨币金融政策發力,增加流入實體經濟的廣義貨币供應量,進而提振價格水平。考慮到最近兩個月通脹數據持續回落,預計年底前降息或降準落地的概率比較大。
招聯首席研究員、複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表示,2024 年貨币政策應在保持穩健基調的同時加大實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準性。第一,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力度,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助力宏觀經濟熨平周期波動和外在沖擊;第二,适時實施降準降息,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上适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第三,運用好存量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必要時創設新的工具,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做好 " 五篇大文章 "。
優化财政支出結構 稅收負擔有望下降
财政政策方面,會議強調," 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優化财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财力保障。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範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嚴肅财經紀律。增強财政可持續性,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溫彬分析稱," 适度加力 " 意味着财政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适時、适度加大政策擴張力度,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基礎。" 提質增效 " 則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着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這是财政政策的長期目标,旨在緩解地方财政壓力、确保财政運行可持續。
在明明看來,财政政策 " 适度加力、提質增效 ",與過往 " 加力提效 " 的财政政策表述一緻,延續積極信号。此外,會議提到 " 優化财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财力保障 ",明年财政或将更多向民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同時可能出台增量财政工具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對于會議指出的要 " 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 ",明明預計,部分企業、居民稅收負擔有望進一步下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高級分析師馮琳團隊認爲,财政政策 " 适度加力 ",或意味着 2024 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都會适度上調。這主要是爲了保持基建投資增速繼續處于較高水平,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對沖房地産行業低迷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帶來的影響。2024 年财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征将是中央加杠杆、地方降風險。爲此,2024 年财政赤字将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擔,而且中央向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多次提及擴内需 關注民生領域投資
會議強調," 着力擴大國内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王青團隊認爲,這意味着在 2024 年擴内需政策發力過程中,各部門将在能夠以投資促消費的領域重點發力,其中就包括 " 三大工程 " 建設,以及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
王青團隊指出,居民消費擴張會直接刺激生産,進而促進有效投資,特别是民間投資。該團隊判斷,2024 年各部門對促消費将更加重視,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這包括各地更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等。這在短期内符合逆周期調節需求,長期來看則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依賴向消費驅動轉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 在經曆了一年的調整之後,恢複和提振内需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增長勢頭尚不穩固,需求不足仍然掣肘經濟修複。" 溫彬說,從今年國内經濟運行來看,主要表現爲結構性複蘇,即服務消費、高新技術投資、國有企業投資等增長較快,但商品消費、基建和房地産開發投資以及民間投資增長較慢。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經濟循環不夠順暢,供過于求、供需不匹配問題逐漸凸顯,物價面臨一定壓力。
在溫彬看來,本次會議将消費和投資聯系起來,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費和投資,而是放眼長遠,兼顧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力争實現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追求 "1+1>2" 的政策效果,提高内需增長的可持續性。
溫彬表示,從促進良性循環的角度考慮,預計明年投資方向會重點支持與最終需求相匹配的關鍵民生領域,如充電樁換電站、養老育幼設施、鄉村物流體系等,避免大規模刺激可能形成的産能過剩、債務積累、資金回報率下降等問題。而消費發展帶來的需求擴張,也會反過來拉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如對 5G 通信、綠色智能産品、電子商務等的需求增長,可以促進相關領域的投資和創新等,由此來實現供需匹配、良性循環。
明明也認爲,現階段供給與需求存在顯著缺口,此次提出 " 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可能意味着未來投資将更加注重效率,投資方向将向關鍵民生領域傾斜,與最終需求相匹配,而需求的好轉也将帶動相關領域投資的增長,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關注三類風險 房地産調控或繼續寬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産、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産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平急兩用 "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 " 三大工程 "。
中新經緯注意到,房地産、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是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的熱門話題。就房地産市場而言,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上述表述說明房地産領域的工作重心在于防範化解風險,換句話說,支持合理住房消費需求等工作需要繼續推進,但各地從認識層面來說,要把化解風險作爲一項核心工作去抓。
王青團隊認爲,2024 年房地産支持政策将持續加碼,除了繼續落實以 " 三支箭 " 爲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後期政策 " 工具箱 " 在放寬購房條件、下調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其中,引導 5 年期以上 LPR 報價進一步下調,持續降低居民房貸利率是關鍵所在。這意味着即使 2024 年政策利率 ( MLF 利率 ) 保持穩定,針對房地産的定向降息也會持續推進。
王青團隊判斷,2024 年年中前後,房地産市場有望出現趨勢性回暖,這将結束行業約三年的下行周期。不過,綜合考慮 " 三大工程 " 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調會長期堅持 ,明年房地産行業出現 "V 型 " 反轉的可能性很低。
" 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将是 2024 年财政政策的一個關鍵點。" 王青團隊稱,在 2023 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資債券大規模發行的背景下,預計 2024 年發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2024 年監管層還會引導商業銀行對現有平台經營性債務進行大規模重組,核心是展期降息,全面弱化地方債務風險對金融穩定和經濟運行的潛在影響。
關于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董希淼表示,對銀行業而言,重點是進一步做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主要有四個方面建議:第一,做好頂層設計。農村信用社改革是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重點。建議出台系統性文件,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頂層設計。第二,加強政策支持。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支持中小銀行更好地建立資本補充的長效機制,讓中小銀行能夠持續通過資本補充來提高發展的穩健性。第三,堅持 " 因地制宜 " 原則。認真按照 " 一省一策 " 要求,設計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具體方案。第四,強化銀行主體責任。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化險,不能隻依靠國家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門。中小銀行一定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逐步邁上特色化和精細化發展之路。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陳俊明